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东鹏饮料虽无近优,但有远虑

高速发展的东鹏饮料虽无近优,但有远虑
2024年06月20日 09:35 经理人助手

加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从制度到文化、从工具到人才、从事前到事后、从过程到结果、从内部审批到外部监控,让经营生产在规范有序可监督可控制的道路上行驶,企业经营才能更为主动、可视、可控,才能真正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文 | 华博商业评论

5月22日,东鹏饮料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所涉3名自然人股东分别是:林木勤、林木港、林戴钦,持有限售股合计为2.41亿股,锁定期为36个月,于2024年5月27日起上市流通。

公开信息显示,林木勤是东鹏饮料的董事长、总裁,截至2023年末持有公司股份1.99亿股,占比49.7406 %;林木港为东鹏饮料董事、执行总裁,持有公司股份2088万股,占比5.2213%;林戴钦为原东鹏饮料董事,2024年2月1日卸任,持有公司股份2088万股,占比5.2213%。

据了解,这是东鹏饮料上市以来第三次限售股解禁,同时也标志着东鹏饮料4亿股全部进入自由流通市场。

曾遭遇减持风波

2023年5月28日,东鹏饮料13位股东及董监高披露了减持计划,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3574.15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8.9352%。最终,13位股东合计减持了743.95万股东鹏饮料,占总股本的2%,合计套现13.6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东鹏饮料有六位高管套现并离职,包括原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丽华,独立董事姚禄仕、程毅、监事会主席蔡运生、监事黎增永、职工代表监事陈义敏。其中,黎增永、陈义敏为东鹏饮料的“元老级”人物,早在1987年即公司成立当年便加入东鹏饮料。

有分析指出,刘丽华本就是负责东鹏饮料IPO的“雇佣兵”,在限售股解禁后套现离职并不意外。据悉,刘丽华累计减持金额约3786万元。

东鹏饮料的二股东君正投资减持非常频繁,从2022年5月起进行了四轮减持。最近一次减持发生在2024年1月26日,计划期内合计减持1083万股2.7085%, 当前持股比例为5.0000%。

因此,随着东鹏饮料的最后一批限售股解禁,就有投资者担忧,东鹏饮料是否会再次发生减持潮,引发股价动荡。但有观点表示,东鹏饮料虽然经历过多次减持,但是股价依然相对比较坚挺。截至6月18日,东鹏饮料收盘价为220.54元/股,较历史最高值280.7元/股下跌仅21.43%。

东鹏饮料的股价相对比较稳定主要得益于其表现良好的业绩。202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东鹏饮料司实现营业收入112.63亿元,同比增长32.4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41.60%。2024年一季度,东鹏饮料实现营业收入34.82亿元,同比增加39.80%,实现归属净利润6.24亿元。

全国化与多元化,东鹏饮料的上限在哪里?

长期以来,东鹏饮料最遭诟病的便是产品单一、全国化不足。根据财报,这些问题也在得到改善。

分产品来看,2023年东鹏饮料主打的东鹏特饮收入占比为91.87%,其他饮料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3.76%提升至本年8.13%。分地区来看,2023年东鹏饮料广东区域实现营业收入37.61亿元,同比增长12.14%,营收占比为33.44%。全国区域实现营业收入60.24亿元,同比增长41.40%,营收占比为53.54%。

2024年一季度,东鹏特饮收入占比为89.16%;其他饮料收入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24%提升至10.84%;广东区域收入占比33.82%,同比增长9.45%,全国区域收入占比56.95%,同比增长51.21%,直营收入占比9.23%,同比增长79.87%。

根据上述数据,东鹏饮料的全国化发展势头迅猛,多元化发展有所起色,但是东鹏特饮依然占据了绝对比重。此外,东鹏饮料广东区域的营业收入增速相较于其他地区非常缓慢,这或许表明东鹏饮料在广东地区的的业务规模趋于市场极限。

有评论认为,东鹏饮料在短期内可以靠开拓广东省外业务提升业绩,但是能量饮料市场相对有限,从长远来看多元化才是根本。另一方面,市场也对东鹏饮料给予了厚望,其目前市盈率高达43.25。

东鹏饮料要兑现市场的期望,无疑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考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