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应市场有关“机器换人”需求,拓斯达从早年开始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后,不断拓展自动化领域,逐渐布局高端数控机床、注塑机等领域。近年来,为提质增效,迈向高端自动化,公司主动收缩业务,聚焦三大核心产品线,改革再出发。
随着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出炉,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拓斯达(300607.SZ)战略转型也到了关键时期。
从最初起家的注塑机配套设备和直角坐标机械手,到后来慢慢孵化出了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再到如今的工业机器人、注塑机和数控机床,拓斯达正在经历战略转型的挑战。
“2024年上半年,公司处于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关键阶段。”自2021年开始战略转型,收缩删减部分公司业务,聚焦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为核心的业务后,拓斯达的经营业绩也开始发生变化。2021年之前,公司保持了较为高速的业绩增长,但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腰斩”,业绩波动明显。直至2024上半年,拓斯达实现营业收入17.2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04%;归母净利润为3580.52万元,同比下降57.56%。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表现,公司解释,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其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缩20.18%,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收缩41.20%;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下降幅度较大。
尽管当前正处于业务结构优化的重要阶段,业绩出现短暂下滑,但拓斯达认为,公司业务得到了进一步聚焦,运营效率也提升了。目前,公司正在强化研发核心驱动力,积极迈向高端数控机床、注塑机等领域,加速高端自动化领域的国产替代。
战略调整,聚焦三大核心产品线
2018年-2020年,拓斯达的经营业绩十分稳定,营业收入分别为11.98亿元、16.60亿元、27.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73%、38.58%、65.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1.87亿元、5.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9%、8.58%、178.56%。从往期业绩表现来看,拓斯达基本保持着稳定甚至是高速发展,其中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公司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中因新增口罩机业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1.69%,这也是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不过,到了2021年,口罩机业务需求下降,收入同比下滑99.35%至854.03万元。同时,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拓新业务线,期间承接个性化方案较多、业务不够聚焦,加之局部疫情反复、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等外部影响,导致公司毛利率整体同比下降了24.7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公司的注塑机、数控机床等作为初期孵化阶段产品,前期耗费了较多场地、物料及人力成本,导致公司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如图表1所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0%,但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滑87.42%至0.65亿元。
2021年底,拓斯达及时调整经营思路,通过“调业务、调组织、调分配”将重心转移至“业务聚焦”“组织升级”“增质提效”,更加聚焦于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通过持续不断打磨核心产品、降低个性化项目的业务比重、持续优化业务及产品结构,逐步修复盈利能力,努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稳健增长。
2022年-2024年上半年,拓斯达仍处于战略转型的阵痛期。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36%至49.84亿元,归母净利润也有所复苏,同比增长144.15%至1.60亿元。2022年,公司删减了利润低、交付周期长的项目,将重心聚焦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为核心的业务,同时精简组织,注重效益。在精细化管理下,转型颇有成效,公司归母净利润也有所增长。不过到了2023年,公司进一步收缩体量,从注重项目类业务的“量”到转化为“质”,砍掉低毛利项目,导致接单规模有所减少,甚至全年营业收入出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下滑。
“2023年是我们产品布局的第四年,转型之路如临渊越岭,挑战重重,但内心笃定。”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在年报中致辞表示。他认为,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出现短暂下滑,是转型的必然结果。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产品,是现阶段大模型公司在工业领域实现落地所需的重要硬件载体。公司未来将专注于这三大核心产品与三项核心技术,提升内在经营质量,构建极具优势的产业链。
其中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拓斯达各大业务板块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收入10.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60.52%,是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不过毛利率仅有5.97%,利润贡献较低。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实现业务收入为3.1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8.06%,毛利率达到38.57%,较去年同期还增长了4.78个百分点。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实现业务收入为2.31亿元,毛利率达到33.53%,不过上半年毛利率略微下滑了1.66个百分点。数控机床属于年轻业务,业务收入不高,为0.89亿元,毛利率为34.88%,同比增长了4.14个百分点。
“机器换人”,拓展自动化领域
拓斯达成立于2007年,以注塑机周边辅助设备起家,随着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对行业认知日益深入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公司逐步建立了健全的业务体系。成立初期,公司业务主要聚焦于注塑机辅机设备。2009年,公司推出自动化供料及水电气系统,为客户提供注塑生产线的整厂自动供料、水电气供应方案;2011年又推出自主研发的三轴、五轴伺服机械手,成为注塑自动化全套解决方案头部运营商。2015年,公司响应“机器换人”政策,开始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并于2016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六轴工业机器人本体,2017年公司成功于创业板上市。
2020年,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动化领域,开始布局研发数控机床,迈向高端自动化。数控机床是高端制造业基石,称为“工业母机”,广泛用于机械加工领域,下游应用十分广泛。2021年,公司收购东莞市埃弗米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弗米”),切入高端数控机床赛道,并确立了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注塑机为三大核心产品,形成以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数控机床、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四大主营业务板块。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的相同点在于下游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制造业,国产厂商有很大成长空间。
在数控机床方面,五轴机床是最高端的机床品类,而国内市场五轴数控机床市场份额主要被国际龙头企业垄断,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具备五轴数控机床生产能力。目前,我国机床行业正处于由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向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型阶段。而埃弗米的市场份额及品牌地位在国产数控机床方面排名较为靠前。
拓斯达所生产的数控机床产品主要为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下游民用航空、高端模具、精密零件、汽车等行业。当前,埃弗米在高刚性主轴技术、GTRT齿轮驱动转台技术、齿轮传动双摆头技术等关键部件均已实现自主可控,其所研发的产品在精度、稳定性、效率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产品竞争力明显。2022年至2023年,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收入分别为2.23亿元、3.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08%、56.34%,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2024年上半年,公司因数控机床进行整体产能搬迁,生产及交付等有所受限,导致营业收入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是公司的重要业务,其包含了六轴工业机器人、SCARA(四轴)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又称机械手)等产品。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3C、包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电等领域,尤其适用于轻小物料的搬运、分拣、装配等场景,可实现高速搬运、精密组装,助力客户在效率和应用规模上进行高效升级。
根据IFR及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230亿美元。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3C等行业,其中国产机器人逐渐崛起,国产化率从2015年的17.5%提升至2022年的35.7%。除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工业机器人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截至2023年末,拓斯达品牌机器人已累计出货超6000台,其中公司的直角坐标机器人在国内的市占率排名较为靠前。不过,拓斯达认为,公司工业机器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4年要进一步构建极具优势的产业链,在研发、设计、制造、品质、供应链等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研发方面,拓斯达不断完善研发体系,扩充人员队伍,从底层技术包括控制器、伺服驱动和视觉系统方面到智能硬件设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公司核心零部件底层技术研发均由具有研究所、产业等综合背景的行业博士专家主导,研究方向涵盖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图像处理、工艺集成、网络通信、人机交互等。目前,公司已自主研发掌握了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的核心底层技术,逐步实现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可保证在同等性能水平的情况下向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2020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从880人不断增长至1112人,研发费用较为稳定,同期内分别为1.61亿元、1.42亿元、1.30亿元、1.38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273.70万元,四年半时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超6亿元。另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已获得授权专利707项,其中发明专利215项(另有处于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150项),各类软件著作权80项。
不管是底层技术研发还是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注塑机等智能硬件设备的开发,拓斯达不断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结合优势应用领域进行技术攻关、产品升级,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推动研发成果在应用场景下沉,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国产替代。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