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巽友,我是一株来自盐碱地的红缨子高粱

亲爱的巽友,我是一株来自盐碱地的红缨子高粱
2024年06月26日 22:58 茅台时空

“亲爱的巽友,我是一株来自盐碱地的红缨子高粱。经过您无数次的助力守护与线下人员的精心照料,我在治理后的盐碱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唤醒了泥土中沉睡的有益微生物,也改善了盐碱地土壤环境。”来自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一株红缨子高粱,讲述了自己在盐碱地成长的故事。

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对于那些曾经蓬断草枯、逐渐荒废的盐碱地,需要如何治理与保护呢?一封来自红缨子高粱的“感谢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盐碱地治理的新图景。

从一株高粱的成长,看巽风科技破“碱”而出。

从盐碱荒地到“红缨粮仓”

数字时代的大地变革

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而山东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属于滨海盐碱地类型,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盐分重,是世界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如何唤醒这里的开发活力,是几代人都在思考的深刻命题。

高粱作为世界第五大作物,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耐瘠薄和耐盐碱能力,产自茅台镇的红缨子高粱,更是由于适应性广、耐旱、耐瘠、抗逆性强,以及较强的修复土壤能力,逐渐成为盐碱地“绿循环”的示范性作物。

2023年,巽风科技携手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东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种红缨子高粱,通过种植红缨子高粱并还田的方式,不仅有效改善了部分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降低PH值和含盐量的同时培肥了地力,使盐碱地焕发活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巽风科技与农业科学家们携手进行盐碱地治理的尝试,让昔日的盐碱滩变身为“红缨粮仓”,且这一可借鉴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路子复制推广开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也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巽境家园到绿色生活

数字世界的寻美之变

2023年1月,巽风科技推出数实融合APP“巽风数字世界”,依靠不断迭代的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吸引更多企业和巽友在巽风世界里生活、创作和分享。

简单来讲,巽友们(巽风数字世界APP用户)不仅能在“茅酒之源”里做任务,建设“巽境·家园”,合成属于自己“数字藏品”,感受茅台酒的酿造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还可以以“美”的创造,赋能生态发展。

自2023年7月开始,巽风数字世界开启生态治理板块,与酿酒竞赛同步开展盐碱地治理大赛。即基于算法的“巽境·家园”能够以积攒能量的方式记录低碳行为,用于参与盐碱地治理活动。

巽友们可通过【巽境·家园】-【生态治理】入口线上参与,通过日常种植,收获作物获得“生态能量”,随后进入治理页面,参与盐碱地治理任务。巽友们选择对应的地块消耗“生态能量”参与治理,同一地块可重复参与,达到治理上限即完成治理。系统提供实地查看入口,以便巽友定期查看更新的盐碱地实拍视频。

由于巽境·家园参与感强,包含日常种植的多种体验,极大提高了巽友参与的积极性。截至目前,逾万名巽友累计贡献“生态能量”500亿份,盐碱地治理板块的50块盐碱地均已治理完成,以可持续利用,见效快、效果好、可复制的创新方式赋能了绿色低碳的寻美之变。

从虚拟映射到数实融合

数字经济的新商业范式

“巽风数字世界”创新策划的盐碱地治理这一数实融合活动,不仅推动巽友们践行环保,展现科技向善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寄托着茅台生态“创美”的更多期待。

一方面,盐碱地治理活动不仅搭建了一个人人可参与的平台,让“看得见的红色”(种红缨子高粱)与“看不见的绿色”(低碳生活)构成相互激励闭环。另一方面,依托科技与平台的力量,“巽风数字世界”创新宣传渠道与数字技术应用,在社会大力倡导盐碱地治理,书写土地保护新篇章。

红缨子高粱破“碱”而出,不仅意味着巽风科技在践行贵州茅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也展现出数字科技赋能土地保护的数实融合新路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