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的免疫力足够强大,是否能够彻底免疫所有外来疾病?”在某知名知识网站上,有一提问颇有意思,底下的答复亦众说纷纭。
回到肿瘤患者圈子,的确有不少人寄希望于用灵芝、人参等珍贵药材提高免疫力,以对抗疾病,但其效果却因人而异。究其原因,这与人体免疫力的本质息息相关。
“我们不能笼统地谈‘提高免疫力就能抗肿瘤’,这个概念以及做法都不太准确。”在接受广东卫生在线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如是说。
如何知己知彼,精准提高抗肿瘤免疫力?近日,宋尔卫院士在Trends in Immunology杂志发表的综述中提出效应免疫细胞布控(Effector Immune Cell Deployment,EICD)的概念,揭示了“冷”“热”肿瘤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为评估抗肿瘤免疫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了肿瘤的免疫诊断,有助于制定精准的免疫治疗策略。
盲目地提高免疫力≠精准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力,本质上指的是免疫系统特异地识别自己,清除异己,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疾病侵扰的能力。但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具有特异性的,对不同的外来物质有不同的响应,就像“定向导弹”,用于抗细菌、病毒感染的免疫力不能用来抗肿瘤。
此外,“导弹”火力的强弱影响了疾病的进展——火力太弱,无法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而火力过猛,则会敌我不分,导致皮肌炎、间质性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要杀伤肿瘤,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需要认识肿瘤细胞;二是它要被激活。认识即是‘弹头’,激活相当于‘弹药’,让它能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宋尔卫院士生动地解释,肿瘤患者食用灵芝后所产生的免疫力,并无法准确识别肿瘤细胞,自然而然无法准确抗肿瘤。
宋尔卫团队正建立诊断系统可客观地评估抗肿瘤免疫力强弱
近年来,“冷热肿瘤”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临床医生用来评估抗肿瘤免疫力强弱的方法之一。一般认为,“冷肿瘤”表现为肿瘤中较少或者没有T细胞的浸润,这类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且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相对应的,富含T细胞浸润的“热肿瘤”对免疫治疗敏感,具有较好的预后和生存。
然而上述概念是不完整的。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中浸润的T细胞大部分只是“旁观者”,并没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种种因素都导致现有的诊断无法真实评估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那么,该如何客观地评估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的强弱?针对这一难题,宋尔卫院士提出的EICD概念,指的是效应免疫细胞在淋巴结、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启动、激活、循环、募集、浸润和生存。其中,效应免疫细胞包括适应性免疫的T细胞和天然免疫的NK细胞,即能消灭肿瘤的免疫细胞。
▲“效应免疫细胞布阵”(Effector immune cell deployment, EICD)是准确定义冷热肿瘤的重要指标,将催生出一套肿瘤免疫诊断系统,从而指导临床精准免疫治疗策略选择。
宋尔卫院士透露,团队成员苏士成教授正建立一个肿瘤免疫的诊断系统,即通过外周血、检测肿瘤标本,客观地评估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力。“这不仅可以定量地告诉患者,他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力的强弱,还能在未来指导临床如何提高抗肿瘤免疫力,如何干预治疗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设计药物去抑制或者增强靶点,就能提高所谓的EICD,达到消灭癌细胞的目的。”
EICD概念适用于所有癌种的各个阶段
无论是实体肿瘤亦或是血液系统肿瘤,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是肿瘤细胞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斗争的过程。“EICD概念不仅适用于乳腺癌、肺癌,它对任何一个瘤种都是适用的。更重要的是,EICD可为患者是否适用免疫治疗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免疫编辑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随着恶性肿瘤的进展,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互作可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以及“免疫逃逸”三个不同的阶段。
宋尔卫院士团队相信,在未来,基于EICD机制对肿瘤的免疫表型进行精准诊断,进而筛选新的治疗靶点,并针对具体的靶点采取特定的治疗措施,使“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再联合免疫检查点疗法,将有助于强化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力,大大提高患者的癌症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最大限度获得临床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EICD不仅适用于患病人群,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通过检测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基因突变,检测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性,有助于评估机体免疫系统是否健康运转,预测健康人群患癌风险、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记者 |周艳梅
编辑 | 吴秋秋 责编 | 张秀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