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入深水区:平安如何穿越周期

改革进入深水区:平安如何穿越周期
2024年04月10日 19:40 鹿鸣财经

在过去的2023年,险企行业日子普遍不好过。

一方面,资本环境层面,长期的利率下行,给险企的资产负债匹配带来较大挑战。

当下大环境,险企在资产端寻找优质资产变得更加困难,既要确保资金的安全,又要追求合理的收益,这无疑加大了投资运营的难度。

另一方面,负债端来看,同样面临较大压力。如今保险销售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如何创新保险产品,吸引和留住客户,成为险企必须面对的问题。

3月21日,行业龙头平安发布2023年年报。

根据最新财报,2023年,平安实现营收9138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65亿元,较2022年有所下滑。

当然,此份财报另有深意。财报来看,业务占比最高的寿险及健康险表现亮眼,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36.2%,扭转了过去持续下滑的局面。

这是平安实施寿险改革的一个积极信号,也给当下正在进行寿险改革的险企,更多的市场信心。

01 一场不得已的改革

显而易见的是,不论是从营收还是利润占比来看,保险业务尤其寿险业务无疑是平安最大的基本盘。

时间回到2019年底,当时平安率先行业开启“渠道+产品”双轮驱动、数字化加持的寿险改革;并逐步在后续年份中深化拓展。

此后,这也被市场认为是平安成立以来,最为深刻的一场改革。那么平安,为什么一定要推进寿险改革?

一方面,是人口红利衰减对行业带来诸多挑战。

过去很多年,国内保险公司主要依赖代理人模式进行业务扩张,然而当人口红利衰减之时,人力增长模式显然变得不可持续。

2018年,《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国内有过保险代理人经历的人员数量超过5000万。这个数据已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

与此同时,这种人力粗放式增长,也让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销售误导等不良现象频发,也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头部企业来说,优化人力结构,提升代理人素质,从而改善销售行为,提升行业形象成为了一种必然。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也让平安的人海战术变得不可为。

以往数年,平安毫无疑问是“大进大出”的人海战术受益者,最高峰时拥有140万的代理人大军,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人口红利的消退,客户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传统的保险产品渐渐不能满足年轻客群的需求,而客户对服务和信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平安过往粗放的代理人群体显然对潜在客户群体难以有效触达。

对于平安来说,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推出更具差异化、更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当然,科技发展也为改革奠定了契机;通过数字化手段,企业可以优化销售渠道,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所以,对于平安而言,这场改革是寿险业务面临市场变化、客户需求转变以及科技发展等多因素挑战之时,一次必要的战略选择。

02 改革的得与失

如今,平安的寿险改革已经进行了近五年,这个过程中,平安得失皆有。

寿险改革,首要重头戏是代理人渠道改革;过去几年,平安严控人员招募门槛,企业想做的是以质换量。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平安月均代理人数量分别为105万人、79.6万人、48.1万人,同比分别下降了12.5%、24.5%、39.6%。

但显然,以质换量也依旧难以掩盖人力缩减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这三年时间,平安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新业务价值三个方面来看,企业改革阵痛十分明显。

保险业务收入方面,2020年-2022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145.13亿元、4940.11亿元及4735.6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3%、3.98%及4.14%。

保险业务净利润方面,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960.72亿元、603.03亿元及493.4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39%、37.23%及18.17%。

新业务价值方面,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495.75亿元、378.98亿元及288.20亿元,同比下降34.7%、23.6%及24.0%。

不过,好的是,在2023年年报中,改革之路开始不断释放出积极信号。

最为直观的,是如今新业务价值已经实现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了36.2%。

此外,代理人渠道也实现了显著优化。

近五年时间,平安通过提升代理人素质、改善培训体系、优化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代理人产能。财报显示,2023年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89.5%。

同时,银保渠道也得到显著拓展。

众所周知,银保渠道是寿险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平安寿险通过与多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拓展了银保渠道的业务规模。财报显示,2023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77.7%

从消费者层面看,平安通过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改革后产品和服务创新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这场没有退路的改革中,平安显然没有选择;历经数年,好在这条黑暗的道路上,终于迎来了些许曙光。

03 医疗养老,一个增长新引擎

如果说平安寿险改革是为了稳基本盘,那么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则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当下,医疗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更是被提及了13次之多。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养老产业规模预计会达到21.95万亿元。

作为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平安在金融、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有积累,企业也较早的在此领域布局,并开始为主业提供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年报中,平安的核心战略表述更是由之前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进一步明确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回到业务本身,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也就是说,大部分老年人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

对此,平安采用了“智能管家+生活管家+专属医生”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模式。其中,智能管家是基于平安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通过智能音箱来提供生活助手、智慧物联等功能;生活管家则是线上的真人管家,能够7*24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医生管家则是线上全科医生,能提供全天候实时音视频问诊服务。

此外,个性化服务仍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平安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定制化服务、专业护理、心理疏导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方案。

为此,平安也在不断加码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建设。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超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

从“效果”层面出发,医疗养老业务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正反馈。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平安个人客户数2.32亿,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25.3%、留存率97.7%。

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或许,可见平安在医疗养老领域的业务覆盖广度和客户认可度。

随着生态圈的持续扩容,也意味着平安的客户能够享受到的一站式服务内容更加宽泛,对于企业的金融主业也是一种直接赋能。

小结

“穷则变,变则通”,这是古人的智慧;在平安身上,似乎也能看到“惟改革者进”的魄力。

“中国平安的改革没有句号,改革永远在路上,永远不变去创新、去推动业务发展。”平安联席CEO郭晓涛所言,也更为真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