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黄金很多,但因当时厚葬的风气导致黄金大量消失

西汉时期黄金很多,但因当时厚葬的风气导致黄金大量消失
2024年10月28日 14:22 未央长喟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汉朝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一年,已经在位二十多年的汉文帝,忽然心情大好,想要给自己修修房子,搞一座露台。

这事其实原本也不是啥大事,甚至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历史事件!一个皇帝想要给自己盖个新房子,这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嘛!再说,以汉文帝的功绩来说,就算修再多的宫殿,他也配得上!

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汉文帝作为一个皇帝,先后解决了功臣集团和国内诸侯王,然后又把匈奴挡在了北方,让中原地区可以持续休养生息。“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益造苑马以广用,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修矣。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但是汉文帝本人却一直以生活简朴著称。在位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建造过新的宫殿。个人花费也是能省则省,就连汉文帝的私人帷帐都不允许绣任何花纹,生怕花钱太多了。“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这有一个好皇帝,偶尔想造一个新房子,让自己住得更舒服一点,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事。“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刘恒

这个故事后来直接被记载到了史书上。后世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会以此作为汉文帝生活简朴的象征。以至于后来很多朝代的皇帝,想要修宫殿的时候,下面的大臣总会拿这个故事劝皇帝!

千百年来,大家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个态度。但是到了现代之后,大家再读这个故事,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大家觉得不对劲的地方不是说这个故事是假的,或者说汉文帝这么干是在作秀。大家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其实是汉文帝当时说的话!

当时汉文帝收到工匠给的预算报告之后,认为“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那也就是说,当时汉朝一个中产家庭的家产,能够有十斤黄金这么多!难道汉文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大家已经这么有钱了吗?

顺着这个疑问,后来很多人又去查了史书,结果就发现了更多惊悚的事情。比如说,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贿赂项羽手底下的那些将领,直接大手一挥,给陈平拿了四万斤黄金,让陈平去负责这个计划。

卫青

再比如据正史记载,卫青某次击败匈奴之后,汉武帝一高兴,直接从国库里批了二十万斤黄金,分给了卫青手下的将士。

啥时候黄金这么不值钱了?难道在汉朝的时候,黄金真的遍地都是,都是以斤作为计量单位?如果在汉朝的时候,黄金真的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那么后来,这些黄金为什么没传下来?为啥到了后世,黄金就成了很珍惜的东西了呢?

汉朝的黄金到底去哪里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后来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最开始的时候,有人认为,汉朝使用的金指的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黄金,而是黄铜。这个说法曾经一度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后来,又有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之后发现,汉朝其实是可以分清铜和金的区别。

至少在汉朝官员体制当中既有专门开采金的官员也有开采铜的官员。而他们的称呼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汉朝人以铜为金的说法其实是很难站住脚的。

那么,如果史书上所说的黄金真的是指人们认知当中的黄金。那么汉朝的海量黄金后来到底去了哪里呢?

直到后来,随着考古工作者不断努力,发掘了很多汉朝大墓之后,大家这才逐渐想明白这件事。

原来,这是因为汉朝所谓的“斤”和今天的斤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从目前出土的一些汉朝计量工具当中可以看出来:汉朝所谓的一斤如果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大概相当于230g到270g之间。简单来说,汉朝的一斤其实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半斤。

顺着这个思路算下去,刘邦批给陈平四万斤黄金,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一万公斤黄金,也就是十吨黄金。

像这种决定天下归属的战争,拿十吨黄金就能搞定敌方很多将军,搞得敌方军心大乱。这样算下来,这笔买卖好像还挺值的!

而按照这个价格计算,汉文帝修造那座露台大概需要一百斤黄金,也就是今天的二十五公斤黄金。所以,放到汉朝的话,十个汉朝的中产家庭,拥有相当于二十五公斤黄金的家产其实也很正常。十个汉朝中产家庭,家产加起来等于二十五公斤黄金,完全没有任何毛病。

而从黄金总量来看,其实同样也是如此。

王莽

据史书记载,西汉灭亡的时候,西汉国库内还有七十匮左右的黄金。匮也是一个汉朝计量单位,一匮相当于一万斤。也就是说,王莽篡汉之前,西汉国库内大概还有七十万斤黄金。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大概相当于一百七十吨左右。

当然,如果是精通汉朝历史的人,可能还是会提出一个疑问:既然黄金确实没毛病,那为什么在西汉的正史上,经常会有用了多少斤黄金的记载。而到了东汉之后,使用黄金的数量,忽然就瞬间暴跌了呢?

而且,在正史记载当中,东汉皇帝好像很少赏赐黄金。就连后来东汉末年的时候,董卓把整个汉朝京城给搬空了。不光洗劫了京城的那些有钱人,甚至就连汉朝历代皇帝的墓都给挖了不少,也就只得到了不到三万斤黄金而已。

从西汉到东汉,中间几乎是无缝衔接,为啥到了东汉之后,黄金好像忽然就开始变得珍贵起来了呢?

这事其实也不难解释。

简单来说,这事得怪汉朝的另外一项制度,殉葬制度。汉朝人提倡以孝治国,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代之后,因为察举制的确立,大家为了得到推荐,开始争相比谁更孝顺。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表达自己孝顺的行为还比较正常。比如说,孩子把好吃的都留给父母,或者把好衣服和好房子都让给父母来使用。这些行为今天也都能理解。但是后来,随着大家争相攀比,这种比孝顺的行为开始逐渐有被迫性了!

为了表示孝顺,很多人在父母死后会倾尽全部家当去给父母置办非常奢华的陪葬品。据说汉朝最疯狂的时候,每年国家三分之一的劳动成果都被直接埋到土里去了。在这种状态下,黄金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也就逐渐被大家变成陪葬品直接埋到土里去了。

就比如说后来那位海昏侯刘贺。作为西汉中期的一个传奇,刘贺曾经被霍光推举做了皇帝,但是后来又被霍光给废了,然后一脚踢回了老家。但即便这样,后来还是从刘贺的墓葬当中发现了四百多件黄金打造的器物。这些东西加起来大概有一百多公斤重。

连一个被废的海昏侯墓里都能有那么多黄金。那么汉朝其他的达官显贵以及那些皇帝和王爷墓里会有多少黄金恐怕就难以想象了。

汉武帝当年赏赐卫青麾下的士兵,最多也就用了二十万斤黄金,相当于今天的五万公斤黄金。也就是说,汉武帝赏赐全军士兵的这些黄金,也就只相当于五百个海昏侯的墓葬黄金而已。而从西汉开国到西汉灭亡,有资格陪葬上百公斤黄金的豪门权贵,那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堆!

黄金

所以,经过西汉这么一折腾,很多原本流通的黄金都被埋到土里了。而到了东汉之后,那些世家大族又开始崛起,他们各自都开始以家族的形式储备黄金和各种贵重金属。到了这个时候,市面上流通的黄金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就这样,原本在西汉时期数量挺多的黄金,后来就逐渐消失了。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计量单位的问题。如果当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使用的单位不是斤,而是两或者现代的克,大家估计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