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阿里局》作者:马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局限

对话《阿里局》作者:马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局限
2019年09月26日 20:37 老虎社区精选

近日,马云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时值阿里巴巴20周年,老虎内容团队特意联系到重读创始人和阳,希望能够借助与他的对话,对外呈现出一个相对更真实、更不一样的阿里。

和阳,重读创始人,《阿里局》《阿里局2》作者。

一、马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局限

问:关于阿里,你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和阳:2011年的十月围城事件。这其实是一个完全理性、商业化的公司行为,但给这些不适应规则,进驻不了天猫商城的商家,造成了极大冲击。以至于他们要用这种报复性的非理性行为去攻击平台。

【注: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新规,调整对商家的技术服务费和违约保证金,意在区分淘宝和淘宝商城即天猫的品牌定位,引发了3000中小卖家对淘宝商城和大品牌商的围攻。】

这件事,让我对阿里能量感受很深。之前比如卫哲离职引发社会讨论,都是商业科技圈为主。十月围城的影响力,完全是出圈的。

再就是2013年,马云宣布辞任CEO的事件。作为一个创业者,马云当时才50岁左右,正年富力强,但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包括我在写《阿里局》这本书的时候,由这条线慢慢往前回溯,能看到他对于自己的退休,是有着非常周密的计划。他是个很有边界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

问:那你觉得他的局限在哪里?

和阳:首先,我觉得他确实不太聪明,比起自己招来的很多职业经理人,卫哲张勇这种,可能不算是最聪明的。

第二,他是做ToB基因的人,你想想阿里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很明显的一句ToB的话。

当然我们看到,阿里这些年努力在往ToC的方向多做一些探索。ToC业务,和ToB的逻辑还不一样。像阿里这么庞大的公司,在业务端失掉了本地生活那一块,是很明显业务布局上的失手,包括2013年底开始做手淘的无线化,这么大基础设施的转型,阿里晚了两三年,也是很惊险的。

所以这个庞大体系慢慢往前延展的时候,他肯定是能感受到自己精力上的局限。所以马云一直也不太关心具体业务的操作,更关心的是人力的培养,“因人成事、借事修人”;包括公司大战略的布局和节奏的调整。

问:你刚说他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我很好奇这是因为什么。

和阳:首先从职业上来讲,他是教师出身,教师天然关注人才培养,这是第一点;

第二,马云成长的那个时代,他关注的是很多日系企业,就是松下那一类的公司,那些公司在全盛时期就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关注公司关注员工成长,马云看了很多这种管理类书籍,所以从他理论素养的来源,包括职业经历来看,他是会关注人比较多。

你看其他的互联网大佬,要么技术出身、要么产品出身。技术关注的是架构,产品经理关注的是用户需求,这两点跟教师的职业秉性是不一样的。

其实教师出身的创业者不多,因为这种职业天生商业感比较差,马云好就好在,从翻译社创业开始,到他的中国黄页等等,他人生的几段经历,把教师身上不利于创业的几点给洗掉了。

所以当马云在杭州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关注人本的CEO了。包括他挖人,都是主动性、目的性很强的动作,遇上了蔡崇信、关明生等人,跟运气好没太大关系。

问:聊一下马云退休这个事情。你觉得他退休以后,阿里还能像现在这样吗?

和阳:肯定会差一些,但我觉得不会差很多,因为这套机制已经非常完善了。你看他不做CEO之后,确实也出了乱子,好像要被移动时代抛弃了,但它最后也赶上来了,对吧?

马云在规划大事上还是比较有节奏的,不疾不徐。先一起集体辞职,以合伙人身份上岗,再辞掉CEO,再到现在,这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二、阿里:人力组织和战略

问:能不能细致地讲一下阿里内部的人力培养体系?

和阳:阿里的人力培养体系从2001年就开始设立设计了,当时他们拿了100万,出来做了一个叫“百年大计”的培训,这个课程已经涵盖了阿里后来培训体系的全部,比如文化价值观、销售技巧等等,后来的培养体系无非是把它们进行了更细致的拆分。

阿里内部很像一个大学,有非常完善的晋升体系、培训体系,也有非常多的轮岗机会。所以我身边很多阿里人都说自己没有跳槽计划。你可以看到,在大厂里面,阿里的离职率,确实算是比较低的。

问:他们每一年花在这件事情上的成本,是不是不太好算?

和阳:我也问过阿里的人,他们应该是有一个数的,但他们本身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讲,投入这件事情,可能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不过,也有一个数可以间接证明他们对于人力培养的重视。我记得是阿里上市之后,给员工分了800亿的股票,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你可以去对比一下其他的互联网公司。

我看好阿里未来的股价,也主要是基于对他们人力培养的信心。业务上,某些ToC业务做的很一般,但是基于对他们这套体系的信心,我还是愿意长期看好阿里。

问:它最核心的文化价值观是什么?

和阳:客户第一。这是蛮重要的一点,因为这跟他们的使命又联在一起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问:“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很多人在他们那做生意,其实是亏了钱的。

和阳:这个就跟买股票一样,你做生意有买有亏,最终的主要负责人是你,你可以不跟他做生意,就像我一样,我也可以不买XX的股票,现在就感觉解套无望了,对吧。

所以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来,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你一定要找背锅侠,最常见的理由无非是觉得电商冲击了线下的生意,但线下没得做,第一大元凶应该是日益高涨的房租。

问:但我听说一些供应商跟阿里合作的时候,会觉得阿里强势,怎么理解这个所谓的“客户第一”?

和阳:首先,从客户身上赚钱,不是盯着客户口袋里的五块钱,而是先让客户的5块钱变成50块钱,再从里面拿走5块钱,这是马云理解的客户第一;

再次,“客户第一”也是一个平衡的过程。比如外部的供应商是客户,买家是客户,卖家也是客户…… 阿里这么庞大的生态体系,他们需要在整个生意链条里,寻找到一个平衡。最后可能就会有人觉得,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照顾,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问:OK,你刚刚提了很多文化价值观上的优势,那可能会带来的劣势是什么?

和阳:优势就是公司会很持久,生命力会很长。劣势就是可能一开始营销上不太顺利,因为别人不相信你。

第二,我觉得阿里这套文化体系,很快就会形成一个自独立存在的语境,不符合语境的人或者业务,就都会活得不太好。

比如最早整合雅虎中国不顺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雅虎对于阿里文化的不理解、不配合,就是你有自己独特的语境,要让别人融入你,最好你比他强大很多,大家才会服你。

包括前些时候马云关于996的谈话,这就是语境的问题。马云说那些话,是站在阿里创始人的角度。在外人看来,阿里内部的人是被文化和价值观洗脑了;但阿里人就觉得,我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不过雅虎那个事情,可能确实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教训。 早期马云他们是认为,文化价值观就是阿里的武器,能带领我们战胜一切,是有一种狂热和痴迷在的。后来他们逐渐意识到,文化价值观有自己的业务适配性,包括为什么现在阿里会不断更新这个所谓的价值观体系。

最后,就是做事的方式上,我觉得阿里的行为逻辑不一定适用于每个行业,比如大文娱这种内容行业,能否用阿里的价值观体系来重塑其中的从业者还需要证明。至今在面对具体业务问题的时候,阿里的第一想法还是通过组织的方式、人力的方式去解决。

问:所以他其实是应该找更多去懂业务的人,去弥补这块所谓的短板。

和阳:方向上当然是在这么做,但也挺难的,从最后的动作来看,还是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就是马云的大框架其实非常好,但中间难免会生出很多的波折。

不过幸好,马云是能很快承认自己错误,并且快速转向的人。你看最早他是觉得自己不要C2C,但是当他发现对手可能会做B2B以后,他立刻决定去做淘宝,这是它战略节奏上的一个变化,有来有往、有攻有守。

而且它反应速度很快,比如立刻就把陆兆禧从广东拉到杭州做支付宝。这些大开大合的决策背后,体现的是马云对于电商最根本性的理解,就是阿里承担的角色。

其实他很早就说得很明白,做基础设施,然后收“税”。包括ToC的生意背后,也是有很强烈的ToB影子在,包括为什么钉钉势头会比企业微信好很多,因为他们理解的是ToB的玩法,钉一下的功能,可能员工深恶痛绝,但老板很适用。

我是觉得在战略上,阿里的主动性更强。你像马云很早以前就说自己看好云,结果现在,阿里云就做起来了。

三、先看见再相信,还是先相信再看见?

问:如果让你划分的话,阿里历史上有哪几个比较关键的时间点?

和阳:2001年算是一个节点,就是公司跑通了商业模式,B2B走上了一个健康的轨道;

2003年,淘宝支付宝开始,这是一个节点;

2008年左右,支付宝开始不再只服务淘宝,也开始作为平台去服务外部客户;

2009年双11,同时间合伙人体系正式诞生,意味着阿里永远把控制权放在了自己手里;

最后是2014年,阿里在纽交所以1000亿美金的市值上市。就是资本市场对你的感知,那才是真正的感觉。

接下来这几年,卸任CEO;包括云的崛起。云的崛起,我认为甚至高于手淘天猫的无线化,它很明显体现出阿里整个集团的这种履带式战略,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业务高峰。

问:当初写《阿里局》那本书的时候,有什么印象深的事情?就是写之后和写之前,你对阿里的认知有没有一些改变?

和阳:我比较惊讶的是,这帮离钱最近的销售,按社会普遍认知,应该是利欲熏心的一批人。但他们居然从头到尾都在跟我讲价值观,而且他们已经离开很多年了,如果他们想表演,也已经没必要了,对吧。

而且他们到了一个新的地儿,也是把自己原先在阿里学的那一套改改,放在新的环境下使用。这个让我印象很深。是因为这套价值观真的让他挣到钱了,它是work的。

问:但你刚刚也说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和阳:对,它不一定是最优解,只能说是一种方式。其实,也有不少公司强调价值观,但他们的人力培养就要差很多。目前来看,阿里这个体系算做的比较成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外部很多人,开始愿意谈论阿里价值观的原因。主要还是阿里强大了。

这种事情永远都是,你做成了,才能证明自己。

问:先看见再相信,还是先相信再看见。

和阳:没有先相信再看见,永远都是先看见再相信。

马云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是先在美国看见了互联网,才开始相信。包括十八罗汉追随他,也是因为他先是一个权威者的角色,先是老师的身份,包括过去那么多次创业,虽然没有大成,但起码不算是nobod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