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了,提醒孩子读一读《平凡的世界》

高考成绩出来了,提醒孩子读一读《平凡的世界》
2024年06月25日 22:19 洞见

年年花开争喧妍,不知今年落谁家?

这几天,万千学子们期盼的高考成绩,陆续出炉。

今年高考堪称“史上最难”,参考人数1342万,比去年多出51万,多个省份又迎来新高考改革的首考,竞争激烈程度和难度可见一斑。

举国大考,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但能挤过桥的人,只是寥寥。

就如《平凡的世界》里的少男少女们。

他们也曾寒窗蓄势数十载,只为一朝展锋芒。

然而命运分岔路口,极少数人逐梦成真走进大学校园,更多人,黯然转身走向人生另一端。

但不论结果,不看成败,书中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寻找价值,默默为之奋斗。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高考成绩出来了,不妨提醒孩子看一看《平凡的世界》。

你会发现:高考结束之后,人生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1

  • 高考是人生一战,也只是人生一站。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也是高考大军中的一员。

他读高中那会儿,正是能吃能喝的年纪,每顿饭却只能啃两个黑高粱馍,饿得两颊凹陷、脸色蜡黄。

但少平很爱看书,因为知识渊博加入文艺宣传队,认识了干部家庭出身的田晓霞。

在田晓霞的引导下,少平身在乡村,思想却插上翅膀冲出叠叠山嶂。

他不再为贫苦出身自卑,还朦胧意识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下,只要努力拼搏都可以活得很好。

虽然少平很努力,但时代因素使然,学生们的时间被各种社会活动侵占,几乎没有学到丰富知识。

所以面对高考,少平拼尽全力,而对于结果,他选择坦然处之。

落榜后,少平平静地回到村里,踏踏实实做起中学老师,教书育人。

只可惜好景不长。

农村劳动力短缺,学生们相继回家务农,村学办不下去,少平丢了工作。

从文质彬彬的学生沦落成失业青年,在外人看来,身份的巨大落差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但少平不消沉不怨怼,没有把当时当下的失利看做人生终结。

他很清楚,一次没考好,不代表再无翻身之日,一时不如意,更不代表一世不如意。

少平赤手空拳来到黄原城,在工地上扛石板、挑沙子。

由于干得又快又好,他得到给阳沟村曹书记搭建窑洞的机会。

曹书记夫妇十分赏识少平的工作能力和过硬人品,对他颇为照顾,还筹划着帮他把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里。

短短半年光景,少平就在诺大的黄原城立稳脚跟,开辟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赚到工资后,少平包揽了妹妹兰香读高中所需的生活费。

但兰香每次攥着哥哥攒下的血汗钱,心就揪着疼。

她是在窘迫中长大的姑娘,惧怕没吃没穿的苦日子,不愿像姐姐那样嫁给二流子,更不忍看到哥哥父亲为糊口没日没夜操劳。

所以,兰香不断告诉自己,考上大学,是扭转命运的唯一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兰香实现梦想,走出双水村,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天体物理专业。

然而进入美丽的大学校园,兰香却烦恼不断。

才貌双全的她,成为男生们的追求对象,而她却喜欢上了省委副书记的儿子吴仲平。

两个人时常在一起探讨专业问题,总有说不完的话。

“但是,这个省委领导的家庭,能否接受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女儿?”

虽然兰香自认不是一个在乎门第的人,她却害怕别人嫌弃自己家贫。

而且她还很矛盾,一面被男友的高干子弟光环吸引,一面又私心渴望男友要是个普通人该多好。

种种纠结与迷茫,让兰香第一次发现,原来高考不是一劳永逸的终身买卖,熬过一关,后面还有数不清的难题等待自己去面对。

作家李鲆说:

高考是一次激烈的竞争,不是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可以化身为龙。高考只是人生无数次残酷竞争中的一次。

高考不过一站,人生是盘大棋。

某时某刻的失利,就像弄丢的小卒,既左右不了一个人的生死,更摧毁不了整盘棋的根基。

沟壑纵横的棋盘上,卡点很重要,却不是掌控全局的唯一赛点。

与其押宝在某场考试上,不如持续发力,眼光放长,认真下好人生的每一步棋。

2

  • 考试落幕,人生真正的试炼才刚刚开始。

看过一句话,生活的残酷通常在我们毕业那年,便会开始在生命里显山露水。

起初我还不理解,直到看了《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的遭遇,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

孙玉亭是少平的叔叔,也是孙家第一个读书人。

当年,他中学毕业后,顺利留在太原钢铁厂,吃上了顿顿白蒸馍大肉菜的公家饭。

可他死活想不到,离开学校,考试落幕,自己面临的残酷考验才刚开始。

困难时期,厂里发的工资不够买一袋土豆,吃不了苦的孙玉亭招架不住,灰溜溜地跑回老家。

一晃26岁了,他没本事成家,只好厚着脸皮哭求大哥孙玉厚,砸锅卖铁帮自己娶一个。

更无奈的是,孙玉亭枉有学历在手,偏偏混不出名堂。

工作上,天天给村支书当跟屁虫,受尽白眼。

生活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愣是把好窑洞搞得破破烂烂,把良田糟蹋坏,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破落户。

而少安,则活成了叔叔孙玉亭的反面。

他从小成绩优异,在全县都能名列前茅。

但少安自知家境糟糕,读完初中,便主动辍学回家帮衬父亲。

他相信,能读好书的自己,也一定可以做个出众的庄稼人。

果不其然,他精明强悍又能吃苦,十八岁就当上社里的大队长。

再后来,他到原西城拉砖发现商机,回到乡间开烧砖窑,大赚一笔,让家里的光景好了起来。

以前村民们根本不看好孙少安,觉得他没学历没家底,注定穷苦一辈子。

谁曾想,少安却将人生试卷答得精彩异常,打了个漂亮翻身仗。

试卷小考场,人生大天地。

放下纸笔,迈出考场的一刻起,暗流涌动的生活风暴扑面而来,险象环生的人生考题才徐徐展开。

没了老师的督促,你得自己对抗多巴胺,是继续埋头苦读,还是昏天黑地玩一场?

没了父母的庇护,你得学着和人打交道,是一团和气你来我往,还是一言不合就开战?

以前一睁眼,只用面对书本考卷。

而现在,除了读书学习,还得经营职场、处理关系、维护感情......桩桩件件哪个不需要你耗费心神,四处兼顾。

有形的考试,尚且有量化显性的回答,人生的考卷却没有标准答案,是无形的考验。

就像《银河补习班》中一句台词所言: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开出XYZ的脑洞。

成年人的世界里,到处是比读好书、考高分更艰难的事。

不管你有多迷茫无助,自己的难题,只能自己答,自己的路,就得自己往前走,谁也替代不了。

2

  • 成败不以分数衡量,人生不靠高考一锤定音。

路遥说:

一个经历了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以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立起来。

高考这场战斗中,虽然少平少安两兄弟没能打赢。

但这种为了目标永不言弃、坚韧专注的精神,使他们在接下来一场又一场的生活鏖战中,不被挫折打垮,反而越战越勇。

少平白天在工地劳作,脊背被石头磨得皮开肉裂。

晚上回去后即便再疲惫,他也要顶着豆大的烛光看书。

透过阅读,少平学着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他的不卑不亢,感染影响着雇主曹书记和田晓霞。

在他们的帮助下,少平当上煤炭工人,生活慢慢好转,他还打算重学数理化,报考煤炭技术学校。

然而,田晓霞的意外离世,令少平悲伤欲绝。

他为了平复情绪投身工作,结果突遇矿难,为救治矿工惨遭毁容。

妹妹兰香的男友,有意将少平调到省城工作,但少平坚持不去。

他又回到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因为那里有他挚爱的、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

而哥哥少安一路走来,承受的心酸苦楚不比少平少。

由于门户不对等,他不得不忍痛斩断和青梅竹马的情缘。

因为不懂行,苦心经营的砖厂亏损惨重,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当命运携着风沙呼啸而来,少安被碾进了尘土。

但少安不肯认命,他抛下面子四处拉贷款,不辞辛苦找靠谱工人,还俯下身学习核心技术。

经历种种磨难后,日夜为生计熬煎的少安,终于吃穿不愁。

他第一时间拿出一万五千元修校舍,建“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学好外语,去看外面的世界。

少安富裕后没有只顾自己享受,而是为村庄做好事,这一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他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冒尖户”。

生活是残酷的,有太多人像少平少安一样,起点并不高。

甚至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敲开大学校门,失去站在更高起跑线的机会,被迫走上艰辛的谋生路。

但请不要灰心,更不要失去希望。

高考结束的一刻,除了成绩不能涂改,其余所有一切,我们都有机会去改写,去创造。

很喜欢《请回答1988》中的一句台词:

“从来不是让你把一次考试当成人生成败的赌注,只是想让你在足够年轻的时候体会一次全力以赴。”

继续深造也好,置身生活也罢。

一个人只要不是被动等待安排,而是靠自己对生活赤诚热爱,对梦想不懈执着,就一定能在平凡的世界里留下不凡的印记。

尽力去奋斗吧,正如书里所说:

“不论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路遥说:

我完全理解那些遭受痛苦与挫折,而仍然顽强地追求生活的青年。我永远怀着巨大的同情心关注他们的命运。

他用书里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生道路千万条,读书,永远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迁跃最快捷的路径。

更告诉我们:

走出青春的考场,外面是更广阔的天地,更猛烈的风雨。

不妨用备考的心态迎接每一次人生“大考小考”,若在高山,不要骄傲,身处低谷,也不必惊慌,你迈出的每一步都将是上坡的路。

最后,将白岩松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只有既得到过很多表扬,也经历过很多挫折的人,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去面对前程未卜、风险未知的人生旅途。”

人生路漫漫,所有泪水与欢笑,一切痛楚与奋斗,都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抵达更精彩的前路。

点个赞吧,不论考好考坏,都请告诉孩子:高考一场,成长一仗,最让人骄傲的并非一纸通知,而是那个全力以赴的你自己!作者:洞见·南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