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问王翦和李信灭楚用人多少有想让王翦让位之心

秦始皇问王翦和李信灭楚用人多少有想让王翦让位之心
2024年12月12日 09:04 未央长喟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回答:“不过用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翦是“老秦人”,是老秦军功贵族豪门的掌门人,秦始皇征伐天下的主力。李信是陇西郡太守李瑶的儿子,李瑶虽然是老秦人,但多年镇守边疆,是国防军一系。并且,李瑶在任时跟华阳太后的“楚系外戚势力”走得太近。所以说,李信和王翦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分属于两个派系的。

秦始皇在这个时候问了攻打楚国要多少兵马时,就已经有多层意思。

其一:王翦是老秦军功贵族;李信偏向于楚系外戚。用李信代替王翦,已经有了逼迫王翦让位的心思。其二:王翦年纪高,属于秦始皇同一辈的老将,威望卓著,不好拿捏;而李信属于第二代,是少壮派,秦始皇就随意拿捏了。其三:王翦功劳太高,已经赏无可赏,理应退位让贤了。当然,秦始皇也不会逼着王氏家族退出军队,那是多么政治低能才能做出的事情,相反秦始皇还会重用他的儿子王贲,也就轻而易举地完成军队中的“新旧交替”。

秦始皇果然大笑:“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任命李信、蒙武为攻楚方面军司令,相机而动。“以新代旧”被秦始皇轻松地达到了。

其实,此次攻楚大战,如果李信赢了,那王翦可能就消失在史书之上了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贲在鸿沟方向大破来支援魏国的楚军,断绝了魏楚合纵的可能,进而围攻大梁。

王贲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引鸿沟之水,猛灌大梁城,魏灭。攻楚的时机已经成熟,李信、蒙武便率领秦军进入淮北战场。

秦军从颍川、大梁出发,沿颍水、鸿沟而下,前锋直杀“陈”,但“陈”城池高大坚固,一时之间难以攻克。此时,淮南方向的楚国援军已杀了过来。

蒙武和李信以少量兵马围“陈”,主力继续南下,李信攻“平舆”,蒙武攻“寝”,两军南北夹击,大败楚国援军。

偏偏在这个时候,秦前丞相公、华阳太后侄子的昌平君熊启在鄢郢造反了。昌平君在“鄢郢”起兵反秦,切断了李信的后路。李信被迫率军急速杀回,平定了鄢郢之乱,此时蒙武也到了城父一代,李信引兵向蒙武靠拢。

本来,楚国在淮北、淮南地区的军队已经被秦军一扫而空。但因为昌平君的叛乱,使得楚国有了喘息之机。

这个空窗期很重要,项燕趁着这个空窗期,重新组织了军队,最后大败李信。“信又入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李信

这一次攻楚之战,秦始皇就这样败了。从过程来看,昌平君的造反成了此次败仗的根源。李信虽败,但却非战之罪。相反,战败的罪责应当还是由秦始皇来担负的,因为昌平君是秦始皇放在鄢郢的,否则昌平君也造不了反。

捋一捋秦始皇在军事政治上的胜败得失

第一:秦始皇败于淮北战场。但同时为下一下灭楚奠定了良机,至少秦始皇不再小看楚国,这个态度的转变对灭楚有好处。第二:秦始皇“以新代旧”的军中布局失败,李信和蒙武失去了主掌大军的机会。老将王翦重新出山,老秦武人集团仍然掌握着与秦始皇争斗的主动权。第三:“楚系外戚势力”在这一次斗争损失殆尽,秦始皇在政治上大获全胜。

楚系势力从宣太后、到华阳太阳主掌秦国军政时达到了巅峰。但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华阳太后病死,秦始皇就开始对楚系势力痛下杀手。

秦始皇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始皇就把楚系大员昌平君外放到地方,其实就是贬谪了。后“昌平君之反”更是让秦始皇找到了彻底铲除楚系外戚的良机。从此,秦始皇在咸阳宫内一言九鼎,再也没有人掣肘得了他了。而李信将军,当然不被秦始皇怎么样。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李信与王贲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李信又与王贲灭了齐国。

但从此之后,王翦、王贲、李信都不再出现在史书之上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