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重生,谁是赢家?

《歌手2024》重生,谁是赢家?
2024年05月27日 18:15 新京报传媒研究

停播三年、“现象级”重生。

《歌手2024》开播3集收视率碾压各台已成定局,究竟做对了什么,让一档“音综”达成如今“现象级”重生之势?

 01 

 参与感赢了?

即便没看过《歌手2024》,最近也一定刷到过“歌手梗”。“二创那英”等与综艺内容高相关度的热梗屡上热搜。

据湖南卫视提供的数据显示,《歌手2024》首期节目播出后获全网热搜1352个,微博主榜热搜142个,34个话题词登上微博主榜TOP1,全网传播量超73亿。上周五第三期播出后,全网传播总量701亿次,全网热搜5345个,关注度的持续飚高带动芒果超媒股价大涨。

节目第一期播出后,两名外籍歌手霸榜的排位,点燃国内社媒平台。不仅歌手艺人主动请战,#韩红请战歌手#的词条甚至直接在热搜榜一停留了22小时,热心网友还主动在实力唱将社交平台的评论区“劝战”,节目总导演洪啸的朋友圈也被曝光:“目前积极踊跃的报名情况着实超出想象....”

随之而来蹭热度的也不乏食品、酒饮等品牌企业,一时间“歌手梗”逐渐化身“爱国梗”,全民玩梗甚至突破音乐圈,直达互联网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赫然成为《歌手2024》摇人榜第一名,排名甚至超过了韩红、周杰伦等知名歌手。“高开疯走”式的破圈传播效应不容小觑。

无论从数据表现还是受众反馈分析,《歌手2024》的热度很大程度上并非来自音乐本身,而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全网人均拥有发言权”的炸锅感表达了新媒体时代最能达成流量聚集的观众体验。

 02 

直播赢了? 

选秀节目直播并不是新鲜的话题,同样由湖南台打造的“超女快男”系列节目的全开麦直播,曾经在十几年前风靡大江南北。

但当综艺节目出现“精致化”转向后,“录播+修音”的模式逐渐被市场接受,“音综”节目的剧情化叙事也一度成为主流模板,被不同赛道的“音综”不断复制。

然而去年以来,演唱会的“假唱风波”让歌手的唱功、艺德评判等话题热度不断。延伸到“音综”中,作为定位为音乐竞技的综艺节目,延续“录播+修音”的播出方式,难免引发更多争议,加之台网融合、短视频分流,在越来越卷的节目创意中,没有“突围”决心,将更难立足。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歌手2024》接到了“假唱”话题的延期红利。

早期的宣发阶段开始,12场“直播+真唱”的形式就已经成了一张创新好牌。

一方面,直播带来的好奇心驱动以及现场状况的不可预知性,与竞演类“音综”的情绪相契合。而“真唱”对歌手唱功的考验又是近些年舆论反复讨论的热点话题。更聚焦也就更有持续关注的动力,对于节目来说,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台网直播让传统电视栏目重新找回了全民参与的仪式感和可能性。来自大屏,直抵小屏,直播的方式原创于电视,破圈于移动互联时代,在“音综”节目的打造中,强化了真实性和即时性的基因,在小屏端更扩展了交互性,为综艺节目探索了突破现状的新思路。

 03 

观众赢了

从不修音全直播“音综”,到出乎意料的首站排名,从官方带头玩梗,到全民请战,观众情绪跟随《歌手2024》发酵,不少人高呼“赢麻了”。

毕竟内娱“音综”发展十余年来,从盲选、竞技再到导师、合作,不同的形式催生了各类不同风格的舞台和创意,也打造了若干素人向职业歌手进阶、冷门歌手走红的神话。

但近年来,内定、黑幕、假唱、过度修音等负面话题不断,“音综”的争议越来越明朗化,毕竟,更刺激更真实始终是“音综”观众的期待,于是被称为“真·全民围观·歌手版春晚”直播现场的“音综”能火,便不足为奇,即使是在趋于饱和的“音综”环境里,没有“停止期待”的观众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

各类话题发酵之际,歌手官微一段博文,有意将大众注意力拉回音乐本身。而这也正是此时《歌手2024》该做的事。

毕竟热梗会变老梗,直播瑕不掩瑜,让观众赢,节目才算真的赢了。

校对|刘越

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去年开班13期,合作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独家课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