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雷潮什么时候结束?

P2P雷潮什么时候结束?
2018年07月30日 17:41 金融科技洞察

P2P雷潮从年中蔓延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过百家平台接连爆雷。投资人信心陷入低谷,还相互散播恐慌情绪,导致挤兑浪潮。一些原本正常运营的真实业务平台也因此受到波及,不得不通过拆分集合标,匹配底层资产来减轻平台的资金压力。

雷潮多久会结束?我们先从雷潮出现的原因说起。

2016年那一波以中小型平台为主,跑路和倒闭比较多;今年这次雷潮里倒掉的很多是知名度高、交易额大的大平台,而且问题集中在提现困难上。这背后,经济承压、流动性收紧、合规压力、备案延期等成关键因素。

第一、宏观经济承受重压。

目前,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收紧应该是这一轮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在金融去杠杆,M2增速开始放缓之后,P2P行业的贷款余额、新增投资人增速跟着下滑。一些违规进行期限错配的平台,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出问题,这是雷潮出现的大背景。

事实也证明,这一轮资产端出问题的应该大部分是企业贷款,包括之前还没有消化完的大额融资,还有一些企业的过桥贷款,这部分企业应该是在去杠杆过程中最难受的。

第二、监管打了一组重拳。

去年底,《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明确提出了整改验收及后续备案登记工作大限在2018年6月。但到今年6月,备案并没有如期而至。

备案延期,又没有公布时间表,市场预期监管继续加码。果然到6月14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明确表示网贷备案年内无法完成。在监管和市场博弈的过程中,许多幻想挺过6月就能活下来的“擦边球”平台终于熬不住了。

现在的状态,肯定是监管还要继续观察讨论研究,国内网贷行业的市值和存量应该有多大,有多少平台不属于P2P。这个阶段要先自然淘汰掉浑水摸鱼的平台,让规模存量回归到一个合理运营区间。

第三、负面情绪蔓延。

从感性的角度说,投资人出现恐慌心理值得理解。人是情绪的动物,而负面情绪的传染之快总是超乎想象,所以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毕竟和以往个别“野鸡平台”跑路情况不同,这个阶段爆雷的,已经有一些排名前100的正经平台了。

但是从理性上说,投资人挤兑是在助推平台暴雷。这些平台,因为安全性+收益的综合指数高,用户基数本来就大。也正因为用户多,受流动性冲击也最大,大家都来挤兑,后果可想而知。所以甚至出现了借款人伪装投资人领头去挤兑平台的事,他们以为把平台搞倒了,自己的钱也不用还了。

在众多因素综合下,很难说这波雷潮何时结束。但是洞察君认为,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首先,宏观经济可能向好。7月20日,网传央行即将“开闸放水”,对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各行马上寻求储备项目,包括此前受限的房贷也不再设限,要加大信贷投放。这个消息虽然有银行方面的否认声音,但是即使“放水”是假的,能在所有机构都承压的局面下留存下来的平台,资产配置和风控能力也算经受住了考验。

其次,监管态度有和缓趋势。这个阶段,来自监管层的声音密集起来。7-8月的187细则,分类式名单管理,各地重启现场检查工作,几大互金协会的相继发声,都可以看成“救市”信号。等到具体的措施和时间表正式启动,市场就会逐步稳定。

再次,投资人信心正在重建。尽管投资人连续受伤,这次的补救时间比过往的可能都要久。但是,一方面投资人会看到前面两个条件带来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投资人在这轮雷潮里逐渐培养起风险意识,越来越了解网贷行业,成为更加理性的投资人。

宏观经济向好+监管层出手+流动性危机减弱,完成这三件事,网贷行业也许就逐渐稳定,不再雷声四起。但P2P行业彻底走出困境,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虽然行业正经历最大的危机,但主流观点依然看好P2P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手握大量用户的头部平台来说。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称,P2P平台爆雷潮并不意味着P2P商业模式的终结。相反,未来P2P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行业合规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对少数头部平台是利好。

那么,能留下来的会是什么样的平台呢?总结监管文件提到的各类要求,最基本的应该是以下几点:

回归信息中介本质;

小额分散、线上经营;

信披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重视风控,有比较完善的风控体系;

发生逾期,要及时向投资人说明,并制定合理偿付计划;

不跑路,不失联

相信符合条件的网贷平台能够早日度过危机,真正成为辅佐实体经济的有效工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