王艾石理论:艺术引领本真精神回归

王艾石理论:艺术引领本真精神回归
2022年03月25日 20:54 湖社书画院

第一节 本真精神回归是人脱离动物的标志

宇宙层面的本真,人类无从追寻。因为人在界内,界内的一切认知对于界外而言,都是盲目、错误的。

本书提出的本真精神主要是指人类脱离动物后的生命本真性质的完美生活状态。人类最接近本真状态的生命精神是最真实、最本性、最幸福快乐的氏族社会。所以,本书在其它章节中均以氏族社会作为本真生命精神的参考系。

有读者会疑惑,氏族社会是距今几千年的半原始社会,为什么会比今天的文明社会更接近本真呢?因为当今所谓的文明社会是在氏族社会后期人口增长导致生存物资严重缺乏而被迫脱离本真、推动物性欲望恶性膨胀的结果。

下面,我们看氏族社会向当今社会过度演变的过程。

氏族社会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文明形式,最早的共产主义,起源于旧石器时期,贯穿于整个新石器。在氏族社会里,没有等级观念,没有私人财产,人们无欲无求,纯真朴实,享受着大自然提供的丰富食源,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吃饱喝足之后就载歌载舞,幸福快乐的生活。

可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大自然提供的生存物资不能保障人口需要,部落与部落间的生存冲突越发严重,冲突中的战俘就成了释放物性私欲的工具,强迫为其无偿劳动,奴隶萌芽由此产生,并迅速膨胀,快速进入奴隶时代,将人性恶被演绎到了极点。

物极必反,自然规律,严重失衡的奴隶社会最终瓦解,循进回落到封建时代。

在封建社会里,土地等资源掌控在贵族手中,平民实际上依旧是半个奴隶,矛盾是显然的,社会随即再循进回落至民主式资本社会。

在今天的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控制着资源,人民价值观被资本胁迫,成为资本物质下的新型奴隶。在这样的资本国度里,矛盾依旧突出。因此,社会必然还会向前循归,直至回归到共产共享的新型社会。但大家不要误以为回归到共产共享社会就是回到原始的氏族社会状态,它其实是一个极其高级的精神文明形式,我们称其为精神回归。

精神回归是一种宇宙规律,也是人性的本能,更是人真正脱离动物性质成为真正意义的人的基本特征。

要知道,现代的人类并没有完全脱离动物性质。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动物是物质生命,人是精神生命。

我们看今天的全球人类,物质追求在人类生命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国与国层面,为了物质利利,明争暗斗,并不惜发动战争杀戮,动物的物质性质极其突出;在个人层面,追名逐利,奢靡成性,将动物物质性质演绎的淋漓尽致。

人类身上的这种动物物质性质,是各种社会矛盾的根疾,罪恶的源头。人类只有真正回归到本真精神上,才能成为真正具有精神生命的人。届时,当今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自然消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共产共享和谐社会自然达成。

精神回归也是人类本性回归的一种返祖行为,例如人们为什么喜好山山水水?为什么喜好鸟语花香?这种喜好即是氏族社会及氏族社会之前的幸福、和谐、自然美好的生活场景,是在潜意识里受到本性回归返祖欲望所调动的。

第二节 物性欲望下的本真精神回归

人生是一个本真、追寻、迷茫、追问、归真、涅槃的循归过程。

哇哇落地的婴儿,是人生中最本真的状态,没有过多的贪婪与欲望,只要吃足奶乳,就可以心满意足地躺在床铺上,自哼自啊、津津有味地啃着自己的小拳头或者小脚丫,恬静安宁的进入睡梦后,偶尔也会发出无法形容的甜美笑容,纯真可爱,简单而幸福。

随着婴儿渐渐长大,越发欢蹦喜跳,越发活泼可爱,生气勃勃。他们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名利概念,无欲无求,无忧无虑。

而且,在婴童的眼里,万物有灵的。比如,他们会与树木、花草、板凳、玩具说话谈心,还会为树木、花草、板凳、玩具而伤心哭啼。在宇宙层面,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石头土壤等物质都共有同一个属性,婴儿的万物有灵绝非幼稚那么简单。

所以说,婴童时期是人生中最本真、本性、本色、本我的时期,这也是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时期,同时也是最有灵性的时期。

但是,人并没有准备好享受这一美好时期,就被西方货币资本为代表的价值观拖进纸醉金迷的所谓文明社会,世俗遮住了视野,贪欲迷惑了心灵,各种资本物质的价值思维基数被一一植入。家长是第一推手,人性的自私、放纵、贪婪等原始本性在这一时期渐渐唤醒,动物的物质性质欲望逐步扩张。

作为一个常人,从童年开始,直至生命结束,也无法走出物性欲望的约束。因为,常人一旦远离本真,就很难再回归到原有的本真之中。要知道,个人生命是短暂的,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候一个常人的重新回归。

什么是常人?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自己,是本己把握的自己,也叫做本真性的自己。丧失这种本真性的自己,称为常人化的自己。常人演绎着动物的生命性质,盲目地追求财富、追逐名利、贪图虚荣、迷恋奢侈等,在不知道自己迷茫的状态下迷茫的活着。

从人类本质出发,任何人没有资格将常人的行为定性为错误,但也不能定性为正确。因为人在个体本质上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没有贫富,没有丑美。现代文明人眼中的一切价值意义的衡量标准,都是人类在贪婪的物性欲望促使下想象虚构出来的少数服从多数的伪标准。

提到文明人,我们先看一看以货币资本为价值基础的文明是什么,即人们在追寻动物物质性质的欲望过程中不断调动和实现贪欲而推动社会发展,我们把这种社会现象美其名曰叫做文明。从表面上看,文明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物质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而事实呢,人类除了平均寿命延长外,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远不如原始氏族社会。例如,在原始采摘狩猎社会,人们生活在物产丰富的自然生态中,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名利的概念,没有过多奢望,没有物质略夺斗争。而且,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水平基本相当,没有对比性,采猎劳作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悠闲状态,生活就像今天的婴童,无欲无求,无忧无虑。

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见近代非洲的原始部落,在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每日只需要简单采猎就可以填饱肚子,其它时间充分的玩乐,整日载歌载舞。高大的房子、漂亮的衣服、昂贵的珠宝、豪华的汽车,对他们毫无诱惑力,我们所谓的文明人甚至轻蔑无知地把这种本真现象称为懒惰。

再看看现代文明的西方资本社会,国与国之间为了争夺利益,从未停止过战争,因战争死伤的人不计其数。在中东地区,受战争影响的人们至今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有所谓的贸易战、网络战、科技战、金融战,不绝于耳。而作为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个人,同样沉沦于赚钱与花钱的迷茫之中,无法自拔。住着大房子想买大别墅,开着两驱车想着四驱车,贪欲被越推越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被房贷车贷压得气喘吁吁的同时,眼里还盯着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心里还惦记着世界各地的旅游景区。。。物性欲望的枷锁被无止境的调动,本真精神生活被无底洞的破坏。

我们再反观非洲原始部落,多养一个孩子就像多养一条狗那么简单。而资本文明社会呢,一对普通父母毕生的劳作积蓄及精力几乎全部消耗在一两个孩子身上。相比之下,谁的生活质量更高,谁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目了然。

当然,文明社会的人们情愿充当资本的工具,也不愿承认自己是资本的奴隶。情愿劳苦地活在当代,也不愿回归到原始本真的精神状态。因为,物性欲望是人的本能,一旦被资本调动膨胀,就必须满足欲望所延伸膨胀的空间,才能体会到幸福的快感。如同在马路上挖了一个大坑,必须填满,才能保障道路畅通。

今天的人类,已经陷入自己给自己虚构的无限膨胀的伪文明洪流里,物性欲望被不断调动、不断满足、不断再调动。越调动,距本真越遥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欲望追寻道路上,每个人都终有一死,但每个人都努力地为物质资本而活着。那些提前醒觉的人,内心隐隐憧憬,迷茫不安,不甘沉沦于非本真的生活状态,从而诞生一部分先知先觉者,他们开始追问人的本真,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经过追问,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资本社会中追求幸福快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被虐和自虐的社会强迫过程。要知道,幸福决不在前方,一定在身后。但是,人们都被夹杂在资本的滚滚洪流中,很难回到自己的身后。

在这种逆境中,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别无他法,身为前行,心往回归。

深信,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精神回归的时代。

第三节 思想家、哲学家们的本真精神回归

在本真精神回归上,古今中外很多哲学家都或深或浅的追问过这一命题。

老子的本真思想以道法自然为宗旨,主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反对开发欲望,反对利益至上,反对战争,向往人人平等、共产共享的原始氏族社会的本真生活。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庄子则认为,本真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人只要做到与天地共生共存,方能回归到人生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对于人类而言,自然是调动和满足情感欲的大本大原。

海德格尔解释说,人生的本真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他同时指出,本真是生存可能性的无蔽展开,是追求本原真理的精神。

康德和马克思都曾强调人向自然而生,要求人在其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中向自然本源复归。

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与老子的小国寡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理想国这本书中,柏拉图提出了一系列回归真原的主张。比如,柏拉图主张公有制,反对对偶婚制,提倡孩子有社会公养,他这种婚配育儿的思想就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物。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同样流露着本真思想,他提出公意和公权必须维护私权,如果公意和公权力伤害私权,就属于违反契约。从表面上看,卢梭的理论非常先进,符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事实上,卢梭认为契约社会是人类脱离自然真原之后的无奈之举,契约不是理想的社会,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自然状态。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主要阐述的基础命题是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里蕴含着浓厚的追求本真自然的思想。

托马斯莫尔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他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全书》中构建了一个乌托邦社会,在乌托邦,财产是公有的,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和剥削。很显然,莫尔所构建的乌托邦,实际上就是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景象。

。。。等等!

在追问本真这一命题上,很多哲学家终其纠结一生也未能找到理想中的答案。

那么,人生的本真到底是什么,追问到顶端,你就会发现,人生的本真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只是被目前的物性欲望所遮蔽而已。

第四节 宗教的精神回归

先看佛教,有一个修行方向叫西方净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是极乐世界?即人人平等,没有尘世间的名利污染,没有众苦,无需辛勤劳作即可丰衣足食的幸福安乐的地方。

再看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的《旧约》,旧约创世纪里描述了一个叫做伊甸园的地方,是上帝耶和华居住的乐园。在伊甸园里,人们不需要劳作,渴了就喝清澈的泉水,饿了就吃香甜的水果,无忧无虑的安乐生活。

极乐世界与伊甸园所描述的地方,实际上是史前原始氏族社会的缩影。在原始氏族社会中,没有等级贵贱之分,没有私有财产,大家享受着大自然提供的丰富食源,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幸福安乐的生活。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物性欲望的膨胀,人类被迫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在宗教中文明社会指的是什么呢?佛教叫做尘世,污垢烦恼的悲苦地;旧约里称作失乐园,失去安乐的悲苦地。

由此可见,宗教的精神回归思想非常的明显,我们根本不需要长篇大论来论证叙述。

第五节 人们对本真和精神回归的误解

大家通常认为,人类的聪明智慧是本真的,它可以带领人类进入更加美好的生活状态。事实上,智慧的智在本真面前,是最大的愚蠢。前文所叙述的人类危机恶性循环等,其罪恶的推手之一就是所谓的智。因为,智受主观影响,凡主观的又都受根植的思维基数影响,根植的思维基数受利益欲望及生存特定环境影响。也就是说,你自认为的聪明智慧并不是你本真本有的,它来自外力。要找回本有,必须回归。所以,我们在老子、孔子的著作中都非常明显地领悟到反智思想。如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说明一下,反智并不是反智慧。智慧一词来自佛教“般若”的意译,引申为:了悟、破惑、证真,以期净化心灵到达彼岸,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度己度他等。而单个智字在中国引申的原意为智谋、计谋、策略等,世俗功利性质浓厚,如果从本真出发,智与愚公移山的智叟同出一辙。

所以,聪明智慧决不是本真,聪明智慧不能够带领人类回归本真。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退避红尘的隐士、居士等修为修行的人士是思想境界高的人,是最接近本真的人,是精神回归的人。其实,这些隐士、居士们错误的理解了本真,或者说,所谓隐士、居士退避红尘,是回避本真、回避现实的一种行为。真正的本真一定在红尘之中,决不在红尘之外。真正境界高人一定是从红尘中出,入红尘中来,做一个精神回归的实性的普通人。因为,没有红尘,社会的概念就不复存在;没有社会,本真的概念不复存在。

还有一部分人错误的认为,精神回归就是回归到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是一种衰退的现象。严格意义的说,精神回归就是人类优存定律下的循进,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因为宇宙规律是循进的,如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从起点转动一圈后再回到起点,称之为循进。我们不能把这种循进理解为倒退回起点,你也不要认为地球回到起点就是回到原来的位置上,那是绝不可能的。地球每绕太阳一圈,就是一个新的循道,一个新的空间与时间。宇宙万事万物只有向前,没有倒退。因此,人类也绝不可能回到原来走过的社会中去,只能是本真生命精神的回归。

网络上流传的人类穿越回归到过去,也只是一种娱乐话题罢了。从目前的哲科视角看,人穿越回归到之前的社会中是毫无可能性的,哪怕是回到刚刚过去的一秒钟,也绝不可能。现有的穿越理论源自爱因斯坦E=mc2及霍金的切换时间轴等相关理论衍生,但这只停留在理论上,理论具有假想性。在宇宙规律层面,时间不存在倒退,如果存在倒退,宇宙规律就不会存在。我们人类是宇宙规律下的产物,宇宙规律不存在了,人更不会存在。没有人的存在,我们所讨论的穿越怎么会存在呢?

第六节 未来艺术方向必然是精神回归

今天的物性社会就好比一列充满自私贪婪、永远往前、永不停歇、没有方向、没有尽头的越行越迷茫越危机四伏的火车,车上的人们一方面坎坷不安的期盼前方的美好,一方面浓烈地怀念故乡,渴望回归。

但现实是残酷的,经过前面的章节对人与社会的深入分析探讨,我们看到了人们因满足私欲、追求金钱物质而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劳作之中,看到了幸福感在下降,看到了人类未来可能在欲望膨胀中毁灭,看到了人们渴望精神回归到生命本真状态,同时也看到了历朝历代的先知对回归本真生命精神的向往。可是,人类已经困在了欲望的火车上,无法自拔。

艺术,作为人类意识思维中最高级的为生命守恒服务的一种建筑性工具,一种开启性、引领性的精神思想活动,就成了人类生命精神回归的领袖,引导人们摆脱物性欲望的阴影,将心灵带回自然、带回本真。

当人类精神真正能够回归到本真状态后,烦恼就会断尽,快乐就会永恒。

据此,我们可以预测,人类下一波的文艺运动一定是对未来社会的文艺再创造运动和追求本真、追求自然的‘精神回归’运动,人类下一波文明也一定是共产共享的精神回归的新型社会主义。

本文摘自王艾石理论,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原作者简介:

王艾石,本名王江,安徽金寨人,定居合肥,自由艺术家,画家,艺术评论家,新艺术定义奠基人,首次提出《艺术优存定律》、《艺术精神回归》、《艺术新起源学说》等全新艺术理论,并重新整理阐述了《艺术本能性》和《艺术基本特征》等相关论点,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明确了艺术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绝对主导作用与意义,第一次明确了人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艺术的结果,并将艺术与工艺清晰分类,为新时代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王艾石为纯粹的艺术爱好者,以艺术开拓探索、理论研究和普及艺术为使命。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研究所创作研究员,两岸书画院院长等职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