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越多越长寿?研究揭露步数和死亡率关系,60岁后别和步数较劲

走路越多越长寿?研究揭露步数和死亡率关系,60岁后别和步数较劲
2022年12月08日 05:18 养身健康百科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既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来维持健康,但因为年龄的缘故,又不能选择太过激烈的项目。所以,“走路”一直都是中老年人的首选项目之一,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懂得养生,加入了走路锻炼的行列。

今年61岁的李阿姨也是其中一员,2年被查出高血脂的她,毅然决然开始了自己的降脂计划。李阿姨每天都要绕着护城河走上2圈,时间长了,李阿姨的走路速度越来越快,甚至连十几岁的小孙子都快跟不上了。

中老年人走路变快,对身体来说是好是坏

不少人认为,中老年人因为身子骨比较弱,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慢点好,走路变快反而会更容易让自己受伤。

其实不然,根据美国《梅奥诊所学报》的长达7年的随访研究,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走路快反而是“长寿”的一种体现。统计数据表明,相比于走路慢的中老年人,走路快的人的平均寿命多出10年左右。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走路快的老人身子骨锻炼基础好,身体强壮不容易生病;

另一方面在于走路快能够提升运动强度,更能够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降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风险,从而有利于长寿。

所以,中老年人在运动的时候,如果发现走得快,可能是长寿的表现,值得高兴。但如果本身腿脚不便的老人,故意或者强行走快则是不推荐的,反而有可能导致受伤。运动和健康,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

话说回李阿姨,因为走路快受到了不少人的夸赞,因此也有些“飘飘然”了,为了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李阿姨私自增加了自己的运动量,从每天8000步左右增加到了10000步。

但这一次,李阿姨却并没有尝到甜头,反而在2个月后,因为膝盖磨损过度引起膝盖炎和查出骨质疏松,被迫进了医院休养。

走路越多并不一定“越长寿”,科学家发现步数和死亡率关系

李阿姨的遭遇也给不少中老年人敲响警钟。不少人和李阿姨一样,觉得走路越多,运动量越大,自然也有利于长寿。

诚然,走路变多是运动量大的体现,是能够提高运动效率,但人的身体就好像机器一样,适当的使用能够提高寿命;但过度使用反而会加剧损坏。在一定范围内,走路步数越多的确越健康,但如果超过范围就不一定了。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经发表研究称,通过对将近2万名超过60岁的中老年人进行追踪走访后发现,步行的次数增加,的确和死亡率的降低有所关联:

具体表现在每增加900到1000步的行进距离,死亡率能降低大约13%;

但是,当每天走路达到4000步以上时,降低的效率会变低,每1000步降低大约7%左右;

而当步数超过8000步时,死亡率风险将不再降低,反而会有所“回弹”。

所以,走路越多,并不一定能够长寿,尤其对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更要把控好运动的“度”。

超过60岁以后别和步数“较劲”,选择合适自己的走路步数

综合4000步以后死亡率降低效率降低;以及8000步以后死亡率反而回弹的综合考量:

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

普通的6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天走路的步数在6000到7000步左右,都是比较合适的;

但如果身体比较虚弱,步数也可以适当削减,每天尝试走路5000步以上即可,身体同样能够产生收益。

但是,也有中老年人担心,自己如果走路步数太少,会不会起不到运动效果?其实实属多虑了,根据人体生理运转的原理,当开始运动3秒以后,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开始加速,从而进入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当开始运动的3秒后,就已经产生收益了。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每天养成科学走路的习惯,定然是对长寿有益的行为。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走路也不是“乱走”的,姿势也很重要。

延伸:想要运动效果更好,推荐这2种走路姿势

第一种:踮脚走路

当人在踮起脚尖的时候,小腿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收缩,小腿腓肠肌在紧缩的过程中,血液流速增加,变相起到了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脏的效果。

在古时候,踮脚走路的方法也被称为“敦踵(zhǒng)法”,并且还有调节情绪,锻炼腿部肌肉强度的效果,推荐尝试。

第二种:沿着直线走路

小的时候,想必大家都有沿着马路线走路,努力不让自己“越线”的经历。

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样的走路方法同样有利于健康。研究表明,沿着直线走路能够锻炼人的平衡感,从而达到预防小脑萎缩,降低老年痴呆风险的效果。

所以,在平时走路锻炼的时候,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妨试一试。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路过人流密集路段和过马路时候不要这样走路,还是安全更重要。

总而言之,走路的确是最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行为。但也要走的科学,走得健康,才能真正给身体带来好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