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忧思:比“亡国”更可怕的是“亡天下”!

文明忧思:比“亡国”更可怕的是“亡天下”!
2024年05月22日 08:52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文:舒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言,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不言而喻。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这句话的原出处,“天下”和“国家”并不是一个概念,甚至截然不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最早出自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一句。

梁的意思,国家出了问题我不问别人,只问我自己,这实在就是顾亭林所说的天下兴亡,即使是低微的老百姓也有责任的真义。

梁提到的“顾亭林”,是学者对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尊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型,即出自顾炎武所著《日知录·正始》中的一段话: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亡国”与“亡天下”有何不同?顾炎武分析认为,”亡国“只是政权的更迭,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仁义不行,是非黑白颠倒,人与人之间充斥你死我活的斗争,甚至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的地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亡天下”要远比“亡国”可怕得多。

“亡国”只是民族内部的争权夺利,只危及部分统治者,属于大王变换城头旗,一般老百姓管不了,而“亡天下”则意味着被外族野蛮入侵,原来的文明生活荡然无存,因此抵御外辱,保家卫国,这是村野匹夫匹妇都有的责任。

顾炎武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当时汉族统治的朱王朝已亡,东北满清强势入主中原,这对汉族知识分子来说,无异于是巨大的耻辱。顾炎武分析“亡国”与“亡天下”之别,实质是高扬民族意识,齐心聚力反对外族统治。

这种“亡天下”之痛,就像我们对日本侵华行径的痛恨一样。当然,满清入关统治与日本侵华,本质是不同的。日本侵华时,我们早已是民族国家,主权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日本是赤裸裸的侵略,而满清入主中原,仍不出传统政治权力奉行的丛林法则范畴。

如今由于民族国家内涵的扩大,“亡国”的内涵已与古人“亡天下”的意思相同。所以古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实质就是今天一国政权安危和国家本身安危之别。

而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顾亭林等充满忧患意识和民本情怀的传统知识分子来说,“亡天下”还不仅意味着被外族统治,而且意味着文明被野蛮所蹂躏,正义被不义所压制。所以直到今天,“亡天下”的忧思,仍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