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技术变现道阻且长

商汤科技,技术变现道阻且长
2024年04月12日 10:31 经理人网

引言

商汤科技长期耕耘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已经先后推出了手机端AI服务、自动驾驶方案、城市与企业方舟平台等。在传统AI、生成式AI和智能汽车三大业务的加持下,商汤科技正在积极加速技术应用商业化落地。

从ChatGPT代表的文生文,到DALL·E代表的文生图,再到Sora代表的文生视频的诞生,OpenAI在AI领域的技术创新,引发了社会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和讨论。而我国在人工智能创新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作为我国“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科技(00020.HK),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处于头部地位,在推动AI应用场景落地方面,也发挥着引领作用。

商汤科技专注打造优秀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方案,目前已经先后推出了手机端AI服务、自动驾驶方案、城市与企业方舟平台等产品与方案,并形成了相关的业务结构。不过,随着AI技术的升级迭代,市场竞争加剧,目前,商汤科技仍面临着尚未盈利的难题,未来能否推动技术更进一步实现商业化落地,并实现业绩增长,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推动AI应用加速落地

商汤科技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起家,201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98.52%,超过Facebook同期发表的DeepFace算法,全球首次超过人眼识别率,突破工业化应用的红线。随后几年里,商汤科技继续深耕AI技术,并积极推动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如图表1所示,商汤科技从成立至今,大致分为技术研发和AI技术商业化加速落地两大阶段。

2021年,商汤科技推出SenseCore AI大装置,这是公司原创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整合了强大的算力基础和领先的算法能力,由算力层、平台层和算法层三个部分组成,通过一整套端到端的架构体系,打通三者之间的连接与协同,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AI创新和赋能。商汤科技现任董事长徐立将AI大装置比作“人工智能的粒子对撞机”,称其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拆解和碰撞,深入挖掘潜在价值,打破认知和应用的边界。他指出:“行业对于算力的需求在过去几年增长了近百万倍,而AI大装置正是通过超强的算力基础,为人工智能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提供源动力。”

借助大装置的丰沛算力,2023年4月,商汤科技又推出了“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随后不断迭代新版本。2024年2月,公司发布了日日新4.0版本,商汤科技表示它在代码编写、数据分析和医疗问答等多场景中达到了与GPT-4相匹配的能力。在日日新大模型基础上,公司发布了生成式AI产品族,包括商量、秒画、如影、琼宇、格物等系列。在2024年的年会上,商汤科技就通过如影数字人技术,实现创始人汤晓鸥再现年会现场,并做了演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AI大模型市场研究报告(2023)》,商汤科技在产品技术、战略愿景、生态开放构建等综合竞争力国内第一。

2023年财报中,商汤科技表示,大装置和大模型服务能力的领先,带动生成式AI收入突破11.84亿元,实现199.9%的飞速增长,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由2022年的10.4%提升至34.8%。

在技术产品商业化落地上,目前商汤科技AI大模型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气象、新能源汽车、线上电商以及金融、医疗等领域。公司早期业务可分为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商业和智能汽车四大业务板块。在生成式AI的发展下,商汤科技业务结构进一步转型优化,2023年,公司业务重组,将智慧城市、智慧商业与智慧生活中的非生成式AI业务,归集为传统AI。

从业务收入类型来看,2023年,传统AI、生成式AI、智能汽车三大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8.38亿元、11.84亿元、3.84亿元。其中,传统AI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81.9%下降至53.9%,不过目前仍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而该收入的下滑主要是智慧城市业务的收缩,公司主动减缓对智慧城市业务的依赖,转而希望通过生成式AI带动新业务的增长。

根据亿欧智库数据,商汤科技名列2022年中国AI企业商业落地规模Top100榜单榜首位置,商业化落地规模超过30亿元。

无法回避的亏损问题

尽管商汤科技在原创技术与商业化应用上,都表现出较为强大的研发和技术转换能力,但是在盈利问题,公司却面临着严重亏损的问题。

财报显示,2023年,商汤科技总收入为34.06亿元,同比减少10.57%,公司净亏损64.40亿元,亏损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剧。时间追溯至2018年,2018年至2022年期间(见图表2),商汤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47.00亿元、38.09亿元。同期内归母净利润均为亏损,且2022年前呈现加剧态势,分别净亏损34.28亿元、49.63亿元、121.6亿元、171.4亿元、60.45亿元,2022年在降本增效的战略下,公司亏损有所收缩。

关于商汤科技亏损的原因,这与其研发投入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商汤科技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十分高企,2018年至2022年(见图表3),商汤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36.14亿元、40.14亿元,呈现增长态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82%、63.30%、71.21%、76.89%、105.38%。2023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3.65%,为34.66亿元,但占营业收入比重仍然高达101.76%,这意味公司的研发投入远超同期内的营业收入。

高额的研发费用投入后,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并未得到相应的增长,商汤科技在招股书中称,公司经营所处的行业受到快速技术变革的影响,于技术创新方面亦在快速发展,研发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由于研发活动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的研发支出可能不会产生相应的效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科技核心创始团队成员的天价薪酬引发了争议,这也是公司亏损的一大因素。2021年,徐立、王晓刚、徐冰三人薪酬分别为5.22亿元、3.81亿元、3.10亿元,但值得肯定的是,2022年,三位成员的薪酬也出现了大幅度缩减,分别为352.8万元、278.0万元、264.8万元,主要是削减了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

事实上,AI企业盈利难是行业共识。由于AI产业面临着应用场景碎片化、研发投入高、市场需求差异性大等问题,因此这也导致了AI企业低利润、高成本的盈利困局。即便是在生成式AI技术上拥有领先技术的OpenAI,也未实现盈利。因此,何时盈利、如何盈利,成为商汤科技等众多AI企业需要攻破的难题。

如何更好地重新出发

商汤科技是一家行业领先、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赋能百业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公司创始团队源于2001年在香港创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由汤晓鸥教授、徐立博士、王晓刚博士等在人工智能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创立,是最早应用深度学习进行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华人团队。

得益于背景强大的创始团队,商汤科技在成立当年(2014年)就获得了IDG资本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此后数年,商汤科技的融资历程也十分顺利。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在港交所上市。

2023年12月15日,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因病离世。对于汤晓鸥在技术领域的造诣,社会对其认可度十分之高,他被誉为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军者以及“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近两年,随着生成式AI的推出,社会对AI场景化应用的关注高涨。如今,正值AI企业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时期,汤晓鸥的离世,给正遭遇商业化难题的商汤科技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2024年是商汤科技成立的十周年,在2024年的年会上,商汤科技利用如影数字人的技术支持,让汤晓鸥再次“亮相”公司的年会。董事长徐立在年会上发言表示,创始人汤晓鸥教授留下的精神遗产——“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重视人才培养”,将始终是商汤科技的引路明灯。

商汤科技从成立至今,在推动AI技术应用场景落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当前仍存在盈利难题,但我们依然相信,在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商汤科技的团队能探索更深入的技术领域,加速技术应用落地、突破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并驱动自身业务持续增长,攻破亏损问题。同时,也让AI技术照亮生活,引领社会的进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