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月亮的旅行》:从“床响”到“心响”的纯爱之旅

《穿过月亮的旅行》:从“床响”到“心响”的纯爱之旅
2024年06月28日 20:30 四味毒叔

文 | 王重阳LP

我会用“惊艳”来形容《穿过月亮的旅行》,同时不得不用“遗憾”去评价该片在市场上的境遇。

首先,《金风玉露》(原唱:旅行新蜜蜂)作为一首相当清新的流行歌曲被收录在我的歌单里,当《穿过月亮的旅行》片尾响起这首歌时,我觉得格调一下提升了不少。

其次,张子枫在电影里无论形象还是角色性格都比较符合我的审美。作为几乎“看着她长大”的观众之一,对她印象不错。

最后,我在此前的文章里评价过这部电影,我给它的定调是“在贩卖焦虑甚至制造焦虑的时代,终于看到一部让人觉得爱情很美好的电影”。

虽然某瓣评分只有6.8,但依旧“好于74%的爱情片,好于64%的剧情片”,可谓一悲一喜,悲的是这个评分我认为给低了。喜的是居然还有那么多垫底的同类型电影,说明其质量还是可以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因为对该片的属性和市场定义较为模糊,档期存在问题,前期宣发的主攻方向也存在问题。就拿题材来说,“纯爱”是我对它最深的观感,但“纯爱”是不是意味着没人欣赏?显然不是,否则就不会有这篇文章出现。

电影之外最大的亮点是主演张子枫与胡先煦两位主演翻唱了《金风玉露》,风格模仿上世纪1990年代最流行的MTV影像画质,与故事年代背景契合,如果配合剧情食用更加沁人心脾:

当火车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前行时,镜头语言似乎在说:

“看呐,人生很短,幸福很长”。

较之后面的回味,影片一开始用十分通俗甚至略显“粗俗”的小两口分居两地工作,难得一聚时纠结于开房的种种作为氛围设置,确实在节奏明快的推进中让人看到这对贫穷小夫妻的尴尬,洋溢着交配欲望的荷尔蒙溢出银幕,但它虚伪吗?

并不,相反,它很真实。

可能相较于其他类型,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要表达的阻碍不仅源于某些不可知原因,同样对于似乎已经习惯衣冠楚楚、捧着电脑在咖啡厅里泡一天沉浸在高端人设的氛围感中的精英,似乎少了一些人间烟火气。尤其对底层,至少是电影里体现出的底层劳动者真实生活的镜头描写和情感探索。

这也是我对《穿过月亮的旅行》开场侧目的理由:

“性压抑”这个话题几乎无人探究,但它真实存在,存在于许多异地分居的情侣和独守空房的男女中。那么释放了“性”,就意味着没有“爱”的意味吗?

恰恰相反,建立在饱足的性之上,“爱情”更加具象化。如血气方刚的男主王锐(胡先煦 饰)和牵挂情郎的女主林秀珊(张子枫 饰),用旅馆老板娘(黄小蕾 饰)打趣的话说“你们床太响……”换来小夫妻面红耳赤。

这就是人间真实,品来值得意味深长的一笑。

再说生存环境,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兴起了一波打工潮,无数世代居于农村的青壮年人群蜂拥置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进厂打工,外来人口的增加,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也随之伴生。“临时夫妻”“繁荣娼盛”“压榨血汗”乃至一直流行于都市传说中的“三和大神”纷纷见诸媒体和网络,脱离时代背景和人文语境只讨论故事的男女情感就显得很单薄,简单地说就是“苍白”。

《穿过月亮的旅行》用男女主双向奔赴的阴差阳错,在对向的旅途中通过种种见闻和回忆,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众生群像:

在相对秩序混乱、法制欠缺、劳资对立、底层民生的基础上讲述了两个质朴的年轻人从农村相知相爱到进城打工攒钱的生活场景。很多情节真实生动,如王锐为了请假不得不配合工头演戏,遭致工友群嘲甚至敌视。在火车上列车员(李晨 饰)凭衣着和偏见认定他逃票,最后倔强的男孩脱下衣裤以证清白。林秀珊在工厂省吃俭用,为爱人攒钱买礼物。其中工友(李嘉琦 饰)的市侩算计,以及林秀珊内向憨厚不善于迎奉的人际关系描述也让普通打工妹的形象生动可人。

人物情态基于时代背景树立后,故事的主线就围绕“爱因思念”展开,两个人都有了意外假期,都想给对方一个惊喜,都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买了车票奔赴对方的城市,然后哭笑不得,几近崩溃。

最后在站台上,短短的邂逅,男孩和女孩用最快的速度通过琐事表达相思,男孩丢了一双鞋,女孩在车上翻开笔记本,我们看见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日常开支。

一种源自平凡且真实的感动涌上心头——

大哥大(手提电话)、BP机、公用电话亭和充满油污与各种气味的绿皮火车,对于目睹过一个时代的观众来说,牵肠挂肚的何止是思念?还有追忆那个思潮更替、新旧交接的时代。

牵挂之爱、误解之爱、相思之爱、时代之爱,一切显得难得又珍贵。尤其是当都市情感题材中多了很多矫揉造作的塑造后,相比之下不难发现:

不是缺乏了对爱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而是缺乏了对爱的能力与信心。

电影之外,同样映射出现下社会的真实人文环境。

所以,当一曲《金风玉露》响起时,“晚风啊 撩拨着情人心上的弦。弹一曲 把你带到我的身边。白露啊 浸润着情人温柔的脸,叩开我 藏心中的情话万千……”

张子枫的笑容很迷人,胡先煦的愣神很心疼,《金风玉露》很有腔调。

好词、好曲、好意境……

好电影。

所以说回主题:

针对市场和作品本身,该有对其准确的了解,尤其是后者,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不可取。“性”“性暗示”不丢人,“纯爱”与之也不冲突。社会在某个阶段是什么样的民生状态就是什么样,作品描述得真实,是主创团队敬业的表现。如果在投放时不能准确表述,大胆解析,那么担心的不该是“舆论导向”而是“市场认可”。

那么,“床”自然不会“响”。

当然,只是个人浅见。

作为一个观众,除了略显遗憾外,依旧表示:

金风雨露明月夜,两情相悦沁人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