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建业总裁换人内幕

董小姐|建业总裁换人内幕
2022年02月16日 21:11 一勺言魔法袋

二月刚过去一半,建业消息频频传出,先是管理架构三级变两级,取消大区,这几天又一口气换上三位CEO,把各子公司总部合并。

一批人起立坐下,应声而动。

各家房企「折腾」进行时,本不稀奇。但是,董小姐了解越多,越发觉个中脉络线索,值得琢磨。

作为中原楼市最有代表性的公司,「河南王」建业的一系列动作,都很有深意。

聊聊我看到的这一波建业换人故事吧。

1、中高层的变化还未结束。

官宣大区取消和总裁换人后,董小姐了解到,目前,原建业地产五位大区总裁的职位随即变化,不仅如此,这两天,建业地产还更新了接近一半的城市总。

在此之前,建业地产之前分为五大区,分别是,中部、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

被撤销的五位大区总,现在面临新的岗位安置。他们基本都是在建业待了几十年的老臣,忠诚度高。如今,有的去集团兼职,有的继续掌管实权,有的则有职无权。

其中,坐镇中部大区的杨明耀擢升建业地产CEO,原西部大区总史书山上任建业新生活CEO,原北部大区总康晓敏任地产常务副总裁兼郑州城市总,原南部大区总康凯和东部大区总刘大勇,目前暂无具体分工。

城市总队伍也在悄悄变化。

董小姐发现,这几天,有近一半的建业地产城市总岗位有变动。涉及到的城市总有的是因为年纪大了,有的是业绩不佳,有的是一直干的不温不火,有的则资历欠缺。

更新的城市总队伍,大多是在一线厮杀过的少壮派。

无论如何,今日建业,人才梯队清点才刚刚开始,人是最核心的变量。

对每个职业经理人来说,前面都是未知数,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2、袁旭俊的使命

准确的说,董小姐更关心的是,王俊担任建业地产CEO的位置还不到一年,为什么早早卸任?

这个动作,也许可以看出胡葆森挑选地产总裁的口味,一直在变。

问了很多建业的朋友,大家对CEO王俊过去一年,在公司管治方面的感触都不算太深。

与他的前任相比,王俊的掌舵风格并不明显。

王俊投行出身,加入建业之前,他的上一份工作在摩根士丹利。过去11个月,在建业,他的核心角色更多是在资本牵引上发挥一些作用。

某种程度上,过去一年,更像建业地产总裁的是老板胡葆森自己。他亲自下场,比过去存在感更高了,关键时刻,还会直接召开内部经营会。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不得不提到,上一任建业地产CEO袁旭俊。

袁旭俊在建业CEO位置上做了四年(2017年3月—2021年3月),他之前是22年的「老万科」,来到建业以后,开疆拓土,引进万科的管理模式,启动了跟投制度,肉眼眼见的公司变化是:

1,建业四年销售规模翻了3倍多,从300亿冲到1000亿以上;

2,几乎完成了河南省会、地级市和县城的全覆盖;

3,抓住了河南城镇化棚改高峰的大红利;

4,推动了建业的品牌输出,轻重资产并举。

不过,袁旭俊和胡老板,在公司治理理念上,依然有分歧。

过去数年,建业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人才梯队没有根本性改变,依然还是以河南人为主,和一二线城市的人才接轨比较少。

因此,董小姐常听人说,「从人才策略上看,建业是一家比较内卷的公司。」

从务实的角度看,建业的主场是在河南,人才本地化无可厚非。但是,从走出河南的角度看,建业的人才特征,是它外拓的障碍,不足以支撑它的「走出河南」。

为了扩大规模,袁旭俊在任时,建业扩张也相对激进,导致一些项目的利润把控不过关。

尽管,这类项目里面也有一些老板情怀分的影响。

建业的朋友说,胡葆森过去对文旅业务有很多坚持,愿意为情怀买单。但是,袁旭俊任总裁时,对文旅业务一直是不建议的态度,他尤其反对为了情怀去拿地,更希望公司快速扩张,变成全国化房企。而胡老板更多还是倾向于向河南周边扩展的态度。

总体上,可以说,袁旭俊完成了他在建业的阶段性使命。

同时,他可能也让胡葆森意识到,公司始终是自己的,作为老板,找人贯彻、执行自己企业主张的重要性。

3、王俊的难题

袁旭俊离任后,胡葆森选择了投行出身的王俊接班。

王俊相比袁旭俊,管理更加温和,善于资本运作,讲话用词都比较性感,是标准的咨询型人才,也更像一个老板代言人角色。

2021年初,总裁王俊所面临的局面是,治疗建业的大公司病,尤其是解决利润下降的问题。

不过据说,他私底下也曾经想把公司规模在前任基础上,再翻一番。

但是,巩固利润的主张在遭遇去年市场急转直下后,并没有真正推行下去。

过去一年,为了现金流,建业在一些项目上打折出清,降价走量,利润仍旧第一个被波及。

建业有五个大区,每个大区公司都配了建业旗下四个上市公司的分部做支撑,目的是做实大区管理责任制,在河南加强内部协同。

建业内部的声音说,当时他们曾经想让大区成为「小集团」,盈亏自负,用它们来覆盖周围临近省份的地级市。

然而,去年一年,暴雨袭击,疫情影响,市场下行,河南本土房地产市场遭遇重创,这一构想再打折扣。

「过去,集团更像一个军师。」建业地产的朋友告诉董小姐,之前,决策和责任都放在大区,集团更多负责拿地的咨询和现金的调拨等等。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和尺度就很大。

2021年,在有的大区,一些项目投资报到集团的时候,集团虽然也会提建议、做终审,但最后还是会以大区意见为主,个别地方感受集团的管控并不深。

不过,也有个别区域表示说,虽然,集团放权给了大区,但是,胡老板一直没有放弃强管控,尤其在回款和人事安排上。

王俊在任时,五个大区跑着跑着,为了维持明面上的业绩和现金流要求,对一些项目的利润都有所牺牲,而且管控不够严密。

后果层层叠加后,就带来了今日的改革:大区被取消,总裁换人,人员起立坐下,要砍掉一些项目,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公司,利润被重新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不少建业的朋友反馈说,建业还做了很多不盈利的高额投入,杂技小镇,各种五星级酒店,商业、文旅综合体,在一些地市,还接手了5A级景区及配套,对利润杀伤很大。

王俊让出了地产集团总裁的位置,接班人杨明耀是建业老人,执行力和创新力有口皆碑。

老人坐镇,老板心里有底,更具备行动力和目标感。怎么将老板的初心执行的更彻底、更到位,或许是他下一步的任务清单。

以及,「一切要向利润看齐」。

当然了,这里插一句,王俊依然还在建业集团的高管序列里。

4、建业为什么着急了?

建业今日组织大调整,与市场有莫大关系。而市场如此,有一个导火索,居然可能跟恒大有关。

据董小姐观察,恒大过去一系列的降价销售动作,导致建业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被动,也可能间接促成了这次大变革。

恒大感受到压力时,很快就在三四五线城市全面降价出清,而在河南,这一举动直接冲击了同在河南三四五线下沉的建业。

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必然影响。

这里插一句,恒大和碧桂园在拿地的时候,在很多三四五线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会彼此避开、错位,投资时,彼此视对方为风险项。恒大去的地方,碧桂园基本不去,碧桂园去的地方,恒大也尽量避免。

因此,在去年前后,恒大一系列促销动作之时,对碧桂园的挫伤,就小于那些在三四五线布局的各地本土房企。

加上,建业一直走省域化战略,子弹集中在一个篮子里,当去年撞上本土市场风雨飘摇时,这种单一战略选择的风险,就更容易暴露。

过去多年,建业坚持深耕河南全境,赞助河南足球队,打造足球名片,参与棚改,在河南三四线低价拿地,业主忠诚度很高,在一个全省住宅均价6000元的河南,是千亿俱乐部里非常有看点的一家房企。

业内人称「河南王」,它有80%的业绩来自于河南的三四五线城市。

河南市场2013年以后进入爆发期,以郑州爆发为核心,此后河南大规模的基建、城中村改造,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2016—2017年前后,随着大量的外来房企涌向郑州,涌入河南,不少河南本土房企觉得拿地成本越来越高,看到大本营被侵蚀的风险,就动了全国化的心思。比如绿都、康桥等等。

相比之下,建业的出走步伐慢了一拍,相对滞后,动作也没有那么坚决。

从结果看,建业出走成绩一般,目前河南境外业绩只占1.42%。这又反过来迫使公司回头,继续深耕大本营。

去年年初,胡葆森还说,建业要走出河南,走向大中原。但是现在,据说,他已经不再提往外走的任何话题了。

等到大本营遭受政策环境、市场冲击后,降温明显,建业又缺少可以对冲业绩的安全地带。

这时,就只有瘦身、熬过寒冬这一个选项了。

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开发商在做的事情。

扁平化架构现在成了公司管治的香饽饽。它的被推崇,正是过去数年对中国房地产公司吹气球式膨胀起来的最佳反击。

牛市时代,房企常常在架构上叠床架屋,「大公司=更多人」的理念,深入老板人心,也人为制造了很多职业经理人的晋升空间。

简单来说,此刻,很多房地产公司已经养不起那么多人了。

扁平化的本质就是,缩短管理层级,下沉到一线,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能快速反应。

但是,对此时此刻的地产从业者而言,这个中性管理动作,却往往意味着,大量的人要离开舒适区,原有岗位,甚至所在的公司。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2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一个个历史决策的后果,有时由他们自己承担,有时由你我承担。

但是,政策已经见底,信心还在筑底,希望大家都会迎来一个还算不错的202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