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进入英国课堂!外国小孩遭得住吗?

中式教育进入英国课堂!外国小孩遭得住吗?
2024年02月21日 11:31 择校行

根据PISA测试中英学生的表现,英国人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国学生的成绩至少领先英国学生三年。英国的教育者也在好奇,是否是中式教育更胜一筹!长时间的学习和严明的纪律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吗?

于是,在英国的一所很不错的综合学校——博航特学校,展开了这个著名的教育实验,5名中国教师进入学校课堂,对50名九年级的英国学生进行了为期四周中国式教学。

实验中,50名学生被要求早上7点到校,在校12小时,穿统一校服、晚自习、升旗、早操、眼保健操等。在实验的初期,两种文化、教育方式的碰撞,也爆发了不少的矛盾。

Round 1:共性与个性的碰撞

5名教师带着严苛的管理方法进入到英国的课堂,挑战英国以学生为主流的教学模式。

中国课堂上的学生数量,中国的课堂50人一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在英国一个班级最多是30人。

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感觉中国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的管理。

中国老师为了给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每天早上都要带着孩子做早操,课前学生要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在教育中,中国的教师更强调学生的共性,而英式的教育则保留了更多的个性。参与实验的学生们表示,“中国的学生都很听话,但我们不是”。

在几位中国教师的眼中,教师要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在进入学校之初,学校的校长也担心英国的孩子会比中国的学生更加活泼,不知道教师们会不会将其视为对教师权威的挑战。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实有必要。

“不遵守纪律,你们将无法学好!”

“你把学校的脸都丢尽了!”

“我说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还在说话?”

“听着、安静”

“你们再说,我就不讲了”

“中国的学生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

这些被中国学生熟悉的话,教师们也会对英国学生说。

当教师尝试用“谦虚使人进步”这样的中国名言去规训学生时,英国的学生时无法理解的。

中国学生的一天就像是在跑一场马拉松,这次英国学生也体会到了。每天12个小时,7点钟上课,午饭也吃得早。“一天的东西学完已经很累了,但是老师们还是要逼着我们学东西。”

在英国孩子的眼中,中国教师的教育口吻,像极了自己的奶奶,“当教师越严格,就越想要犯错”,孩子的逆反心理开始变得明显。对于顽皮的学生,教师采用的管理方式是罚站,当然学生也心知肚明,教师想要羞辱他们,以此让学生为了避免在同学面前出丑,而不敢再犯错。

然而,孩子们并不这样认为。中国式的管理,在这些孩子的个性面前,显得无力。

Round 2:中英课堂的较量

“小班授课,能关注到每个学生”是英国课堂的优势,英式课堂中教师按照培养科学家的方法在培养学生,他们不会告诉学生解决办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即便教师会给学生一些指导,即便学生会出错,但不断犯错,不断纠正,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才是科学的真谛。

中国教师教授的方法完全不同,一堂化学课,教师也不会经常使用实验设备,只有需要有书、测试卷、课堂笔记就足以让教师将知识快速、有条理地教给学生。

然而,英国的学生却无法跟上这样的进度,就连体育课也是一样。中国教师按照中考的考试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和训练,如英国完全不同。体测时,孩子们也只会和自己体力相近的学生进行比较,当听到在限时内男生需要跑完1000米,女生需要完成800米时,甚至有学生留下了眼泪。

对于这次实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认为英式教育才是更有成效的,甚至一位博航特的数学老师表示,如果在4周后的测试中,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成绩高于接受英式教育的学生,他甚至会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教师这份工作。

中国的教育者认为,中国的经历已经证明,即便是最好的学校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因此,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老师们想到的杀手锏是“补课”。考试前夜,Sophie把所有的知识点抄录下来通读数遍,努力地把该记住的都刻在脑子里;Rosie则请来姐姐帮助她一起复习。

此刻,中国式教育中对学生要求的上劲、努力、用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英国学生。

当然,中国的教师也并不是一味地只要求学生上劲,教育中也有温情的一面。

玩世不恭的Luca一开始拒绝了数学老师邹海连的补课,第二天邹海连的话鼓舞了他:“你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可以变得更聪明,我不想你将来后悔现在没有努力地学习,你有信心吗?”

被BBC采访的Luca颇有感触,“当有人说你是一个有潜力的人,你就会觉得,我是可以做得更好。”镜头中,他开始变得自信,愿意完成对他来说很难的课程,愿意跟着中国教师的节奏去听讲。

在舞蹈课上,数理教师杨君唰的一下单手打开了扇子,一个小小的动作逗乐了学生,他们在杨君的带领下,挥舞着红色的绸扇,露出了笑容。Rosie表示:“我非常喜欢扇子舞,扇子和舞蹈是最棒的组合方式!”

Round 3:中国班学生大获全胜

成绩发榜后,“中国班”学生近乎“碾压”对手:数学平均成绩67.74分(英国班54.84分),中文平均成绩46.88分(英国班36.46分),科学平均成绩58.33分(英国班50分)。

在数学成绩出来后,邹海连告诉Luca他的成绩是补课小组里最好的。“你快乐吗?”——在被中国教师这么问到时,Luca笃定地回答:“我很快乐!”

邹海连感慨:“教学永远不是单方面的,永远包括两个方面:老师和学生。”化学老师李爱云说,或许胜利的原因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中国班的学习时间是英国班的两倍。

“我们可以考虑延长学时,但我们真的愿意让孩子每天花十五六个小时在学习上么?在我看来,这不是童年,而是监狱。”博航特校长说,他正仔细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做,关于教育的新一轮探究这才开始。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教育,如今中国的教育也在进行因材施教,探索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