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当比亚迪发现匈牙利

深度长文|当比亚迪发现匈牙利
2024年01月04日 09:27 欣孚智库

匈牙利为何能在全球经济惨淡之际吸引比亚迪等中国科技巨头的大手笔投资?背后根本上靠的是什么?本文,我们将从现实成就谈起,带着诸多追问,探求匈牙利逆势崛起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介绍:

宋欣,欣孚智库创始人,北京欣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CEO,央视CGTN特邀评论员,前欧洲议会政策顾问,读者微信号:xinsong-cn-eu。

周掌柜,知名科技战略专家,多家全球化公司战略顾问,北京周掌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欣孚智库首席顾问,畅销书《战略思维十二讲》《元宇宙大爆炸》作者,读者微信号:zhouzhanggui300。

12月22日,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这个信息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关注。欧洲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头大本营,愈发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则成了2024年的热门话题。

比亚迪全球化为什么落子匈牙利?这是很多人的追问,毕竟对国人来说匈牙利是一个听起来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内陆小国”:970万人口,大概相当于济南市的人口规模;9.3万平方公里,略小于浙江省,没有出海口还被6个国家紧紧包围,与山西省情况接近。应该说,论先天条件,匈牙利算不上优越。但近些年欧尔班政府国家战略的成功,让这个不起眼的“小国”不但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格局”,还一跃成为众多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支点和制造业中心。

(图:布达佩斯景。来源:网络

2022年匈牙利外国直接投资(简称FDI)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匈牙利仅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92宗大型FDI交易,总量达到了65亿欧元。同年,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全球FDI报告》显示:2013到2022年10年间,匈牙利以平均增长率7.96%的速度排名世界前列。

2022年更是开启了中企投资匈牙利的“大年”: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恩捷股份、华友钴业、杭可科技等已经接连宣布在匈牙利投资建厂。有人笑言,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不是已经在匈牙利建厂了,就是在去匈牙利建厂的路上”。需要肯定的是,中匈友好合作关系在欧尔班政府上台之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升华。

匈牙利为何能在全球经济惨淡之际吸引比亚迪等中国科技巨头的大手笔投资?背后根本上靠的是什么?本文,我们将从现实成就谈起,带着诸多追问,探求匈牙利逆势崛起的深层次原因。

欣孚智库结合对匈牙利政府办公厅负责人的深度访谈,基于长期企业全球化研究与咨询经验,对匈牙利发展历史、政治体系、国家战略和产业环境做了深入分析,将从以下三个维度为读者展现匈牙利崛起的底层逻辑以及中国企业出海匈牙利的历史性机遇:

一、在阵痛中觉醒的马扎尔民族;

二、匈牙利成功转型背后的卓越领导力;

三、匈牙利电池产业政策的全球视野。

力求通过深度剖析更好地为中国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撑。

01

在阵痛中觉醒的马扎尔民族

要想理解匈牙利,必须先读懂历史。由于地处欧洲中部内陆地区,身处欧亚不同民族国家的交界地带,让这个国家注定生而不凡,也让这里的历史注定充满了跌宕起伏。

纵观其悠久的历史,不难发现,匈牙利的发展始终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公元5世纪,东方“匈人王”(Huns)阿提拉带部迁徙到此,建立了强大的匈人帝国;9世纪,游牧部落马扎尔人(Magyarok)迁徙至此,成为了如今匈牙利最主要的民族。在此后的千年内,西方的日耳曼人、北方的斯拉夫人、东方的蒙古人和土耳其人都曾经多次涉足这片土地。

(图:19世纪绘制阿提拉画像。来源:Hungarian Conservative)

匈牙利第一次步入西方强国之列是在19世纪。当时,匈牙利的贵族势力不满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随着革命诗人裴多菲高喊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革命于1848年爆发。面对性格彪悍的匈牙利将领,奥地利皇帝最终选择妥协。

1867年奥匈帝国正式建立,匈牙利从附庸国转变为与奥地利平起平坐的主权国家,在立法、司法、行政、海关、铸币等领域享受近乎独立的自治权。

奥匈帝国作为曾经的列强:土地面积居欧洲第二,人口居欧洲第三,工业居世界第三。然而,好景不长,一战中帝国惨败,匈牙利失去了74%的领土和62%的人口。二战中,国家又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深渊,再度失去了近200万人口,丧失了1/3的领土。1945年,苏联击退了纳粹,匈牙利从此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家。

但马扎尔人的基因天性倔强,铁幕终究无法将其束缚。1956年10月,匈牙利再度爆发革命,数十万人涌上街头,赫鲁晓夫大为震惊。虽然最终以苏联的强力干涉告终,但匈牙利人不甘受制于人的决心可见一斑。冷战结束后,匈牙利顺应民众的呼声,选择走向“历史的终结”——回归西方。

(图:匈牙利所在的欧洲地图。来源:网络)

但回归西方并没有解决匈牙利的所有问题,因为在脱离苏联的同时,匈牙利也经历着经济的一次剧痛。1989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本享受苏联补贴和内部大市场的匈牙利商品转瞬间失去了竞争优势,丧失了超过70%的外部市场。据统计,1990-1993年间GDP下降18%,大批工厂关门,80万人失业,失业率从1.7%暴涨到12%。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不得不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社会福利荡然无存,百姓怨声载道。

(图:苏联解体后匈牙利青年上街欢呼。来源:Wikipedia)

此后十年间,在安塔尔·约瑟夫(Antall József)、彼得·博罗斯(Péter Boross)以及朱拉·霍恩(Gyula Horn )三届政府的努力下,匈牙利对经济进行了深度的市场改革,包括贸易解禁、税收改革、建立市场化银行、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建立促出口的汇率制度。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匈牙利经济在90年代后期逐渐回到了正轨。

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税收扶持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匈牙利成功吸引了来自德国、美国的外资,在中东欧地区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直接投资。这一势头一直保持到了2007年,在此期间,外国直接投资达到GDP的51.8%,匈牙利也从中低收入国家发展为中高收入国家。

要想真正成为西方国家,不但需要在经济上与西方接轨,更需要获得西方大国认可。于匈牙利而言,没有什么比加入欧盟更能有说服力的了。1994年,匈牙利递交了入盟申请;1998年,匈牙利与布鲁塞尔开始了入盟谈判。

(图:1995年到2021年匈牙利政府债务,绿色线代表债务占GDP比率,红色线代表债务总额。来源:Wikimedia)

当时的匈牙利怎么也没想到,加入欧盟是其第二次经济阵痛的开始。由于匈牙利处于过渡期,需要在三十多个不同领域进行深度改革,从而满足欧盟要求。然而,在这其中,对于正在走上坡路的匈牙利经济而言,打击最大的莫过于欧盟的“马斯特里赫德标准”(Maastricht criteria):政府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政府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要知道,这对于仍处于需要宏观调控支持的匈牙利经济而言,执行如此严苛的财政缩减政策,无疑是给刚要起势的经济泼了一盆冰水!

国家命运往往也存在一把双刃剑,可以说:成也西方,衰也西方。由于政府开始执行紧缩政策并加快私有化进程,让匈牙利的实业转型步伐迟缓,但却成为了国际资本投资的洼地。各路投机资本不断加大在匈牙利的金融投资,甚至控制了90%以上的银行。

然而,光鲜的数字背后却是畸形的发展:匈牙利经济彻底走向了“二元结构”,生产力和技术密集型的跨国公司与劳动密集型的国内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然而,投机资本来得有多快,退得就有多猛。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是无情地戳破了匈牙利的泡沫,导致曾经的“吸金王”成为了中东欧受打击最大的国家。国家在此之后便陷入了漫长衰退:GDP出现大幅下滑(2009年为-6.6%)、失业率上升至双位数、人口也出现了负增长——并逐渐被西方企业和资本边缘化。

(图:匈牙利1990年至2010年的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活跃人口变化比率,其中蓝线为GDP增长、红线为通货膨胀率、黄线为活跃人口变化比率。来源:欧盟官方数据)

当时,匈牙利政府可以说是两面为难:一边是百业凋敝的经济,一边是濒临破产的政府。如果选择救市,那么就要违反欧盟的规定,从而面临更多惩罚措施;如果选择从欧盟贷款,短期或许可以缓解,长期的紧缩政策必然会让经济陷入更深的泥潭。权衡之下,当时的久尔恰尼政府 (Gyurcsany Ferenc)还是选择向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进行200亿欧元的紧急救助借贷,以缓燃眉之急。

然而,为了还债,匈牙利不得不在之前紧缩财政基础上,更进一步勒紧裤腰带。

金融危机之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随着匈牙利政府调高税率、缩减公共开支和工资,经济进一步陷入低迷。如此举措让匈牙利的实业也彻底失去了吸引力,诸多投资的外资企业纷纷撤资。

与此同时,国内贷款利率增加,致使匈牙利消费者和企业转向了外币贷款,又进一步加速了福林的贬值。外资撤退后,匈牙利本国企业的生产率和创新率接连倒退,失业率再度飙升超过11%,一度成为欧洲就业率最低国家之一。

可以说,从苏联解体后短短20年间这两次经济阵痛,让匈牙利精英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东”也好,“西”也罢,都是靠不住的大树,一旦形成了从属或者依附关系,失去决策主权,那么危机的降临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匈牙利就此沉沦了吗?这个国家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越是动荡的大环境,越能激发匈牙利人不屈的性格。很快,匈牙利便迎来了其历史的转机:欧尔班政府的上台。

02

匈牙利成功转型背后的卓越领导力

回顾2010年欧尔班上台之前,匈牙利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经济惨淡、资本出逃、债务重重、百姓积怨。

然而,乱世出豪杰。维克多·欧尔班(Viktor Orbán)领导的右翼⻘⺠盟(FIDESZ,全称⻘年⺠主主义者联盟,简称⻘⺠盟)⾼喊着“时机已到!(Itt az ido!)”,杀入了人们的视野中。竞选期间,欧尔班团队接连抛出了诸多经济承诺:10年内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推动消费贷款、支持中小企业以及降低税负等。最终,青民盟不负众望,在国会选举中以265/386席的压倒性胜利赢得了大选,欧尔班宣誓就任新总理。

(图:2010年欧尔班赢得大选。来源:index)

上台之后,欧尔班政府立刻着手推动了一系列变革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也是我们认为推动当下匈牙利历史性崛起的核心因素,概括起来包括三点:

一是“欧尔班经济学”激活经济。

新任政府清楚地看到,一味听从欧盟与债权组织缩减开支,不但不会重振经济,反而会让千疮百孔的经济进一步走向崩塌。要想一改萎靡,必须釜底抽薪,快刀斩乱麻。于是,在无数的批判与质疑声中,欧尔班的经济改革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税制改革,引入了欧盟内最低的9%的企业税和16%的个人所得税,积极营造投资环境;

其次是补贴政策,匈牙利针对国家资本和跨国企业制定了经济发展方案,政府通过提高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与跨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稳定制造业的投资;

再次是产业重组,政府利用公共采购和国有化,对烟草、储蓄合作以及农业领域进行了重组,刺激经济活动,支持国家资本的稳步增长;

(图:匈牙利央行主席乔治·马托尔奇。来源:MTI)

最后是进行金融改革,匈牙利央行在乔治·马托尔奇(Gyorgy Matolcsy)的领导下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创造了更有利的货币环境。

结果如何?

从投资总额来看,2010年到2022年匈牙利的投资总额不断提升,且在2016年之后呈现大幅上扬的态势,2022年的投资总量是2010年三倍还多;

从工业发展来看,2010年之后,匈牙利整体的工业数据持续向好,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和夯实,工业在国民经济投资中的份额确实在不断上升,实体工业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销售额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从金融风险来看,2010年到2018年期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下降了80%,银行业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大幅下降,从2004年的90.4%下降到2013年的85%,再到2015年的50%。同时,央行实行的自筹资计划成功激励银行将资本投入政府债券,成功减少了政府对外币债务的依赖。

(图:2010年至2022年匈牙利投资总额,单位:十亿福林。来源:Statista)

可以说,匈牙利经济通过欧尔班政府深入的改革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但走出了原有的深坑,而且提高了自主性,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系列政策也被称为“欧尔班经济学(Orbanomics)”。

二是匈牙利“再工业化”道路精准选择汽车产业突破。

稳定宏观经济的同时,欧尔班也开始聚焦产业突破。很明显,对于匈牙利而言,要想真正在全球化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吸引全球制造业的投资,给匈牙利的实体经济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并实现政府所希冀的“把匈牙利从中等收入国家发展为中等强国”的目标。

在各界的期待中,“再工业化”战略应运而生。面对社会信心不足以及失业人口过度依赖社会福利的惰性现象,政府喊出了重建“以工作为基础的社会”(munkaalapú társadalom)的口号,辅之以减税等政策鼓励老百姓将重心放回到工作,通过工作提高生活水平。

人口是匈牙利“再工业化”之路上的最大挑战,集中力量进行工业突破是唯一选择。由于人口下降,劳动力、市场潜力有限,所以必然无法像中国、印度一样,走大国实业的道路。

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想大力发展实业,就需要更具有功利性地选取突破口,一旦在一个产业中实现了突破,就有机会引发聚集效应,足以支撑匈牙利繁荣三十年。

(图:匈牙利的奔驰汽车工厂。来源:Automotive News Europe)

欧尔班政府选的突破产业,不是别的,正是汽车行业。

主要考虑到两方面因素:一来,在90年代之后就有大量的全球汽车厂商选择匈牙利作为欧洲核心工厂,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诸多企业撤走,但匈牙利仍然具备相当不错的产业基础;二来,汽车行业是产业政策敏感性行业,如果可以通过补贴创造一个投资洼地,必然会在短期内就吸引大量投资。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极具远见。仅2009年到2021年间,匈牙利汽车行业就业人数增长了一倍以上,占据了整个匈牙利制造业25%的产值。匈牙利所实行的补贴减税政策吸引了诸多汽车企业的青睐。这一波工业化浪潮与90年代不同之处在于,匈牙利本土的供应商逐渐崛起,涌现出了一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整个产业生态日趋完整。

三是匈牙利开放政策深度绑定德国产业巨头。

如果说马扎尔人和日耳曼人的第一次握手造就了盛极一时的奥匈帝国,那么两个民族的第二次握手帮助匈牙利奠定了工业复兴的基础。

客观来说,欧尔班上台后的产业复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产业的加持,特别是德国汽车巨头的持续投资。根据匈牙利官方投资促进协会(HIPA)的官方数据,2014年到2022年上半年之间,就有超过171家德国企业完成了在匈牙利的投资,总额高达78.6亿欧元,创造了3.2万个工作岗位。

如今,已有超过3000家德国企业在匈牙利运营,雇用了超过30万匈牙利人,也就是说每20个匈牙利劳动者中有1个是在德国企业工作,德企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图: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与欧尔班握手。来源:MTI)

德国也成为了匈牙利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匈牙利进口的24%和出口的27%。德企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21%,是匈牙利第一大投资国。在德企中,汽车巨头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投资者:宝马、奔驰、奥迪、Stellantis等全球头部汽车制造商,以及博世、大陆和康腾等一级供应商都在匈牙利设有整车或者零部件生产基地。

匈牙利也是目前除了德国和中国外,第三个同时拥有BBA三大豪华车制造工厂的国家。特别是奥迪,从1993年进入匈牙利之后,前后投资总额就超过了115亿欧元,奥迪在匈牙利创造的就业岗位甚至比在德国本土还要多4倍!

为了进一步推动本国经济升级,匈牙利政府不仅鼓励德企投资设厂,更大力推动德企在匈牙利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博世集团,博世在欧尔班上台之后不但选择将工厂回迁到匈牙利的米什科尔茨,并且还在当地运营研发中心雇佣了诸多本地的高素质工程师。2025年博世追加4800万欧元的投资,进一步扩大电动驱动开发和测试以及生产能力。

这条“先工厂,后研发”的道路越走越顺。根据匈牙利投资促进局的数据,2010年至2019年间,得益于德国公司的扩张,匈牙利汽车工业产值上升了165%,为匈牙利创造了2.5%的GDP。当然,与此同时,企业所获得的补助自然也是节节高升,单2019年一年内,德国企业获得了1.22亿欧元的补贴和资助,比本土的匈牙利企业还要高出70%。同时,从匈牙利政府获得超过1亿福林补贴的德国企业数量也远超其他国家的企业。

(图:2004—2016年期间接受匈牙利政府超过1亿福林的企业国别统计。来源:The Budapest Beacon)

德国对于匈牙利的投资也从工业延伸到高等教育。目前双方有超过566个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在进行中。其中布达佩斯的安德拉希大学(Andrássy Gyula Deutschsprachige Universität)更是德语国家之外唯一德语大学。德国久负盛名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enhofer Institute)也在布达佩斯成立了管理和信息技术项目中心,并与匈牙利SZTAKI研究所合资成立了EPIC InnoLabs联合企业。

汽车行业的复兴给匈牙利带来了经济上的复兴和社会的稳定,汽车行业占匈牙利出口的20%,GDP的8%。不得不承认,欧尔班政府的这一步棋下得可谓是绝妙,通过补贴与低税收模式绑定德国汽车巨头,形成“德匈”利益共生,进而吸引全球汽车产业投资,将匈牙利打造成了“欧洲的底特律”,在工业强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以上的这些变革和欧尔班政府卓越的领导力息息相关,这也是匈牙利面对内外多重压力之下选民们多次支持欧尔班连任的深层次原因,可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是民心所向。

03

匈牙利电池产业政策的全球视野

看好一个产业不容易,能长期发展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是难上加难。匈牙利大力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电池行业快速发展,这一过程的背后是极具全球视野的决策能力。

2015年,当新能源汽车初初崭露头角之时,就引起了匈牙利汽车产业以及决策者的关注。毕竟,摆在面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对于创新能力较弱的匈牙利而言,在科技革新的浪潮中,稍有不慎就会面临被全面淘汰的系统性风险。一旦油车市场出现萎缩,德国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下滑,匈牙利必然会最先受到冲击。曾经的汽车强国英国、法国、斯洛伐克以及捷克长期萎靡不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根据官方预计,如果匈牙利汽车工业无法适应新形势,那么GDP最多可能会下降10%之多!

(图:欧尔班乘坐德国欧宝电动汽车。来源:Auto-Medianportal.Net/Opel)

此外,更让匈牙利决策者不安的是,即便成功跟上了行业转型并保持当前的汽车制造市场份额,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仍可能给匈牙利社会带来重大冲击。背后的原因是:电动汽车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大幅下降,比如组装电动汽车需要的工人数量比组装内燃发动机汽车少40%,这种变化势必也会给匈牙利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失业潮的梦魇恐怕也会再度上演。

摆在欧尔班政府眼前的只有一条路:事不宜迟,必须寻求新能源时代的“产业再突破”——电池产业。2015年到2016年期间,匈牙利政府就开始密集调研,成立了电池产业联盟,并加快脚步,制定了《国家电池产业战略》,其核心目标就是把匈牙利建设成为“欧洲电池价值链中心”,实现脱碳目标,推动发展可持续的电池价值链。

匈牙利电池联盟的执行董事、前欧尔班政府官员卡彼得·德里亚克(Péterkaderják)所言:“新能源时代,匈牙利和欧洲经济面对的是一场生存挑战。这场游戏是真实的。在新的产业中,核心是电池,欧洲已经落后了,错过了创造完整价值链的时机。”

以德企为代表的欧洲汽车行业在转型之路上无疑是慢人一步,因此与其继续依赖德企,不如先下手为强,看向东方、走向东方、拉拢东方。在严峻的内外部挑战之下,匈牙利政府棋下先手,坚定实施“向东开放”政策,更准确地说就是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中日韩产业链开放,前后递进,准确且犀利。这个决策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向东开放”,这是匈牙利最为务实的战略选择。

其实,早在2010年欧尔班上台之际,就打破了匈牙利传统的依附西方策略,提出了“向东开放政策”(keleti nyitás politikája),只不过在2016年之前,来自东亚的投资者明显更多关注西欧投资机会,对于中东欧国家兴趣不大。

匈牙利在经过前期试探之后明白,面对东亚的投资者,不仅需要把双边的政府关系处理好,更重要的是要跟产业产生直接互动。于是,从2016年开始,为了拉近与东亚新能源产业的距离,欧尔班政府开始了两手抓:一方面开始接触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另一方面则是将着重点放在了电池制造业,游说细分行业巨头来匈投资。

(图:匈牙利投资促进局公布2022年外资数据,韩国、德国以及日本成为最大的投资来源。来源:HIPA)

在了解东亚企业对于欧洲投资的一些顾虑之后,比如匈牙利雇员对东亚企业加班文化的适应问题,欧尔班政府立刻做出了政策调整以解决这些问题:修改了《劳动法典》,国会通过了《加班法案》,以满足东亚企业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帮助东亚企业从匈牙利本地招工,欧尔班政府还通过了一系列法案,软化此前的岗位限定要求,只对支付的工资水平进行要求。

不久之后,匈牙利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投资——2016年8月,韩国三星SDI宣布投资12亿欧元,在匈牙利的格德(Göd)启动建厂,以求更快地响应欧洲客户的需求。三星的投资奠定了匈牙利成为欧洲电池制造业中心的基石。

(图:欣孚智库统计韩国电池产业在匈牙利的投资,单位:亿欧元。来源:欣孚智库)

如果说奥迪在20世纪90年代的投资曾帮助匈牙利走出经济的泥潭,那么三星的这笔投资可谓是帮助匈牙利把握住了新能源时代的先机。欧尔班总理在2017年三星SDI工厂奠基仪式上更是直白地表示“三星的投资把未来带到了格德”。

很快,以韩国和日本为核心的产业投资在匈牙利迅速展开,涉足导电膜、隔膜、电池、电解液、电极以及回收的每一个细分领域。根据官方数字,从2016年到2022年,共有44个电池工厂项目获批,为匈牙利获得了超过152亿欧元的投资,并且新增超过2.1万个岗位。

(图:欣孚智库统计日本以及美国电池产业在匈牙利的投资,单位:亿欧元。来源:欣孚智库)

2019年,韩国超越德国,成为了匈牙利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被称为“双边贸易奇迹”。在此后的三年中,韩国始终都是匈牙利最重要的投资国。

在谈及韩国重注投资匈牙利的原因时,韩国驻匈牙利大使崔圭植表示,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优惠的投资政策,匈牙利对于韩国投资者在疫情期间友好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匈牙利实行旅行限制的时候,韩国公司受到了特殊的优待,使得韩国公司仍然可以正常往来。2022年韩国也是匈牙利最先解除旅行限制的国家,这无疑对于韩国投资者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图:2017年三星匈牙利工厂的奠基仪式。来源:Hungary Today)

不夸张地说,韩企的投资帮助匈牙利在疫情中先发制人,实现了转型的第一步。

2022年,匈牙利的外资直接投资创新高,这其中的73%都流向了电池制造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匈牙利完成了其合作伙伴多元化的策略:48%的投资来自东亚,42%来自西方。外贸部长彼得·西亚尔托(Peter Szijjarto)表示,对于匈牙利经济而言,这是一个“健康”的比例。

二是,通过来自外部的产业输入,中国等东亚企业的新能源优势和全球化需求成为匈牙利发展的催化剂。

2022年开始中国电池企业国内市场竞争出现白热化,出海已经成为不得不为之的选择。放眼全球市场,北美门槛不断抬高,欧洲自然成为了高端市场的必争之地。中东欧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也逐渐走入中国投资者的视野。

而匈牙利东部的德布勒森——一个仅有20万人口的小城——顺势成为了中国电池企业争相前往的热点地区。它的吸引力为何如此之大?说到底,还要归功于德企。2020年,宝马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德市西北经济区建设一座超大型的电动汽车工厂,2022年,宝马追加投资金额到20亿欧元。

(图:德布勒森城市面貌。来源:Debrecen)

宝马的选择对于整个电池行业布局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作为宝马最大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为了更贴近客户,放弃了塞尔维亚和波兰,选择落户匈牙利。宁德时代2022年8月的官宣又彻底点燃了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出海匈牙利的热情:亿纬锂能、华塑科技、恩捷股份、震裕科技、智佳能等接连宣布在德布勒森投资,初步估算中企在该市的投资金额已经接近90亿欧元。此外,欣旺达、国轩高科、华友钴业等龙头企业也接连表示会在匈牙利其他城市进行产业投资。

一时间,中国电池企业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电池企业承诺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韩企此前几年投资总和。这也将中国与韩国电池企业的欧洲市场争夺战推向了高潮。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韩国占有64%的欧洲市场份额,是欧洲市场绝对的强者。随着中国投资落地,2025年或许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图:欣孚智库统计中国电池产业在匈牙利的投资,单位:亿欧元。来源:欣孚智库)

当下的匈牙利,正以凌厉的开放政策吸引全球投资特别是中国全球化企业,它无疑已经成为了中企欧洲出海热门目的地。

中韩欧洲争霸,匈牙利坐收渔翁之利。从结果上来看,匈牙利已将全球十大电池制造商中的五家巨头囊入怀中,成功晋级到全球锂电池制造中心。匈牙利经济发展部部长马丁·纳吉(Márton Nagy)表示:“随着电池生产的增加,匈牙利的汽车制造业在中期可能会从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增长到30%。而匈牙利将成为继美国、中国和德国之后世界第四大电池制造大国。”

根据第三方机构Benchmark Gigafactory评估的数据,到2031年底,匈牙利的电池产能预计将增长7倍,达到207千兆瓦时(GWh),其中86%的产能预计将来自一级电池生产商,超过欧洲其他任何国家。

(图:欧洲各国锂电池产量,单位:GWh。来源: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面对天量投资,匈牙利政府也没有闲着:不但给出了中值数高达15%的补贴支持,还不断加大工厂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如,宁德时代在德布勒森的项目促使匈牙利政府为此投资1210亿福林,用于专门建设德布勒森南部经济区。

匈牙利政府对东亚企业“厚待”,背后是带着很高期待的:希望东亚企业可以像德国企业一样,不仅把生产基地设在匈牙利,还能逐步将研发活动转移到当地。

目前,像三星这样的巨头公司,虽然近年来持续在匈牙利扩张,但其工程师团队主要还是由韩国人组成。然而,三星在近期也表态,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当地雇佣数千名工程师,特别是化学工程师,并且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起薪。同时,宁德时代在德国的研发中心以及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enhofer Institute)的合作让布达佩斯看到了与中国产业更长期深层绑定的可能。

匈牙利电池联盟的执行董事卡彼得·德里亚克(Péterkaderják)认为匈牙利在电池产业链上极有可能复制之前汽车工业重建的成功,“对于匈牙利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在电动出行产业的经济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性,即使在主要投资者都是外国企业的情况下,也需要推动本地附加值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汽车工业的例子就摆在我们面前。在苏联解体之后,匈牙利的汽车行业完全消失了,必须从零开始重建。德国公司过来,最初他们只带来了低附加值的流程,但30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匈牙利附加值已经上升到了大约30个百分点。”

(图:韩国SK Innovation在匈牙利的电池工厂。来源:CEENERGY NEWS)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 Ebert Stiftung)研究员马尔顿·奇尔富斯(Marton Czirfusz)也指出:“由于电池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行业,因此发展电池行业并不会提高整个汽车行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相反还会向下游移动。汽车制造业会越来越走向‘富士康化’——训练有素的工作岗位比例高、工资低,就业灵活。”

对于匈牙利而言,想要通过建立研发创新能力来确保竞争优势,这一条路并不好走。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ITM)在其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由于国际合作程度低,学术研究与工业研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加之外国投资在当地生态系统中融入程度低等原因”,决定了匈牙利必然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这其中最严峻的挑战当属技术型人才和劳动力短缺。新建工厂往往都是需要调用本国临时工来维持运营。比如,三星的格德工厂员工中只有一半是匈牙利公民,而当地的居民不到100人。宁德时代在德布勒森的工厂面临同样的问题,当地小镇不过几千人口,且失业率极低,如何招工成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此外,匈牙利社会对于大规模外来人员仍然是持有相对抵触的态度。2023年5月欧尔班政府曾经提出《客工法草案》,以允许投资企业为了建设和管理工厂引入本国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层。然而,由于受到了本国舆论的抵制,最终于11月1日实施前撤回。

无疑,这将给中国诸多企业投资、建厂和运营之路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图:欣孚智库统计匈牙利电池价值链厂商,来源:欣孚智库)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从2023年末回望匈牙利近几年的产业进步,其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显著且令人瞩目。如今匈牙利不仅在电池行业站稳了脚跟,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除了原材料之外,匈牙利已经在电芯、整车厂、零部件、电池材料以及循环回收5个领域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

在这场欧洲汽车市场加速转型的争夺战中,匈牙利不但取得了先机,还依靠向东开放的政策,成功引入了东亚巨头的加入,从欧洲国家中脱颖而出。

电动汽车制造生态系统日趋完整,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和东亚电池制造商的交汇点,这或许就是比亚迪投资匈牙利的根本原因所在,不仅可以将匈牙利作为进入欧洲的桥头堡,还能依托匈牙利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进行全球化布局。

当前,从中国企业的视角来看,匈牙利已成为中企进入与开拓欧洲市场的理想切入点。如匈牙利驻华大使白思谛所言,“这里有最低的企业税率、友好的商业环境、成本效益高且灵活的劳动力、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欧盟最具竞争力之一的补贴制度”。

文末,我们真诚期待中匈两国在产业合作领域的未来。匈牙利,作为中国企业未来出海欧洲以及北美的开放窗口,也必然会随着中国企业的深入参与,从而走向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核心!

中匈友谊,在新时代的合作共赢氛围下,必然穿越历史,历久弥坚。

参考资料:

1.The electric vehicle boom in a quiet Hungarian town, Marton Dunai, Yuan Yang and Patricia Nilsson, 20/11/2022, Financial Times

2.Hungary set to be Europe’s leading tier 1 battery producer this decade, 22/12/2022, Benchmark Source

3.《匈牙利驻华大使:若全球经济陷入碎片化,匈牙利将深受其害》,29/11/2023,郑青亭,21世纪经济报道

4.Chinesische Investitionen in Europa fallen auf den tiefsten Stand seit 2013, 09/05/2023, Der Spiegel

5.Nagy Márton büszke arra, hogy Magyarország vonzza a kínai befektetőket, 06/11/2023, 24.HU

6.Hungary set to be Europe’s leading tier 1 battery producer this decade, 22/12/2022, Benchmark Source

7.EV battery investments cushion drop to decade low: Chinese FDI in Europe 2022 Update,09/05/2023, Rhodium Group and MERICS

8.AKKUMULÁTORIPARI FELLENDÜLÉS MAGYARORSZÁGON: AZ ÉRTÉKLÁNC SZEREPLŐI, DOLGOZÓI ÉS SZAKSZERVEZETI PERSPEKTÍVÁK, Márton Czirfusz, 12/2022,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Budapest

9.THE TRANSITION TO ELECTRIC VEHICLES IN CEE 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 Automotive Sector in Central Eastern Europe?, Ernst Hillebrand, 01/2023,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10.Focus: German car giants and Asian battery kings: a match made in Hungary, Victoria Waldersee and Gergely Szakacs, 13/12/2022, Reuters

11."Évtizedekre bebiztosítjuk a magyar járműipar fejlődését" a nagy akkumulátorgyárakkal, Weinhardt Attila, 13/02/2023, Portfolio

12.Az Európai Bizottság vizsgálja a debreceni akkugyárkörnyezethasználati engedélyét, 23/08/2023, telex

13.Miért ennyire fontos Orbánéknak, hogy akkumulátorgyárak országa legyünk?Előd Fruzsina, 06/02/2023, telex

14.Kell-e félni attól, hogy mérgeznek az akkumulátorgyárak?, Előd Fruzsina 13/02/2023, telex

15.Csak robotként figyelem a futószalagot az aksigyárban, de az előző fizetésem kétszeresét keresem, Weiler Vilmos, 06/03/2023, telex

16.Hiába kérdezték angolul is a CATL akkumulátorgyárkínai képviselőit a debreceni közmeghallgatáson, 21/01/2023, Magyar Hang, YouTube

17.Ezért támadják az akkumulátorgyárat, 29/01/2023, Demokrata

18.Ők állnak a debreceni akkumulátorgyár elleni hisztéria mögött – videó, 20/01/2023, ORIGO

19.The rise and fall of Hungary, Zsolt Darvas,29/10/2008, the Guardian,

20.Hiába a Kúria döntése, nem állítja le a debreceni akkumulátorgyárának építését a CATL, Polgár Tóth Tamás, 30/11/2023, Debreciner

21.ORBANOMICS, A polarising answer to the crisis of liberal dependent capitalism, Gabor Scheiring, 06/2020,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22.Orbán’s victory and the politics of economy, Taylor Pearce, 07/04/2022, OMFIF

23.Deutschland und Ungarn: Bilaterale Beziehungen, 01/10/2023, Auswaertiges Amt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