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伟业调查评估研究院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
深度精准的决策内参,是提高领导决策能力、减少决策调研成本、汇聚高端要素资源的重要武器。但在数字化普及、自媒体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最快获取最需要的信息数据,成为当下最具挑战的难题。为深度穿透时代主题,华略智库隆重推出首参序列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最热点、最新鲜、最深刻的内参服务,让各级领导看我想看,知我想知,定期获取高质量、精深度的决策服务。此为第四期《应用场景招商:领军城市最新布局和政策》!
全文4380字,阅读约11分钟
本期头条
应用场景招商:领军城市最新布局和政策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全面打开新兴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空间。为此今年开春以来,上海、合肥、杭州、深圳、成都、北京等国内领先城市纷纷把策划超级应用场景作为招商引资的战略举措,首次推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全生命周期场景孵化机制、超级应用场景基金、应用场景首创首办机制、“场景供应+合作采购”模式等,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招商引智、集聚发展持续赋能。
策划超级应用场景
今年以来,国内领军城市全面迎合人工智能大潮流时代,大力打造“超级应用场景”,持续盘活场景创新资源,加速首创性、变革性战略新产品的广泛应用进程,有力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发展。
在这方面,广州南沙区发布《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依托明珠湾灵山岛尖建设,以商业化运行为核心,全面开放道路、空域、水域、地下空间,引入各类智能无人技术和无人装备,围绕协同平台、数字底座、空中交通、物流配送等方向,打造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同时,围绕工业生产、公共服务和农林植保等场景,挖掘一批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及无人设备协同应用场景机会,吸引无人技术、产品在南沙率先验证、示范和迭代。
合肥打造了“低空经济”“骆岗公园科创城市会客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全域开放”等一批极具带动性与广泛覆盖面的超级场景,搭建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测试场”和“试验台”。举个例子,在低空经济领域,合肥将前民航骆岗机场(2013年5月停用)改造成骆岗公园,利用原有跑道设施、空域条件等开展低空经济超级场景建设,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亿航智能、零重力、中航金城、迅蚁科技等110多家低空经济企业,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上海临港新片区聚焦民生与行业痛点,发布“探路先锋-Pathfinder”十个智能网联汽车超级应用场景,并向全社会发榜首批“车易行”“随心乘”“箱联运”“疏客流”“大数据”5个场景。这些超级应用场景技术集成度高、公众显示度亮、行业影响力大、出行体验感强,有力地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与集聚。如“车易行”场景以打通车道级导航、区域级诱导、车位级导航全链条服务为目标,启动G2/G3级智慧场库、AGV停车、自动智能充电试点建设,全面整合高精地图、停车运营管理及一体化导航等系统,形成“畅行临港,无忧停车”的驾车新体验。目前,临港新片区已集聚均胜电子、华域汽车、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旭升股份等众多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
加强企业孵化裂变
领军城市积极为企业新技术拓展市场提供实验空间,为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孵化平台。
在这方面,成都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场景应用实验室,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构建“城市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标杆场景”的全生命周期场景孵化机制(其中,创新应用实验室侧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侧重场景商业模式验证、模型评估等),对符合条件的实验室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直投支持,支持企业加快研制面向未来场景的创新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
杭州则将整个城市本身作为“场景实验室”,在“幸会·杭州”平台定期发布未来场景清单,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开放公共资源,同时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文化科技企业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推动形成“一技术多场景”的裂变效应。例如,最近红到发紫的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就是通过中标良渚遗址数字化保护项目,获得政府50%的研发补贴,并成功将相关技术方案复制到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青岛在2021年便聚焦人工智能、基因抗体、空天技术、深海装备等新兴未来产业领域,在全省率先启动场景应用实验室建设,为先进技术适配价值更高的应用场景。同时,青岛还甘当“企业合伙人”,设立全国场景领域首只股权投资资金“场景金”,择优对实验室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股权投资,解决其资金问题。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累计下达“场景金”3500万元,为5家实验室依托企业提供股权投资23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跟投超2.2亿元。
组建场景创新联盟
领军城市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龙头企业,鼓励其开展场景创新,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实现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
在这方面,上海浦东新区在张江模力社区启用全国第一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联合华为鸿蒙、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领军企业和高校团队,探索建立涵盖具身运动、具身操作、具身调度与监督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操作系统,以虚实融合场景牵引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突破,加快其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进程。
北京经开区落地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搭建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小米、优必选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速构筑人形机器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综合体,吸引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打造集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场景示范、产业集聚于一体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区。目前,北京经开区已集聚具身智能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
成都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参与场景创新,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支持成都欧澎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联合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锦小智”,共建四川地区首个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学院,推动双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锦小智”深度融入课程体系,打造虚实结合的智慧教学场景。
完善场景创新机制
领军城市积极探索创新场景开放体制机制,调动政府和市场的积极性,着力把场景创新工作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点。
在这方面,深圳探索把整个国资系统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全面梳理和充分开发所有可能的应用场景,并与民营科技企业深度联动,充分结合国企的稳定性与场景资源和民企的敏捷创新能力,形成“国企搭台、民企创新”的模式。例如,深圳机场集团、深业集团、巴士集团分别与普渡科技、肯綮科技、商汤科技等科技新锐“牵手”,在“机场自动驾驶代步机器人项目”“智能康养项目”“自动驾驶公交车项目”开展合作。
合肥通过征集并发布机会清单与能力清单(其中,机会清单告诉企业“合肥要什么”,让企业全面、及时掌握合肥发展机遇;能力清单则回答“合肥有什么”,充分体现合肥的产业优势),持续敞开场景资源的大门。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撬动作用,以“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为主体,联合市区两级国资平台,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公司,统筹全市场景资源,集成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算力等要素,累计为1200多家企业提供场景创新服务。
成都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新设立“场景创新部”,组建专业力量进行实体化办公,并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组建场景工作小组,形成涵盖全市重点产业链、市级行业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区(市)县的场景创新工作力量。同时,以四川天府新区环兴隆湖区域为重点,通过设备采购租赁、商业化运营、采购解决方案等合作模式,形成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智慧交通五个领域的20个应用场景。
强化场景政策支持
领军城市持续强化场景创新和场景开放支持政策、资金保障,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这方面,珠海发布《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民营企业参与场景创新合作三条路径。其中,政府采购路径强化对“首台套”的支持,研究建立合作创新政府采购制度,对于目前市场上没有的、需要研发的创新产品,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由采购单位从研发环节提前介入,先购买研发服务,再购买研发产品。科技立项路径则是在科技创新专项中设立创新应用场景专题,对应用场景开放部门推荐的项目,经科技部门评审后可通过立项等非政府采购方式实施,支持创新机构和团队参与珠海创新应用场景的设计和建设。股权直投路径以国企为持股平台,通过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以股权直投的方式投向创新应用场景建设,为创新型企业进行资本赋能。
合肥印发《开展国有企业场景应用创新试点的工作办法》,将轨道集团、百大集团、热电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公交集团、国风新材、建投集团8家国有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提出要通过设立容错免责机制、建立场景资金保险池等一系列措施,为试点国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推动场景资源释放,给予新科技产品应用空间,赋能全市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
北京施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从法律层面进一步保障了全市应用场景工作机制。如在创新监管机制方面,按照包容审慎原则创新监管机制,支持创新主体在可控范围内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应用试验,为应用场景的探索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监管环境。在促进产品和服务应用方面,采用政府首购、订购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为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市场机会,降低创新主体的市场风险,鼓励其积极参与应用场景建设和开发。在此框架下,北京国资委已先后组织发布3批300多项国企应用场景,全力激发各领域场景创新动能。
对各地场景创新的借鉴
在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加速背景下,加快场景创新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议各地要学习借鉴领军城市的经验举措,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创新赋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
1.挖掘本地优势,明确场景需求内容。建议各地深入调研本地的产业基础、城市建设需求、民生服务痛点等,主动谋划具有示范性和市场潜力的应用场景(如,某地旅游资源丰富,便可以开发景区智能导览、虚拟旅游体验等智慧旅游场景)。建立并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列明场景介绍、需求内容、征集对象、联系方式等,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清单内容,保持清单时效性和吸引力。
2.整合场景能力,推动供需双方对接。建议各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场景“双找”工作,聚力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推进全领域、全市域、全流程场景创新。同时,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多方协同的合作模式,政府搭建平台,发布应用场景需求清单;企业根据自身技术和产品优势参与场景投标,提供解决方案;科研机构提供技术研发和人才支持,共同推动场景落地,持续完善“需求-创新-研发-熟化-推广”场景孵化链条。
3.加强配套建设,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建议各地在开放应用场景的同时,更要注重场景的建设和配套服务。一方面,加大对场景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为自动驾驶场景建设智能道路设施、通信基站等;另一方面,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人才保障等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应用实验室,促进应用场景项目落地。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场景应用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场景的安全、有序运行。
4.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议各地要推动政府职能实现从“给政策优惠”到“给场景机会”的转变,将场景创新纳入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把应用场景当作新型政策工具,并实施更宽容审慎的监管机制。同时,聚焦未来产业新赛道,开放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场景,通过政策调整、放宽市场准入等方式,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联合开发应用场景;谋划打造应用场景创新示范区,形成特色品牌和发展模式。
*ps:上海华略智库公众号后台回复“华略首参”,即可阅读该系列其他期内容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