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饮食建议“少寒增甘”,要“忌2、食4”,长夏不受苦

热在三伏,饮食建议“少寒增甘”,要“忌2、食4”,长夏不受苦
2024年06月28日 08:22 简食记

中国古代历法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夏至”标志着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大约在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之后,虽然日照时间开始缩短,但由于地面和大气积累的热量继续释放,气温并不会立即下降,反而会继续上升,直至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纪年、月、日、时的一种方法,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两两相配,循环使用。每个干支组合代表一天,六十天一轮回。

“三伏”的确定基于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按照干支纪日法,从夏至那天开始算起,当遇到含有“庚”字的那一天,即为初伏的开始。初伏通常为十天。第二个庚日之后十天为中伏,而末伏则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同样持续十天左右。由于中伏可能跨过两个庚日周期,有时中伏会延长至二十天,以确保整个三伏天加起来大约是一个月的时间。

三伏天不仅是一个气候概念,也深深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生活之中。在古代,人们认为三伏期间是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外散、阴寒之气易于潜伏的阶段,因此,中医提倡在这一时期进行“冬病夏治”。热在三伏,饮食建议“少寒增甘”,要“忌2、食4”,长夏不受苦

少寒增甘

少寒:指的是减少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如大量冰镇饮料、冰淇淋等。这类食物虽能暂时解暑,但过度食用易伤及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问题。

增甘:并非单纯增加糖分的摄入,而是指适量食用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南瓜、红薯、胡萝卜、玉米等,它们不仅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还有助于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

忌2

1. 忌过量冷饮:避免频繁饮用冰冷饮品,以免刺激肠胃,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引起胃部不适或感冒。

2. 忌油腻重口:夏季人体代谢加快,应减少高脂、高盐、辛辣等重口味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内脏负担,引起上火、口舌生疮等问题。

食4

1.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绿豆汤是夏日消暑的经典饮品。

2. 西瓜:含水量高,能够有效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其性凉,能解暑热,但注意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寒凉伤身。

3. 黄瓜:清脆爽口,富含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4. 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功效,适合煮粥或与其他食材搭配,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

多样化饮食:确保饮食均衡,多样化摄入各类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以满足身体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

适量饮水: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但也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分次少量饮用,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定时定量: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或空腹,减轻脾胃负担。

遵循上述饮食原则,结合适当的休息与适度运动,就能在炎炎夏日保持身体的舒适与健康,让长夏不再受苦。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