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国情讲坛”第61讲开讲,王绍光教授解读“人民民主”概念与理论发展脉络

聚焦 | “国情讲坛”第61讲开讲,王绍光教授解读“人民民主”概念与理论发展脉络
2024年05月20日 10:01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024年5月15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第61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王绍光发表了题为“从‘民主’到‘人民民主’:概念生成轨迹与理论发展脉络(1820-1949)”的演讲。本期讲坛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共同举办。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出席讲坛并作点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主持讲坛。光明网提供全程网络直播。

▲ 王绍光教授作主旨演讲

王绍光从“民主”一词进入中国话语体系开始,深入探讨了1820年至1940年间“民主”概念在中国的演变历程,重点阐释了“人民民主”概念的生成轨迹。他指出,这一时期出现了至少五种关于民主的理论,包括贤人政治、全民政治、平民政权、工农民主和人民民主。

王绍光指出,以上有关民主的理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人民民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他指出,“人民民主”这一概念并非简单地移植西方民主概念,而是经过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现实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角逐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演讲中,王绍光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实践方面的贡献,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国式民主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最后,王绍光提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强调其在中国民主发展中的重要性。

▲胡鞍钢教授作点评

胡鞍钢在点评时高度评价了王绍光教授此次演讲的学术贡献,认为对中国式民主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总结中国式民主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王绍光教授在本次演讲中对“民主”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并将其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起来,为理解中国式民主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贡献。胡鞍钢强调,王绍光教授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崔之元教授作点评

之元点评指出,王绍光教授的演讲重点梳理了1820年到1940年的“民主”概念演变。他建议大家阅读王绍光教授2012年发表的《民主的四轮驱动》一文,该文提出了“选举”、“抽签”、“群众参与”和“群众路线”四种民主驱动模式,“民主四轮驱动”模式提供了克服西方民主制度弊端的思路,为理解现阶段“人民民主”提供了新的视角。另外,崔之元从人民主权和政府形式的区别、贤能政治的差异以及“人民民主”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周绍杰教授主持讲坛

▲胡鞍钢教授向王绍光教授赠送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刘求实老师交流互动

讲座最后,王绍光回答了现场观众提问,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在光明网、B站等平台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文字|郭璐蕾

摄影于秀娟

编辑|郭璐蕾

审核鄢一龙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旨在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平台,重点围绕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打造国情研究领域的中国学派,向外界传递中国话语、中国风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