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参”,为什么党参代替不了人参?5点告诉你为什么

同为“参”,为什么党参代替不了人参?5点告诉你为什么
2020年07月25日 20:09 参娃狗蛋儿

众所众知,人参历来是“滋阴养生,扶正固本”的名贵中药,被誉为“百草之王”。

按照产地的不同,可分为吉林参、高丽参、西洋参;按生长环境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按加工方法可分为红参、白参。

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提到另一种“党参”。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两种药材会觉得,不都是参吗?有什么不同呢?人参和党参,虽然都是以“参”命名,但存在本质区别。

现代植物分类人参是五加科的,党参是桔梗科的,是不同科属的两味药。所以,理论上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党参中的“党”字,古代指上党郡,其地在今山西省东南太行山地区。古代曾以潞州为政治管理中心,所以党参也称上党人参、潞党参。

但是,人参的产地古书记载在辽东、高丽和太行山区的上党和冀州,这包括了人参和党参两味药的产地。这说明古代人参和党参尚未分开,两药是混为一谈的,认为是同一味药的不同产地。可能是由于植株外观相似,功效和应用也相似的缘故。因此,有人就将党参当作人参了。

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是最早明确将人参和党参分为两味药的,也是本草书上第一次将党参和人参各单独列为一味药而记载。将山西上党出产的名“上党参”,参前没有“人”。

除了产地及科属不同外,以下5点也说明了同以“参”命名,但党参代替不了人参。

1、形状外观不同

党参:党参一般呈长圆锥形,根粗,少有分枝。由于生长年限不同,一般长30-40厘米,干瘦且有乳汁,褐棕色,茎底部一般有多数瘤状的茎痕,根部肥大而且呈现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

人参: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药材,主根高30到60厘米,参体灵秀、五形俱佳;“野性灵气”体态精悍强健,质实玲珑,须长弯绕龙蛇飞舞,珍珠点突出,芦头见长,二马牙圆膀圆芦多,呈人字形。

2、所含成分不同

党参:含甾醇类,糖类和苷类,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微量元素,生物碱及含氮成分,蒲公英萜醇,丁香醛,香草醛等。

人参:含人参皂苷,挥发油,人参多糖,植物甾醇,胆碱,氨基酸和肽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果胶,人参三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泛酸,叶酸以及铷,锶,锌,铁,钡,铜,铝,锰,钴,硒,镍等多种微量元素。人参中所含的氨基酸主要为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等。

3、性味归经不同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补气药物,药效比人参弱。

人参:性温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常用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4、功效作用不同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血亏萎黄,嘘喘咳嗽等症,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胃,眩晕,头痛,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5、适宜人群不同

党参:适宜脾气不足,食少便溏,肺气亏虚,血虚萎黄,热病伤津人群服用。

人参:健康人群服用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精力充沛。此外,适宜于神经衰弱,阳痿,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肿瘤病人群服用。

人参和党参同以“参”命名,但有本质区别。单从功效来看,两者都有补气功效,但是党参药效不及人参,对其他脏器的补益尤其是补肾强心不如人参。人参以补肾强心为主,大补元气,治疗慢性心脏病和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病症,并能补益五脏,此外在健脾和益肺方面,党参也不如人参的药力。这也是人参不可替代的地方,也是人参在某些领域上备受临床专家宠爱的原因所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