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义乌:新兴产业集群异军突起的逻辑

现象级义乌:新兴产业集群异军突起的逻辑
2024年01月19日 09:30 华略智库

作者:调查评估部研究员 王倩、刘俊言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市,近年来通过确立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无中生有”打造了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了半导体、生命健康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义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达79.3%,增速远高于浙江省(12.0%)、金华市(38.4%)平均水平。义乌开展产业布局、精准招商、培育扶持的经验方法,值得总结梳理和学习借鉴。

全文4884字,阅读约13分钟

因“世界小商品之都”而闻名世界,到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过半,义乌是如何拉长板、补短板,“点石成金”培育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生命健康等新支柱产业集群的?让我们一起解读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兴产业发展新传奇。

图1:义乌小商品市场

科学部署,抓好顶层规划设计

为加快推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义乌市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信息光电、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生命健康四大新支柱产业,建设“世界光明之都”“绿色动力小镇”两大产业平台,着力打造国家光伏产品智造基地、智能显示产业集聚高地和全球规模领先的汽车动力生产基地,争取到2025年,全市智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规模超1000亿元,芯片及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规模超500亿元,医疗健康产业集群超150亿元。

此外,根据《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义乌市苏溪镇作为光伏光电企业集聚的光源科技小镇,将重点发展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加快引入重大LED产业项目、太阳能电池基础件项目,着力打造万亩千亿和全球领先的光电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浙中区域乃至全省光电光伏产业、半导体产业发展。

图2:光源科技小镇

2022年,义乌市又出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细化“4+X”制造业集群培育政策,即聚焦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生命健康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从财政支持政策集成、产业基金引导、金融支持服务、土地要素供给、工业用地更新、人才培育招引、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等七大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22万元/亩。

该政策在拓展产业空间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例如,明确提出工业用地占全年出让土地的比例不少于30%,用于“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新增工业用地占比不少于50%;整治低效工业企业用地5000亩以上,整治集中连片低效区块2个以上。又如,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提容升级,加速推动工业设备上楼,对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且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可试点将容积率提高至4.0。此外,在强化产业基金引导方面,提出通过发挥总规模35亿元的母基金和总规模100亿元以上各类子基金的招大引强作用,持续推进“4+X”产业链招大项目、投好项目,支持义乌市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

招大引强,抓好重大项目落地

义乌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以“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打造一个新的高端产业集群”为发展思路,通过设备补助、研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瞄准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

在信息光电领域,义乌引进爱旭太阳能项目后,产生的磁吸效应进一步吸引了上下游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项目落地,光伏产业“滚雪球”效应显现。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义乌市光伏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已达650亿元,超过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占整个浙江省光伏产业产值超30%。

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义乌先后引进了锋锐发动机、英伦新能源整车、吉利发动机、DHT专用混动变速器及动力总成制造总部等项目。2022年更是引进了全球锂电池领域领军企业、全产业链一体化链主型企业—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投资高达213亿元),该项目是义乌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50亿元,拉动配套产业投资近200亿元,为义乌市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先进制造基地筑造扎实基础。

图3:欣旺达动力义乌基地

图4:欣旺达动力义乌基地产品下线交付仪式

芯片半导体及智能终端领域,在引进LED芯片领域全球排名第二的华灿光电后,义乌又相继招引落地了瑞丰光电、木林森、彩易达、宏禧等一批下游封装、终端应用企业。近年来,已累计引进半导体产业链项目近20个,协议总投资近300亿元,半导体产业链初具雏形。

科创引领,抓好重大平台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2021年,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原国家级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义乌信息光电高新区)正式设立,目前已建成光源科技小镇、绿色动力小镇两座省级特色小镇,省级智能显示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以及义乌科创园、高层次人才创业园、芯片产业园等一批高品质产业平台,为义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图5: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

光源科技小镇已成立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全球光电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华灿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创载体,小镇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接近1600件。此外,小镇还拥有5个双创平台、1个省级双创团队以及16家研发机构,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

图6:光源科技小镇

绿色动力小镇由义乌市与吉利集团携手打造,重点布局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及衍生产业项目,拥有义乌市级研发中心——锋锐发动机研究开发中心。截至2022年底,小镇已引进10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超600亿元。2023年9月,吉利集团再次投资布局百亿级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为“绿色动力小镇”增添强劲动力。同时,义乌倾力打造院士智创服务中心,构筑院士专家人才新高地,为义乌产业转型、企业发展提供顶尖智力支撑。截至2023年9月底,义乌“浙江院士之家”已有248位院士资料入库,进驻院士57人。

图7:绿色动力小镇

除此之外,义乌市充分发挥市场丰富的小商品品类、完善的供应链协同网络、稳定的市场贸易生态关系、自由贸易规则先行先试等优势,在2023年3月打造了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市场,吸引各类新能源系列产品经营主体超260户,涵盖光伏组件、储能系统等众多品类,业务市场主要辐射中东、非洲、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地区国家。未来,新能源产品市场将依托强大的产品研发及外贸服务优势,着力打造全球首个新能源系列产品一站式采购平台,力争成为义乌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图8: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新能源产品市场开业仪式

发挥优势,抓好物流交通网络

光伏作为新能源发电增长最快产业赛道,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60%,Top10品牌组件出货量合计超过168GW。作为“大进大出”的产品,光伏组件的物流成本是光伏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支出(据相关测算,运载1GW组件需要用到2000辆大货车)。

义乌市充分运用其作为“世界超市”,人流、信息流、物流高度集聚等优势,构建集公路、航空、轨道、邮路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面向全球、覆盖中国,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网络,有效解决企业光伏产品运输量大、控制物流成本的难题。以晶科能源为例,公司在义乌设置基地后,公司出口光伏组件每年可以节省1~2亿元的物流费用。

数据显示,义乌是中国高速出口最多、高快路网功能最完善的县市之一,基本实现境内“15分钟上高速”。铁路方面,“义新欧”中欧班列已开通18个方向的点对点国际铁路货运直达班列线路,可辐射沿线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特别是义乌与宁波舟山港实现了海铁联运,2022年7月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中国电建”号光伏专列顺利开行,这趟定制化的海铁联运专列为中国电建集团缅甸中部光伏群项目夯实了运力。

图9: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中国电建号”光伏专列

要素保障,抓好营商环境优化

近年来,义乌市先后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汇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不仅及时疏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更在人才、技术、企业扶持等方面不断升级加码,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吸引更多企业来义投资兴业。

例如,在企业扶持方面,义乌探索实施施工许可承诺制发证,晶澳科技项目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仅用时142天;天合光能一期4GW基建和设备进场用时112天,二期4GW建成投产用时更是缩短至99天;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从签约到进场施工仅用56天。

在技术改造方面,义乌对生产设备投资额50万(含)-2000万元(含)部分按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2000万元-5000万元(含)部分按12%给予补助,5000万元以上部分按18%给予补助;亩产效益综合评价A类企业在上述补助标准基础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

在人才奖补方面,从实习补贴、租房补贴,到生活补贴、购房补贴,义乌已逐步形成“零成本”“零负担”的就业创业新生态;从大专生到本科生再到省部级以上领军人才都有一次性购房补助,最低20万元,最高140万元。2022年义乌新引进大学生4.5万名,居全省第二,2023年已引进大学生超2.3万名,为光电、电商等优质产业补充实习大学生超1万名。此外,义乌市还明确提出了“以纳税额”多少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新举措。

专栏:“以纳税额”作为人才评价标准

义乌市创新推出以纳税额为主要指标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适用于评价义乌市域范围内从事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的专业人才,其中有关纳税额的申报条件包括:

跨境金融高层次人才:上一年度缴纳个人所得税50万元以上,或任职董监高、首席或重点企业相关岗位期间年均缴纳个人所得税40万元以上。

跨境物流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及关联企业上一年度企业所得税200万元以上。

跨境电商高层次人才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上一年度纳税总额超300万元的跨境电商销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管理者;2.上一年度缴纳个人所得税25万元以上的跨境电商销售团队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1月7日,“2023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榜单发布,义乌位居榜单第九位,较去年前移2个位次,紧追晋江市(第五位)、太仓市(第六位)、江阴市(第七位),上升的排名背后,折射出义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加快释放发展潜能的付出与努力。

借鉴义乌经验,实现新兴支柱产业崛起

目前,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等百强县市,作为国内的先进制造业高地,普遍面临新旧动能转换较慢拖累经济发展后劲、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等困境,亟待培育壮大一批新支柱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形成多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根据义乌市布局发展新兴支柱产业的经验举措,针对百强县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链式招引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按照“龙头大项目+配套保障+链式拓展”的发展路径,紧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行顶格服务企业机制,全力招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抓住重点环节和缺失环节,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引入一批高潜力企业落户。招才引智支撑新兴产业升级。按照“领军人物+大平台+技术团队+项目孵化”的发展路径,强化领军人才、核心团队引领及创新驱动作用,加快落地一批创新实验室、双创载体,增强科研平台策源功能。聚焦新兴制造业关键技术领域,制定急需人才、青年人才招引目录,设立按照纳税额为标准的人才评价标准,鼓励企业利用自有资源、自身标准引进相关团队或高层次人才。资本集聚推动新兴产业壮大。深入落实中央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除直接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以外,采用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性保险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研发攻关,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盘活土地拓展新兴产业空间。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提质扩容,探索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坚持连片开发、专业运营,突出招商、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利用效率和开发质量。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