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本点(Basic point),联邦基金利率从早先的0.75%至1%区间上调至1%至1.25%区间。此次升息是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第四次加息。
在美联储的会后声明中,鹰派立场不仅未出现变化,反而有更加稳固的态势。除了维持2017年仍将加息一次的基本立场外,更加上了足以让市场震动的附加条款—— 缩表进程。在会议声明中,耶伦(Janet Yellen)提到:“可能会相对迅速地实施资产负债表计划”。对此,市场也将关注焦点转向中国央行的态度。
美联储升息的决议并未给人民币走势带来过大影响
预期中的升息
在美联储宣布升息后,香港金管局随即宣布加息至1.5%,借以确保港币同美元挂钩所需的基本利差。然而,面对美元再次转强,中国央行并未选择“避其锋芒”。
6月15日,中国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了87个基本点,以6.7852兑1美元价格开出。这是继2016年11月以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新高水平。中国央行此举或许在向市场传递出人民币兑美元基本面已转趋稳定,更重要的信号是“自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对于外汇市场的管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随着市场恐慌性预期压力遭到有效释放,在美元持续进入升值通道之际,中国央行早已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完成了对冲美元升息压力的市场布局。6月14日晚间,中国央行发布的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份广义货币供给(M2)同比增长9.6%”。这不仅是M2增速首次低于10%的门槛,市场对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也逐渐从“稳健”转趋“紧缩”。
自2014年以来,受到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的影响,市场对于人民币的走势预期转趋保守。此外,资本“脱实入虚”引发的资产价格虚高更在国内引燃了资本外逃的引信。
自2014年至2016年底,中国央行外储下跌逾10,000亿人民币,由此引发的持续下跌预期更给人民币汇价带来“重力加速度”的贬值压力。2016年底,包括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普遍预期人民币下跌的恐慌情绪将主导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市场甚至出现人民币兑美元再次破8的悲观预期。
人民币贬值压力获得释放
面对外汇不正常流失所引发的人民币“崩盘”恐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明确祭出了“稳中求进”的政策方针。
目前看来,所谓的“稳中求进”的基本立场便是“调紧”资本供给水量。自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严重的金融风险与资产泡沫,归根结底来说就是资本供需失衡。当使用资本的正常成本遭到扭曲时,市场的定价机制也将因传导效应而失灵,引发的后果便是资本一窝蜂地非理性逐利行为。
也因此,要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关键的条件便是让市场对于资本的供需回归平衡。在2017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货币宽松已到周期尾部”。这番“大白话式”的表态也明确向市场传递出中国央行将靠着在资金池内“抽水”来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
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调节举措很快在离岸人民币市场(CNH)引发剧烈反响。5月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大涨1,500个基本点至19.5%。中国央行在离岸市场“抽水”来打击空头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市场回收过剩资本。
据统计,自2017年1月以来,中国央行已累积回收了7,750亿人民币的过剩资金,若加上乘数效应则等同于从市场抽走了37,000亿人民币的资金水量。中国市场上资金过剩的现象正快速获得缓解,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逐渐获得释放。
人民币兑美元的长期走势才是压力突破口
美联储缩表才是“期末考”
不可否认,随着政府持续在金融领域从事有效的宏观调控,人民币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正迅速获得恢复。但截至目前,要说人民币对美元已回归坦途尚为时过早。
迄今为止,美国国内对于美元走势仍有诸多分歧,不过,如周小川所言:“货币宽松已到了尾期,各国央行应思考何时离开”。随着全球性的货币紧缩成为“钉上钉板”的议程后,美联储升息将是意料中事。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在历经了3轮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向全球注入总额近40,000亿美元的资金。
据市场人士推算,美联储计划将最终的资产负债表从目前的45,000亿美元缩减至20,000至25,00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元走强将不是短期现象,而是结构性现象。
短期来看,政府通过向市场“抽水”来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这对中国的金融安全起到了实质性帮助。然而,在资产泡沫尚未破灭的情况下,人民币计价资产仍旧遭到高估。随着国际美元进入上涨通道,中美间息差正在缩小,如何为人民币资产具有更好的吸引力,进而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恐怕才是中国央行接下来所需面临的重大考验。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莫言主笔,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