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东北富豪危局加重,民生银行瑟瑟发抖

70岁东北富豪危局加重,民生银行瑟瑟发抖
2024年06月27日 09:28 中国房地产报
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宏伟的“东方系”缺钱。

楚小强丨文

从泥瓦匠到富豪榜“常客”,张宏伟无疑有着非常精彩的人生。

但时至晚年,他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正在浮现出种种危机信号。

短短几日,张宏伟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东方集团,接二连三发布公告。从“存款受限”到“监管问询”,从“强制平仓”到“退市风险”,再从“行政监管”到“立案调查”,桩桩件件都关乎企业“兴衰荣辱”。

东方集团对张宏伟举足轻重,其与参控股的另外3家上市公司——联合能源、锦州港、民生银行,一同构筑起了他的“东方系”。张宏伟凭借这一“商业帝国”,一度风光无两,身家动辄数百亿元,成为各类富豪榜上的“常客”。

如今,“东方系”危机日渐显露,这位古稀之年的东北富豪,正与他的商业帝国走向漩涡中心。让人颇为担忧的是,“东方系”公司流动性吃紧,在联营企业民生银行的近百亿元贷款该何去何从?

毕竟同为民生银行重要股东,卢志强的“泛海系”早已因债务问题与民生银行“撕破了脸皮”,双方至今仍为逾期贷款“拉锯”。

━━━━

“东方系”陷多事之秋

张宏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业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他实际控制的东方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黑龙江省首家上市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民营企业之一。

发展至今,东方集团业务涉及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金融、港口交通、房地产开发四大产业板块。巅峰时期,公司总资产接近500亿元。

然而,“32岁”的东方集团,如今似乎提前步入了“中年危机”。过去一周内,东方集团接连发布数条公告,自曝了公司一系列负面状况。

6月19日,东方集团先是自曝东方财务公司流动性吃紧,公司存放于其的超16亿元存款提取受限。公司因此遭到上交所发函询问,要求说明受限存款是否被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挪用。

东方集团、东方财务公司,控股股东都是张宏伟的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有限”)。东方集团亦直接持有财务公司30%股份。

屋漏偏逢连夜雨。财务公司“暴雷”的消息传出不久,黑龙江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又接踵而至。

前者涉及东方集团与参股子公司间一笔3.59亿元的采购交易,由于该关联交易的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违规,董事长孙明涛、董秘康文杰对此未勤勉履责,故东方集团与这两名高管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后者同样事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东方集团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负面消息甚嚣尘上,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东方集团股价一连数日“一字跌停”。

始料未及的是,股价的闪崩“殃及”大股东东方润澜(“东方有限”全资子公司,持有东方集团16.64%股份)。因为债务违约,中信证券对东方润澜融资融券业务的部分股份强制平仓,导致东方润澜持有东方集团的0.63%股份被动减持。

截至6月25日收盘,东方集团股价已跌至0.81元,总市值仅剩不足30亿元。前一日晚间,东方集团发布对外退市风险提示公告。

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东方集团将步泛海控股“强制退市”的后尘。

一旦被退市,意味着10万余户股东蒙受损失的同时,民生银行也将“再失”一家上市股东。

━━━━

民生银行瑟瑟发抖

事实上,“东方系”的资金危局早有先兆。

今年4月下旬,东方有限传出在龙江银行4.5亿元贷款发生逾期的消息,东方集团为这笔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彼时,为缓解偿债压力,东方有限与龙江银行积极协商,以图达成展期等解决方案。

6月24日,山海新财经多次致电双方了解逾期贷款的情况,但均未能成功接通。

东方有限的贷款逾期、东方财务公司的流动性吃紧、东方润澜因债务违约被强制平仓,种种迹象都释放着同一个信号——张宏伟的“东方系”缺钱。

从东方有限、东方集团的业绩、负债以及现金数据上,也能反映一二。

2023年,东方有限净亏损超48亿元,东方集团净亏损超15亿元。后者早在2021年和2022年就累计亏损逾27亿元。

2023年末,东方有限总资产689亿元,总负债49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71%。其中流动负债380亿元,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仅为0.18。

一个月前,东方集团在公告中坦言,“东方有限存在短期偿债压力,且有债务本金及利息逾期情况。”

东方集团自身的情况亦不容乐观。2023年末,东方集团总资产380亿元,较上年末缩水10%;总负债156亿元,其中1年内到期的短期借款近82亿元,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近52亿元,两者合计近134亿元。

反观东方集团手中的货币资金,仅不足32亿元,公司短期资金缺口高达百亿元。

“东方系”公司流动性问题暴露后,压力给到了联营企业民生银行。

曾几何时,张宏伟的“东方系”与卢志强的“泛海系”、刘永好的“新希望系”,是民生银行股东中的三大资本势力。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三人,还在民生银行担任着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职务。

其中,“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贷款规模连续多年超过200亿元,但债务危机爆发后,其已与民生银行“撕破了脸”,双方多次对簿公堂,至今仍在拉锯。“泛海系”上市主体“泛海控股”也已退市。

张宏伟的“东方系”,虽在民生银行的贷款规模不及“泛海系”,但亦高达96亿元(截至2023年末),其中东方集团及东方有限的贷款合计超过56亿元。

想到“泛海系”的前车之鉴,面对如今危机初现的“东方系”,民生银行或已惴惴不安。

山海新财经于6月25日致电民生银行了解“东方系”贷款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你想了解的情况,因为目前没有接到行内主管部门的业务通知及说明,所以暂时没法给你明确答复。不过你的问题已登记,后续会有工作人员向你回复。”

截至发稿,尚未收到民生银行的回复。

━━━━

从泥瓦匠到百亿富豪

危机浮现之前,回溯张宏伟的发家史,俨然励志又传奇。

20世纪70年代,国内正值百业待兴。彼时的张宏伟,还是哈尔滨市呼兰县杨林乡的一名泥瓦匠。

1978年,张宏伟组建呼兰建筑工程维修队,并四处接活来干。一定程度上,这便是“东方系”最初的模样。让外界没有料到的是,一位黑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包工头”,后来竟一跃成为了富豪榜上的“常客”。

之后,公司几经更名,从“呼兰建筑公司”到“哈尔滨建筑公司”,再到“东方建筑公司”,每一次更名,都意味着张宏伟与公司的一次蜕变。

1988年,张宏伟将公司更名为“东方企业集团”。十年磨一剑,这时的东方企业集团已拥有直属企业12家,联营企业14家,业务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设计、装饰和外贸贸易为一体,资产接近3000万元。

1年后,东方企业集团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成为全国首批四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通过改制,东方企业集团迎来新的发展。

1992年,东方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已发展到32家。同年,为规范股份制运用,东方企业集团按上市公司的规定要求,改组设立了东方集团,并将8家全资企业、5家合资企业纳入其中。1994年1月,东方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东方集团上市后,股价短短2个月就涨超80%,张宏伟的身价随之水涨船高,这也让他初次认识到了资本的力量。

这一年,《福布斯》首次对中国富豪排名,排在第一的是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兄弟。张宏伟紧随其后,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东北首富。

尝到资本带来的“甜头”后,张宏伟提出资本与产业的联动战略,并借此逐渐缔造起了一个“商业帝国”。

东方集团上市第二年,张宏伟将目光投向锦州港,斥资1.4亿元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试点,拿下锦州港超3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彼时,张宏伟本人出任锦州港董事长,并对其实施实质控制,接手了港务经营管理权和开发建设权。

1年之后,张宏伟又落下重要一子——带领东方集团与宝山钢铁、神华集团等一众国企,共同发起设立新华人寿保险。东方集团持股10%,自此进军金融领域。

3年后,锦州港成功上市,短短3个月股价暴涨1.7倍,稳坐大股东之位的张宏伟无疑成为最大赢家。当年,首份胡润中国富豪榜诞生,45岁的张宏伟位列第七。

如果说锦州港是张宏伟资本版图的扩张起点,新华人寿保险是涉猎金融的“小试牛刀”,那么入局民生银行便是他资本投资运作的成名之作。

2000年,民生银行谋划上市,张宏伟瞅准时机带领“东方系”强势入局,并曾一度位居第二大股东。

针对民生银行的这笔投资,至今仍为商界津津乐道。此后,张宏伟的“东方系”又先后投资了民族证券、美国亚联银行,金融版图一再扩大。

产业方面,张宏伟带领“东方系”先后进军矿产资源、信息技术等产业,同时押注能源领域收购联合能源,铸就了“东方系”囊括东方集团、锦州港、民生银行、联合能源4家上市公司的宏大商业局面,集团一度多次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从东方有限官网得知,目前,“东方系”的业务版图已囊括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信息安全、金融、资源物产、港口交通、新型城镇化开发七大产业。

2023年10月,张宏伟以345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140位。

如今,“东方系”危局显现,这位70岁的东北富豪,大概率也像东北另一富豪王健林一样,走上变卖资产进行自救的道路。

关于这一点,东方集团在受限存款风险化解的公告中已经预告:“控股股东东方有限与实际控制人张宏伟,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等方式,尽快化解财务公司危机,保证上市公司的利益。”

至于张宏伟最终能否像“老王”一样力挽狂澜,时间会给出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