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川酒

从酒粮、包材到酒旅,

往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和向业外融合发展,

再造一个川酒的路径正逐渐清晰。

出品丨云酒·川酒研究所

牢牢占据白酒产业半壁江山的川酒,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四川省酒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四川省酒业协会成立大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出,“相对于产能提升,产业链价值提升更应该是川酒发展的重点。酒瓶外的世界更加精彩,完全可以再造一个川酒。”

他认为,好酒是种出来的,要建立起强大的农业支持;好酒要有好颜值,包材也是川酒发展的重要环节;好山好水酿好酒,美酒美景是天府之国的标配。

这对应了酒粮、包材和酒旅三个方向。

酒瓶外川酒的三重优势

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旺盛的发展动能,让川酒有了向上下游延伸,以及向业外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成了再造川酒的优势。

● 走向上游,酒粮持续扩产

川酒从品牌酒到原酒的繁荣,让酒粮基地建设成为必然,五大产区均在积极开展酒粮基地建设。其中,宜宾和泸州的规模最大。

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明确支持宜宾和泸州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酿酒原粮基地

宜宾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宜宾以定制、订单、战略合作三种方式建设酿酒专用粮产销对接基地63.27万亩,收购合格产品18.2万吨。

宜宾市粮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闻勇介绍,2024年,宜宾将拓展五粮液定制基地规模至33.25万亩、首次实现“五粮(小麦、大米、糯米、高粱、玉米)”全面本地化示范种植

泸州的酒粮以高粱为主。2023年,泸州市高粱种植面积35.8万亩,总产量11.5万吨,高粱种植面积、总产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位。

在《泸州市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0年)》还提出,到2030年,泸州将建成100万亩高粱基地,构建全方位高粱种植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高粱稳产增产长效机制

除了产区,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知名酒企也在加强对酒粮的建设。以五粮液为例,其在全国拥有100万亩酒粮基地,其中70余万亩高粱、水稻、小麦、玉米基地在川内。

可以预见,产能规模的持续扩大,将支撑川酒酒粮体系的持续发展

● 向下游延伸,发力包材

在紧抓原粮,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同时,川酒也在包材领域发力,把产业链往下游延伸。宜宾、泸州等产区,均在积极发展酒业的包材项目。

在5月印发的《宜宾市2024年重点项目名单》中,鑫瑞智能包装(宜宾皓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格拉斯智能包装基地(环球集团格拉斯公司)、普拉斯酒类包装配套(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宜宾纸业食品包装原纸调结构技改(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4个项目赫然在列,总投资40.4亿元,占涉酒投资的20.79%。

泸州古蔺县的东城产业园里,预计总投资40亿元的白酒包材项目正加速建设。据悉,该项目规划面积800亩,新建100万平米白酒包材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建成后可满足30万吨白酒包材配套,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60亿元,年利润110亿元。

不只是产区,酒企也在积极展开包材项目建设。

泸州老窖智慧物流中心

以泸州老窖为例。总投资21.36亿元,用地3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米,按照“灯塔工厂”历时4年建造而成的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已经开始逐步投用。

该中心包含包材物流中心、成品包装车间、成品物流中心、综合办公楼及调度中心,配套动力中心、货车集散中心等,涵盖包材集配、成品酒灌装以及智能化仓储物流三大业态。

该项目全部投用后,将有8条高速自动化灌装生产线,提供2万个货位的包材自动化立体库,以及12万个货位的成品自动化立体库,包装能力达10万吨、储存能力达500万件。

由此,川酒向产业链上下游进军的格局已经形成

● 向业外融合,助推酒旅持续发展

基于庞大的旅游市场基础,川酒的产业链还可往外延伸,推动酒旅发展。

据《人民日报》报道,四川2023年旅游消费总额7443.46亿元,接待游客6.8亿人次,分别同比增长36.93%和42%。市场的旺盛,为酒旅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成都、德阳等酒旅资源丰富的产区,均在酒旅融合方面发力

早在2022年底,成都邛崃就提出要成为“中国酒庄产业集群引领者”。当前,邛崃已经形成白酒酒庄、国际烈酒酒庄、非遗大师酒庄、新酒饮酒庄等类型酒庄,培育了“酒庄+研学”“酒庄+农事”“酒庄+馆藏”等消费场景,酒旅融合发展欣欣向荣。

德阳则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酿酒遗址“天益老号”为重点,加快剑南老街的保护性改造升级,结合大唐国酒生态园、诸葛双忠祠、剑南春酒庄等特色文化项目,打造集酒文化旅游、酒文化知识传播、剑南春酒品牌塑造、酒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街区。

酒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升产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推动白酒产业的创新发展。

从酒粮、包材到酒旅,一条“再造川酒”的新路径已经清晰可见

再造川酒,还有这些底气

自2007年产量位居省级产区第一位,川酒已经稳居榜首17年。

在产区端,川酒拥有宜宾、泸州两个千亿级产区,以及德阳、川东北和成都等名酒产区,产业链完善,发展势能充沛,是中国名酒产区最集中的省份。

在品牌端,川酒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舍得、水井坊共“六朵金花”,以及丰谷、文君、三溪、古川、小角楼、叙府、江口醇、仙潭、金雁、玉蝉等十朵“小金花”,形成完整的品牌矩阵。

在原酒端,宜宾、泸州、邛崃、南充等地的高洲、今良造、川酒集团、巴蜀液、宜府春、文君井、凸酒等原酒20强企业,一直是浓香白酒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关键链条。

这还只是川酒在台前的实力。

川酒以浓香为主,而浓香酒好的关键在于窖池

去年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发布《关于公布首届四川浓香型白酒名优老窖池认定结果的通知》,对160余家酒企申报的老窖池进行了认定。

截至目前,四川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持续不间断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活态老窖池群。这是“蜀酒浓无敌”的根基。

与老窖池同等重要的是酿酒的老师傅。

去年,川酒重启“四川省酿酒大师”评选工作,来自各大产区、名优酒企的171名优秀酿酒人才,成为符合条件的候选者。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秘书长陈雷表示,经过十年的努力,川酒人才队伍建设获得了很大发展,涌现出很多国家级酿酒大师和首席评酒师,各产区、企业酿酒人才辈出

以老窖池和人才为基础,川酒拥有了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师工作室等近20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0余个省级创新平台。

不只是科创平台,川酒还拥有“川酒集团(泸州)+四川酒茶集团(宜宾)+成都酒业集团(成都)+绵竹酒业集团(绵竹)+射洪酒投(遂宁)”五大国资平台,持续整合川酒优势资源,培育川酒企业梯队。

此次四川省酒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四川省酒业协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酒业协会、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正式授牌,建立起“一会一中心”服务架构,是川酒顺应趋势变化,落实新《着力打造“川酒”品牌 推动川酒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的关键动作。这也为川酒下个阶段的发展,做了长远布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