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公"我们听到很多,起初我小学时候以为周公就是姜子牙,后来听到庄周梦蝶这个成语,我又促且的认为周公是庄子的另一个叫法。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之礼;周公之梦;周公解梦等
我在高中学到曹操的《短歌行》里,那句豪迈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被一种渴望人才,志在天下的气质深深震撼,感叹周武王的开国之王的天子气概,没错,我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周公是指周武王。
后来才知道,周公是周公旦,姬旦,周武王的弟弟。
那为什么一个按照后世来说的"王爷",能够有如此高的评价,甚至后世对于周公旦的评价如下:
"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这么高的评价,其实在我看来一点也不过分,我称周公为信史以来第一位完人,第一圣。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那我用"功德"两个字来评价周公的主要名垂青史的地方。
"功"在于周公旦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和战功,主要概括为:
封建制度:使政治上有君臣上下之分,有等极之别
宗法制度:有大宗、小宗之别
井田制度:分公田、私田,使民不失耕
制礼作乐:提出了"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制定了完整的礼仪仪式,此外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礼作乐。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从此华夏文明从神鬼占卜思想转变成了礼仪规章思想,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延传至今。
周公对易经创作也有贡献。受孔子推崇,《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周公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被儒家尊为圣人。
战功体现在周公出师东征,起因是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三年后平叛,正法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人,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俗称"周公东征"。武王克商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东征才扫清了它的外围势力。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宗顺周王朝。
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周成王把国都迁到成周洛邑(今洛阳)。在战后,建造了成周雒邑,称为"东都",以便管制殷朝顽军和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七十一个封国,把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德"在于还政成王和让权召公:
对于我们后代一听到"摄政"二字会感觉带贬义,认为带有揽权和挟天子的意思。但对于历史上第一个摄政王周公旦,却是真正的歌功颂德。
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灭商二年后逝世,周太子诵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上位后为国家发展主动分权,把周王朝的统治区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周公管理陕之东,召公管理陕之西。分陕而治后周公旦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拓展的领地;而召公奭的责任就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经济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
周公旦摄政六年,当成王已经长大,功盖天下,民心所向的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其间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致政三年之后,在丰地养老,不久得了重病,病终前,周公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先代总评周公: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固有领土做出了奠基贡献,首次王权统一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全面土地。《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现代评价周公:
现代的我们,接受面非常广,思维扩散,除了称呼周公旦为圣人之,赞扬周礼的开创之外,大家戏称周公为"汉谟拉比之王",这位古巴比伦国王的功绩除了统一了两河流域之外具影响力的却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上古中东地区的法律体系,法典内容体现出崇高的正义精神和伦理精神,对于后来的中期亚述法典、赫梯法典、《旧约》中所见的犹太法典,乃至古希腊、罗马的立法都有重要的影响。被后世誉为一位卓越的立法者,是美国国会大厦众议院会客厅大理石浅浮雕上雕刻的23位立法者之一。因此所以称周公为"汉谟拉比之王"。
两者不同的是王位的不同,而周公是否在周武王之后摄政称王,汉代起争论不休,是中国政治学术领域极具争论的一大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现在存在多种观点。根据先秦史籍文献的记载,周公确实称过王,如《尚书;金縢》、《渣司土簋》铭文、《蔡尊》铭文等,但西周初期,以嫡长子继统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对于"王"这个并没有那么等级明确区分的概念,所以周公旦继承王位并非后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杨宽认为可能因为兄终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未被取用,写作摄政。
所以不管怎么纠结,周公的功劳都是旷古烁今的,功德无量,所以我称之"第一完人""第一"。
那句"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一点也不为过。
最后猜测一下,曹操作为周公粉,为什么不称帝?难道效周公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