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啥总是喜欢“围炉”?从“煮茶”到“冰茶”,魔力在哪?

年轻人为啥总是喜欢“围炉”?从“煮茶”到“冰茶”,魔力在哪?
2024年06月25日 15:08 锄禾园农事

“围炉冰茶”在网络上最近火得很。有网友把“围炉冰茶”称为去年冬季“围炉煮茶”的升级,只不过主角从原来的火,变成了冰,煮茶变成了冰茶。以前的年轻人多数都和茶叶不怎么沾边,因为他们的自然属性都在咖啡一侧,不过为啥这次从“煮”到“冰”的过程,年轻人愿意参与其中了呢?

在很多“围炉冰茶”的宣传语中,都有这么一句“来一桌围炉冰茶,看云雾吞吐;配几碟江南点心,品花开花落”。甚至有不少男孩子女孩子,就是为了拍一组照片,体验一次“仙气飘飘的仙女下午茶”,专门去打卡。

社交平台的传播,让“围炉冰茶”在这个夏季热度突增。据了解,和去年冬季的煮茶相比,煮的茶都是红茶和白茶等,而现在夏季的“围炉冰茶”的茶叶则是冷泡茶手艺,提高了难度,茶叶选择多数是白茶、红茶、乌龙茶。和煮茶需要高温处理后茶汤浓稠不同,冰茶的茶汤则需要冷却后再饮用,对茶叶口感的要求更高了些。

了解“围炉煮茶”的人都清楚,“煮茶”的小吃搭配和春节各家的茶点类似,年糕、桔子等等。而“围炉冰茶”的小吃搭配,除了日常干果和水果,还有了创新。比如柠檬和青柠的组合,比如鲜花、水果茶、冰淇淋的组合等等。自然这样的变化也是有经济因素在内,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上去了。但生意依旧火爆,根据一家经营“围炉冰茶”的商家统计,每天的冰茶系能卖出70套以上。节假日更多。

作为新兴的市场业态,油盐君也有着自己的疑问,那就是这个“围炉冰茶”能活过这个夏天吗?

通过和不少参与“围炉冰茶”的年轻人交流,几乎可以得知商家的“流量密码”是什么。那就是体验性消费。虽然明知道不值这些钱,但是依旧愿意为这场体验而买单。

他们也会觉得“太贵了”,“就一壶茶,几个水果和点心,几百块”,“点心太腻,水果不新鲜”,“干冰只能维持几分钟,拍照都得加速度,不然影响发朋友圈”等等,参与感也仅限于落座之后云雾缭绕的那几分钟里面。至于体验一次还想再次体验吗这类问题,多数人是摇头的。有店铺老板表示,老客或者回购的仅能达到20%的比例。

在咖啡、精酿、户外运动这些已经成熟的社交仪式中,“围炉冰茶”更像是个噱头,对于真正喜欢喝茶的人来说,并不喜欢这种营造出来的氛围。而对于本着了解茶艺而来的年轻人,也感觉这种体验几乎与茶无关。甚至有人指出,在冬季“煮茶”时候,应该选择有年头的茶,像黑茶、白茶,而有些老板显然并不是十分懂茶,甚至会用当年的绿茶和花茶打低价。而搭配茶饮的小吃,就更是一言难尽了。

至于网络上疯传的“围炉冰茶”关键词:新中式风、慢生活、贼出片等,则更像是一场争抢网络流量,获取最大曝光的手法。

在油盐君看来,“围炉冰茶”更像是一场没有实质内容,强行攀附茶叶文化的“续命”运动。毕竟现在不少民宿、茶室、共享空间都面临着迭代和转型,“围炉冰茶”能够引流,暂时减缓危机。但仅限于拍照那几分钟的新鲜劲儿,没有后续产品,人们也渐渐会明白,“氛围感”和“松弛感”不是朋友圈里的几张图,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真的能对接自己情绪的新商业模式。这也是为啥近年来露营和户外能兴起的最大推力。您说呢?

最后,还需要提醒大家,“围炉冰茶”的时候,作为云雾缭绕的道具:干冰,在遇到热水后会迅速降温,而发出烟雾效果,但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比如量大时候可能会爆炸,还有可能会飞溅伤人,甚至在容器内遇到热胀冷缩进而容器碎裂。除此外,如果干冰拿取不当,还有冻伤的危险。

茶道是一个功夫活,“围炉冰茶”的确能带动流量,让年轻人关注一些茶文化,可如何能唤醒更多人对传统茶文化的关心关注,甚至真的成为新中式风,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才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