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札记|高频量化与基金高薪,谁在拖A股后腿?

一周札记|高频量化与基金高薪,谁在拖A股后腿?
2024年06月11日 09:57 理财老娘舅

1

今天迎来史上最卷高考,据说,今年高考人数1342万,这一数据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增加了51万人。

路上看到很多家长,甚至还有父亲,穿着五颜六色的旗袍,精神抖擞,花枝招展,就为一个“旗开得胜”的彩头。所谓旗袍大开叉,肯定上北大;开叉开到腰,至少211。

然而,智联招聘最新数据,今年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较去年下降17%;而本科offer获得率为43%。学历越高就业越难,这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同时,抖音上大学毕业生秀各种奇葩工作,让人大跌眼镜:回老家做保安,留校做宿管阿姨,更绝的是墓地看管员、寿衣买家秀、殡仪馆礼仪员一条龙。

遥想4年后,这些家长还能不能像今天这样,对未来充满希望?

2

本周上证指数跌破3050点,虽然指数跌幅不大,但个股却血流成河,跌出了股灾的感觉。

特别是ST板块,基本每天都是一字跌停。6月5日, 3只进入退市整理期的个股,退市园城、退市同达、退市碳元分别暴跌96.44%、80.65%、83.33%。其中退市园城更是创出A股历史最大跌幅纪录。

大家也可以在我们的小程序里,第一时间看到这种离谱的市场动向:

国九条以来,退市节奏陡然加快,两个交易所对数百家上市公司发出各种函。在没有任何投资者补偿的情况下,退市意味这血本无归,这给市场带来巨大恐慌。

明明是上市公司犯的错,为什么买单的是无辜的股民?

虽然证监会出来表态,支持投资者依法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没有相应的维权途径和法律支持,基本属于废话。

退市是一剂良药,对于正本清源,重塑股市健康生态大有裨益,但退市也是一剂猛药,当下股市重症缠身,最需要修生养息建立信心,从这个角度看,不妨先把投资者赔偿办法建设好,再行退市之大计。

3

说起暴跌的元凶,不得不讲到高频量化。如果说退市赔偿因为各种因素,很难在短期内给出有效方法,那么在高频量化问题上,为何一再拖延?

中国经济周刊发文:不能把“耐心资本”当韭菜。“A股市场不能一方面号召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高喊培育耐心资本,而另一方面却允许股票市场中的投机者——高频交易伤害耐心资本”。

刘纪鹏教授直接建议:“暂停高频量化交易,和我们3000点的市场、95%的散户不匹配。“

高频量化本身只是一种投机方法,风险收益并存,也谈不上好坏。华尔街是高频量化的始作俑者,其水平和规模与国内不可同日而语,但美国股市在加息的背景下,竟然还屡创新高。

但放在中国股市,因为监管不严、散户居多、信息不对称、机制不对等,高频量化就变异成绞肉机,将股民基民搅的血肉横飞。君不见,在2023年股市极端低迷之际,百亿量化大佬裘慧明还能耗资2.85亿拍下“沪上第一豪宅“,这种带血的筹码,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上市公司退市,实控人要么早就减持兑现了收益,要么死猪不怕开水烫,省却了监管麻烦;而各路机构也赚足了数年的中介费,现在脱手一身轻松;唯有被套其中的股民基民,好不容易积攒的财富,谈笑间灰飞烟灭。

而高频量化,可以持续贡献印花税、交易佣金、设备投资、人员职位等资源,至于受损的股民基民,他们是谁,和我有关系吗?这么一解读,似乎很多事都可以理解了,只是股市的“人民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4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时间,有超过300只基金产品公告基金经理变更,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达到163人,为近三年来同期最高值,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较2022年增加了约70%。

在离职基金经理中,不乏在各自机构中工作近20年的老将。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下行导致的业绩亏损、个人发展空间受限,叠加薪资限制、基金难发行均为一众老将离职原因。

今天还有一个消息被部分公募基金人士证实:行业内300万以上年薪或被追溯退还。

当然,追溯退还不太可能。不过基金经理限薪,确实是已在路上的大趋势。

公募基金是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也是未来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它的健康发展与股市息息相关。

这种一刀切的限薪举措,还要进行回溯退还,不太符合市场经济原则,有可能大大挫伤基金从业人员积极性,减缓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态势,最终也会损害基民的利益。

市场下行,基金净值下跌,基民利益受损,但基金公司管理费照收,基金经理依然享受高薪,这的确被很多人所诟病。

如何有效兼顾基民和基金公司的利益,如何科学制定基金经理的薪酬,这些都可以探讨,但无论如何都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否则基金经理离职潮将不可避免。

毕竟,你怎么能指望一个不断降薪的行业,推动市场走出一波牛市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