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华:奥斯特罗姆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纪念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逝世十周年

王亚华:奥斯特罗姆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纪念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逝世十周年
2022年06月12日 12:31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纪念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

逝世十周年

奥斯特罗姆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

——纪念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逝世十周年

王亚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

2012年6月12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与世长辞。两周之后她的先生文森特•奥斯特罗姆也驾鹤西去。作为享誉国际学术界的一对学术大师,奥斯特罗姆夫妇的相继离世,是国际社会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也是我在美国访学的导师,在她逝世十周年之际,作此短文以表达追思与怀念。

大师其萎 十年追忆

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女性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辞,着重表彰了奥斯特罗姆在公共事物治理研究中的突出贡献。奥斯特罗姆获得诺奖之际,恰巧我在印第安纳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所访学,与研究所的同事一起见证了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并在第一时间撰文《奥斯特罗姆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侧记》,与国内读者分享了当时的情景。

奥斯特罗姆获得诺奖次日在研究所合影留念(2009年)

2011年5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再次访问中国,到访北京多所大学,期间在清华大学发表了“诊断社会生态系统”的精彩演讲。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一年之后的2012年6月12日,她不幸病逝于印第安纳布卢明顿市。我当时撰文《深切缅怀奥斯特罗姆教授》悼念,追忆与奥斯特罗姆的交往经历以寄托哀思。

奥斯特罗姆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2011年)

2012年6月18日,毛寿龙、陈幽泓等国内同人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追思会”,我参会致辞表达哀思:“奥斯特罗姆教授的七十九载人生,是一次漫长的学术之旅。她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最终达到了学术辉煌的顶点。她度过了快乐幸福的一生,圆满成功的一生,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奥斯特罗姆的学术人生值得永久纪念,并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追思会在京举行(2012年)

奥斯特罗姆夫妇是美国三大公共选择学派之一——布卢明顿学派的奠基者。奥斯特罗姆夫妇和布卢明顿学派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他们的去世而减退。2014年我再次赴印第安纳大学制度分析与政策研究所,参加第五届Workshop on the Workshop,这是首届没有奥斯特罗姆夫妇参与的WOW,会议盛况空前,制度分析与政策研究所已经更名为奥斯特罗姆研究所,并被修葺一新。有感于故地重游,当时写下了《大师其萎、薪火相继——WOW5纪行》的纪念文字。

笔者重游奥斯特罗姆研究所(2014年)

在美国跟随奥斯特罗姆访学的经历,使我对她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很多直观的认识和真切的体会。过去十几年间,我在清华大学的治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奥斯特罗姆的影响,主要从事中国情景下的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著,也曾经多次开设相关的学术讲座,推介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2017年,我汇集多年的亲历见闻与学术思考,整理出版了《增进公共事物治理——奥斯特罗姆学术探微与应用》一书。该书介绍了我随奥斯特罗姆访学的经历与见证、对奥斯特罗姆学术思想的理解和阐释,以及运用相关理论的研习实践。作为一部向中国学界推介奥斯特罗姆学术生平和学术思想脉络的文集,这本书获得了邓穗欣、林維峯、满燕云等多位奥斯特罗姆弟子和同事的推荐,也成为很多青年学子了解奥斯特罗姆的入门图书。

《增进公共事物治理——奥斯特罗姆学术探微与应用》出版发行(2017年)

薪火相继 蓬勃发展

虽然奥斯特罗姆夫妇已经逝世,但其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持续地影响着国际学界。2021年斯坦福大学和Elsevier的研究团队基于Scopus数据库建立了涵盖各个学科、全球近19万名顶尖科学家论文引用量的数据库,其中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终生影响力在全球科学家中排名第91位,在社会科学学者中排名第一,彰显了奥斯特罗姆教授学术思想的全球影响力。

过去十年间不仅奥斯特罗姆和布卢明顿学派依然为学界垂范,而且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枝散叶。美国布卢明顿学派目前依然是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重要阵地,但很多国家的公共事物治理研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在全球呈现燎原之势,在全球各地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研究中心。在这个意义上,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正如布卢明顿学派的学术标签一样,成为了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多中心学派。

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治理理论,于本世纪之初传入国内。毛寿龙教授团队组织将奥斯特罗姆夫妇的研究著作翻译为中文。随着2009年奥斯特罗姆荣膺诺奖,公共事物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即使在奥斯特罗姆夫妇逝世之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在中国仍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回顾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第一个十年国内学界侧重奥斯特罗姆学术思想的引进吸收,第二个十年则更多将公共事物治理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推动了中国本土情境下的公共事物治理理论发展。在国内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在中国从无到有,目前已初具学科雏形。在国际公共事物治理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几个国际学术刊物,诸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monsWorld DevelopmentEcology & Society上,近年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发表快速增多,为国际公共事物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学者的工作已经受到了国际学界的重视。例如,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专门为中国特设国别协调人,并邀请我来担任;我本人还受邀担任了《国际公共事物学报(IJC)》的编委。

我多年来的研习体会是: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对于转型期中国的公共治理变革具有重大价值;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方法,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有重要借鉴意义;奥斯特罗姆的治学精神,对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因此,我带领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为推进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我在清华大学先后开设了多门课程和讲座,对公共事物治理的知识体系进行讲授。同时,我们的研究团队,在2017、2018、2020年分别以“增进水治理和政策”、 “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的挑战与响应:纪念《公地悲剧》发表50年”、“城市公共事物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先后三次在中国举办了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并组织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公共事物学术活动,促进了国内学者与国际公共事物学术共同体的交流。

第三届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2020年)

新兴学科 意义深远

在奥斯特罗姆的推动和影响下,公共事物治理研究不仅成为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学术领域,并且正在逐渐发展成一门面向未来治理研究的新兴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系统运行的模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对公共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研究中对社会的过度简化思维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乃至未来治理研究的要求。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治理理论,尤其是其中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复杂社会诊断思想、制度多样性思想等都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复杂治理和精准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说,公共事物治理研究不仅能作为公共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学科基础,也能为面向未来的治理科学奠基。

有感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对于中国公共治理的重要价值,我基于国内外公共事物研究的重要成果及经典文献、汇集团队过去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清华大学开授的相关课程积累,汇编形成了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公共事物治理学科发展的教材《公共事物治理概论》,近期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梳理了公共事物治理这一新兴学科方向的发展脉络,全面呈现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分析框架、重要理论和应用案例。我在多个场合向国内学界宣介这部教材,希望能通过这部教材增进公共事物理论与中国治理实践的结合,为公共管理、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以及对公共治理感兴趣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公共事物治理概论》出版发行(2022年)

遥记2000年,尚处在博士求学阶段的我,初次接触奥斯特罗姆的学术著作,被其浓厚的理论色彩深深吸引;大师的学术思想深刻影响了我的博士论文研究,我于2004年到美国第一次拜访了奥斯特罗姆夫妇,从此开启了奇妙的公共事物学术之旅。2009年,我有幸亲历奥斯特罗姆获颁诺奖,见证其登上学术荣誉的巅峰,留下了一段独特难忘的回忆。2011年,奥斯特罗姆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我们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留下了最后的合影。2012年,随着奥斯特罗姆突然离世,大师的春风化雨不可再期,只留下无尽哀思在心头。

转眼已经十年,当年跟随奥斯特罗姆学习的景象多少次浮现在脑海中。作为弟子,将奥斯特罗姆学术思想和理论精髓落地生根、发扬光大,是我辈对她最好的纪念,也是我们持续推动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精神动力。过去的十几年,我作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与学界同人共同见证了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在国内不断发展壮大,公共事物研究在中国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倘若奥斯特罗姆在天有灵,看到其学术思想在世界范围生生不息的传承,她一定会倍感欣慰。

因学术传承而不朽,奥斯特罗姆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谨以此文表达对奥斯特罗姆的追思与悼念!

(转载自:公共事物治理,ID:gh_76c97a25251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