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是绝对不会被大家忘记的,他就是孙膑,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主人翁。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古代行军打仗的经典战术集大成者,而且就算到了现代,也是很多商人和政治人物学习和专研的典籍,用来纵横商海政坛。
提起孙膑,自然就会想到那场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都在这场战役中粉墨登场,比如名将田忌,名士庞涓,大军事家孙膑等等。
很多史学家曾经研究过在这场战役中,以孙膑的为人,是否会因为跟庞涓有同门之谊而想过放他一马。我们先来说说这场名垂千史的战争。
战役的起因是因为魏国攻打韩国,韩国不敌,向盟友齐国求救。齐王为救援韩国而派大将田忌为将军,而孙膑一如既往的担任他的军师之职。
孙膑采用迂回的战略,不直接救援韩国,而是转而进攻魏国,促使魏国放弃韩国。而魏王对此相当恼怒,因为他眼看胜利在望,马上就要攻下韩国,没想到齐国又从中作梗,跟自己作对。
于是魏惠王将攻韩的魏军撤回,即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雄师10万之众,气势汹汹扑向齐军,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
孙膑此时已经深入魏国腹地,根据当时的地利和实际情况,定下了著名的埋锅减灶之计。就是让齐军的士兵们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并让士兵们在魏军进攻时接连向后撤退,第一天行军营地有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灶,第三天再减为三万个灶,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而且孙膑还将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魏国庞涓一连3天紧追孙膑不放,现在又看到对方天天减灶,武断认为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这种错误的判断让庞涓犯下一系列错误的决定。
他先是错误的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一部分轻装精锐追击,然后又让部下星夜兼程,无休无眠。最后在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结果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
庞涓虽然没有被射死,但是已经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很显然,孙膑在整场战役中都是以大局为重,没有想过要放过庞涓。虽然有同门之谊,但庞涓曾害他不浅,于公于私,他都不会放过庞涓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