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 | IPO账单里的对决

一勺言 | IPO账单里的对决
2022年09月26日 18:18 一勺言魔法袋

定价49.35港元,25倍PE,约530亿元市值,筹资57亿港元。

以此为起点,万物云本周四正式上市。

起步之际,它迎头碰上两个最新的背景:

1,物管行业已经完成了最初上市的去魅与投资者启蒙,投资对象从稀缺到过剩,有的泡沫边缘化,有的概念加身,市值反超。

2,赖以寄身的地产开发行业依然还在谷底徘徊,对物管行业输送了很多冷气,让它的估值从高位回归冷静。

这是一个迟到的IPO,这也是一个很见胆量的IPO。

虽然基石投资者身份显赫,但是大家都禁不住议论它的运气。

在估值的寒冬上市,不管是偶像遇冷,还是地产行业不给力,导致所有产业链故事都被打了折扣,我得承认,这些观点都能逻辑自洽,各有证据。

但是,我们不能错过从这宗明星IPO里读取本质的最佳机会。

过去两年,物业行业陷入了一个迷思:上市对物业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

回答不好这个问题,很多共识是无法在全行业建立起来的。

没有共识,就没有讨论的基准与结论,只会有关于价格与市值非常虚幻的争吵。

我的观点很直接。

上市应该意味着,不能够肆无忌惮地进行关联交易了。你敢输送,我就敢卖出。

上市应该意味着,吹的牛逼要在晾晒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诺有人监督记录,你不兑现,我就打折。

上市应该意味着,再激动人心的故事都一定有价格。核心竞争力一旦量化出来,成色足不足,一目了然。

过去24个月里,我们看到了最多数量的物业公司上市,也一起经历了倒V型过山车。

它们幸福于:

估值情绪的集体抬升,融资盛宴,熙熙攘攘,满脸通红。市值超越母公司的激动人心,溢于言表。

同时,它们也受困于:

估值情绪的集体塌陷,左右手互倒被追责,商业模式被各种指标翻来覆去地解剖,口号再动听,一旦慌不择路,轻易地就卖掉了未来。

如果回答好这个问题,再来看IPO对万物云的意义,答案与结论就会穿越眼前的迷雾,进入到一个更高阶的层面:

「作为一个预付费的服务行业,物管本不是一个缺钱的行业,也不应该是一个为融资而IPO的行业,它的上市资本化,应该是一个轻资产的服务行业,为了构建出更高的服务门槛与竞争力而进行的股权融资。」

融资是为了把钱花在最有想象空间的地方,而不是存起来,再转移给大股东。

好公司把上市当做起点与加油站,坏公司把上市当做终点与提款机。

反过来说,一个物业公司的IPO,值得不值得你买单,应该要看它的募资款,投入到哪里?

万物云看来想做一个物业好人。一个关键细节是,它非常耐心地披露了它未来的预算账本。

它甚至把分配比例细化到了5%与6%这样的程度,一点都不惧怕,未来有人较真,承诺的痕迹就在字里行间。

老实说,我都很少见到这样的预算台账。

多数IPO,无论房企,SaaS,物管,还是非地产公司,很多都是以20%的刻度来书写承诺,权重最大的那部分投向,不是并购,就是暧昧不堪的补充流动资金。

万物云选择把最大的一笔花销,35%放在街道战略,把第二大的花销25%放在了数字化。

10%留给了人才。留给一般营运用途的也只有10%。

这笔预算账之所以可信,有一个核心特征:它的资金安排,表现出与万物云的核心战术非常高的契合度。

以至于你不得不相信,如此精打细算的背后,一定有一场观赏性与激烈程度等量齐观的竞赛,正在等着你我他。

万物云IPO的故事,可以被我简化为三件事。

第一,走出母公司住宅业务的荫蔽,去大海里游泳。

第二,到城市里去,进行城市巷战,各种业态一揽子服务。

第三,用数字化武装各个业务场景。

万物云的57亿港元上市融资,精准覆盖了这三条路线。

超过8.5亿,带资入场,用来增强万物云从业委会和独立第三方获取新项目的竞争力。其中,5亿用于智能软硬件的投入,3亿多用于设施及公区的翻新。

它针对的正是走出万科,去存量物业海洋里游泳。

超过20亿,聚焦浓度战略,推动万物云街道。其中,近3亿还用来收购5-15家相关公司,近3亿元收购15家城市项目。

它针对的是万物云的城市巷战。

占比25%的融资将被花费在各种数字化的解决方案里。账本明确列出,5%是硬件,5%是算法,5%是社区与城市空间,最后10%是办公、产业园与商业空间等。

这个思路清晰的账单,令万物云未来的画面感同样清晰地跃然纸上,也让这封致业主信里的智慧物业服务场景更有支撑。

在这个账单面前,你会觉得,万物云的过往形象受到了它幽默的CEO朱保全侃侃而谈行业理念的干扰,其实,它不仅是一个愿意从底层思考物业本质的文科男,它的底色可能还是一间理工科男。

没有废话,没有渲染,像一个理工科人,以理服人,等待你买单。

我很佩服大宝总的花钱之道。

尤其是那笔涉资8.5亿的带资入场。它不仅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战术意图,而且,它还回答了一个物管行业致命的难题。

那就是,在地产行业交付规模下降、不确定性增强的当下,未来万物云服务面积的增长从何而来?

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物管行业在市值端与业务端最大的集体确定性就是,来自母公司的交付面积不断增长。

但是,这个逻辑与信仰,在这一波行业集体出险中,被打破或削弱。为了维持住这个最大的确定性,下一步,存量社区的争夺,将毫无悬念地上演。

也就是说,谁对业主好,谁有能力对业主好,谁更能捍卫业主资产保值增值,谁就会赢下一个又一个社区。

这笔钱之所以出现在台账里,意义就在这里兑现,无关情怀。

万物云的台账故事,显著区别于上一个阶段的物业剧情。

虽然华润万象生活是目前市盈率最高的物管代表,但是,我始终认为,碧桂园服务与万物云更代表了未来。

在过去几年里,它们也代言了物管行业的路线之争。

碧桂园服务当年的IPO虽然零融资,但是上市后,它把融到的300亿港元都投入到并购中,这是时代的红利,它围绕并购而来的场景,发育自己的生态体系。

万物云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它用数字化来武装自己,把超越任何同行的资源投入到城市、街道战略上,并开始为未来的存量争夺做准备。

它的台账故事里,8.5亿带资入场,只是水面上的投入。水面以下,它的数字化投入与城市浓度战略,也为未来的降低成本之战,埋下引线。

中国不动产市场很大,大到足以承载两种不同的策略,并驾齐驱。

如果说,碧桂园是买入他人,霸气侧漏,那么,万物云更多表现出了投资自己、厚积薄发的气质。

一放一收,一刚一软,高手对决,就是这么性感。

开发行业,谁是一哥,没有落幕,物管一哥,也刚刚开始。

目前有四个群,分别是物业,长租,地产金融投资与地产研究,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加群,请务必注明姓名,公司与职务。感谢支持一勺言

其中,关于金融与投资群,更欢迎来自AMC、物流投资与债券投资的朋友入场,我们愉快地聊天,顺便可以做点生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