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实行的屯田与前代在目的和规模等方面均有不同

曹操实行的屯田与前代在目的和规模等方面均有不同
2022年05月09日 16:11 未央长喟

屯田是指利用军队、农民等群体进行开荒种粮,以实现军队和百姓粮食富足。

屯田起源于西汉文帝时期,当时是为抵御北方匈奴而在边境进行屯田以保证粮食供给。曹魏在继承西汉屯田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成为“屯田制”。

屯田制对曹魏的经济、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使得曹操在北方群雄中脱颖而出,更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屯田制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皇权旁落。地方豪强纷纷兼并土地,加之军阀混战,致使流民四起,田园荒芜,广大地区的农业生产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处是一副“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景象。

不仅广大的农民生活在饥饿之中,就连军队也没有足够的粮食。淮南袁术的士兵们吃河蚌充饥,河北袁绍的士兵在野外吃桑葚。许多军阀,因为缺粮导致在对外的征战中屡屡被迫中途撤兵,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

屯田令

曹操下属枣祗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对起义农民亦战亦耕的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向曹操提出屯田制,以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屯田制内容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周边率先开垦土地,实行屯田。

屯田用的是荒芜的土地,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将这些土地交给流民进行耕种,免费提供农具和种子,等到获得收成后政府和农民按照比例进行分成。

第二年,屯田初见成效,当年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

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军屯:设立土地予不用打仗的军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产行军所需粮食。军屯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士卒需缴纳分成地租。

曹魏屯田制和汉代屯田的差异

1、屯田目的不一样

西汉:西汉屯田的目的是服务于军事。西汉面临北方匈奴的威胁,所以从文帝开始就陆续在北方边境进行屯田,给戍边的军士提供粮食支持,减少战争给内地带来的压力。

曹魏:曹魏屯田不仅服务于军事而且改善国内经济。曹魏屯田使得流民和无主的田地相结合,不仅缓解了流民的威胁而且通过两者的结合,增加粮食的供给,在前期极大的支撑了曹魏的军事行动,从而统一北方。

在北方稳定后,屯田制已经成为了曹魏农业政策当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促进了地区农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2、屯田的规模和程度不一样

西汉:西汉的屯田只集中在西北边境,而且规模较小,只是战争情况下才会产生的军屯。而一旦战争结束或者和北方少数民族关系缓和,屯田就变得不再重要。

曹魏:曹魏的屯田制度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农业政策之一,除了在边境还在内地都设有屯田,加上外部环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所以曹魏时期屯田的规模和程度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而且更成体系。

3、屯田的地理位置不一样

西汉:西汉政府为了应对北边匈奴的威胁,选择在北方边区进行戍守,实行屯田。所以屯田的地理位置,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边境,多在河西河套地区。

曹魏:曹魏的对手为蜀吴两国,面临的威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除了在西南和东南边境进行屯田以外,还在魏国境内的广大区域实行屯田,包括兖州、豫州、徐州、雍州等地区。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和荒芜的土地,这些给曹魏进行屯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屯田,不但让曹魏解决了军粮问题,还充实了国家实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曹魏时期作为屯田制度的集大成者,更是为后世的土地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后世屯田制的基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