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二十年重温《胭脂扣》,美感依然

时隔二十年重温《胭脂扣》,美感依然
2024年06月27日 17:52 四味毒叔

文 | Clyde

插图 | 鉴片工场© 电影剧照

作者 |Clyde

少年时代第一次看《胭脂扣》,我虽然觉得哥哥和梅姐绝美,但那时练就了一身无比正确的三观金钟罩铁布衫的我,对他们的颓废的、糜烂的生活其实是不太能够接受的。

时隔二十余年再看这部影片,美感依然,但我对他们的或沉沦或无奈或刚烈或苟且的选择,都有了来自灵魂的同频共振。这并不意味着价值认同,只是,人生不易,在类似的处境下,我未必比他们更勇敢或更高尚,常怀悲悯之心与唏嘘之叹而已。

毫无疑问,十二少与如花的爱情,是纯粹而病态的。类似托翁所言,完美的爱情都是一样的,不完美的爱情却各有各的姿态。而伟大的爱情往往是不完美的爱情,因为残缺美更能够展现爱情的力量。十二少虽然痴情,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懦弱的人,生或死,他都是不值得托付的人。因此,如花的选择,注定是悲剧性的,注定是飞蛾扑火。如花“逼迫”十二少吞鸦片与她共赴黄泉,自私而残忍,却也是十二少摆脱懦弱的唯一“机会”。

严格来说,如花的爱情是伟大的,十二少的爱情是脆弱的——他是个情种,但他的烈性和他的痴情是不匹配的。十二少“苟活”了五十年,他心中有愧,却也在“好死不如赖活”的信念中败家、躺平。如花在漫长的等待中念念不忘,凭借的是“爱”的信念。如花自私、自怜,但她对活着的人来说,如同爱神举着大棒发出当头棒喝。“苟活”的众生,不必自惭形秽,但不妨仰望爱神的冷艳与纯洁。

旗袍的最美状态,很多人一般以为定格在《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身上。重看《胭脂扣》之后,我认为梅艳芳和旗袍的结合的种种形态,一如十二少所言:“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十二少眼中的如花有那么多种美态,完全不输苏丽珍。影片的美术指导朴若木原来是剧照摄影师,他知道关锦鹏要拍摄《胭脂扣》,毛遂自荐希望担任美术指导。当时同样是年轻人的关锦鹏便给了这位年轻人一个机会。

影片中如花身上的优雅艳丽的印花以及怡红楼装潢中的种种印花,大多出自朴若木之手,他是打造影片中的如花靡靡之美的重要创作者,他也因此获得了金马奖的最佳美术设计奖,此后,他更成为关锦鹏创作黄金期的御用美术指导。后来成为香港影坛乃至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美术指导叶锦添,在该片中是朴若木的助理。

朴若木之外,编剧邱刚健对影片的贡献也非常大。李碧华的原著是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邱刚健的剧本在某种意义上改写了故事的本质,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影片中的一些爱情细节,是邱刚健的“二次创作”,他让一个“鬼片”成为了彻底的“爱情片”!邱刚健是香港影坛最重要的编剧之一,和关锦鹏合作过五部影片,这五部影片都是关锦鹏电影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他也曾三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在我看来,他之于香港影坛,有如芦苇之于大陆影坛。《胭脂扣》和香港出品的其他“鬼片”大异其趣,如花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特异功能”的女鬼,连“飘来飘去”的能力都没有,她比凡人更弱小。这样“爱神”般的如花,很大程度上是出自邱刚健的笔下。

如花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知道,十二少其实不是她的Mr Right。梅姐却十分清楚,只有哥哥才是她的十二少。据关锦鹏说,十二少这个角色虽然心属张国荣,但当时张国荣的经纪合约在新艺城,不能来嘉禾拍戏,这个角色便初定吴启华来演的。

梅艳芳为了让张国荣演十二少,自己去给新艺城演了一部戏,换张国荣来演《胭脂扣》。这一交换,可谓佳偶天成。他们在银幕上没有实现的“相逢”,却在现实生活中“前仆后继”,在2003年先后离世。他们在天堂不是如花和十二少,却可以是彼此最在乎的人之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