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的分化是越来越严重了,中药这条线越战越勇,创新药、CRO这条线还是弱鸡状态。昨天刚好看了日本制药巨头武田的财报,启发挺大的,今天一起和小伙伴们做个分享。
武田应该算是日本最伟大的药企了,1781年成立,妥妥的“百年老店”,同时也是全球排名前10的跨国药企。日本医药市场的发展路径跟我们很像,里面有很多可以映射的地方,通过复盘“武田模式”的财报,也能帮我们提前窥探到中国药企未来的样子。先看四组数据:
过去三年,武田的资产规模从4万亿日元快速上升到约14万亿日元,相当于翻了三倍多;营收从2万亿日元增至最高3.1万亿日元,翻1.5倍多;子公司数目从18年的130家增至21年的239家,也是翻倍;从业人数从18年的2.7万增至21年的4.7万,还是翻倍……
武田体量的迅速膨胀,靠的不是按部就班搞研发、做产品,而是一次震撼全日本的并购。2019年,武田宣布以620亿美元(相当于6万亿日元)的价格,完成对英国药企Shire的收购。当时武田的市值还不到5万亿日元,并购的资产比公司市值还大,这么大规模的“蛇吞象”式跨国并购案,在日本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以武田自身的资源,肯定是没实力吞下Shire的,所以很自然地要配套募资。通过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武田的负债规模从18财年的2万亿日元狂飙到19财年的8.7万亿日元。截止到2021年9月,武田的负债规模还有7.2万亿,占总资产比例58%。
武田在收购Shire的时候还产生了大量的商誉,占总资产比例在30%左右,这要是放在A股,已经充满浓浓的爆雷前兆气息了。不过武田的聪明之处在于,并购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的形式募集到的,利息率比较低,而且债券评级还能在标普BBB+水平,相对来说,资金面的压力已经算大大减轻了,容错空间也大。
相比之下,国内民企想做并购,自己发债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小公司,只能找银行或者其他渠道搞一些高成本的短期借款,资金压力很大。而且国内并购很多都有3-5年的业绩对赌协议,即使债务还清了,业绩不达标也会有商誉减值的风险。上周A股就有某上市公司年报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后导致亏损的案例,然后就被交易所问询了。最近是年报预披露期,小伙伴们要特别注意商誉减值地雷。
武田在并购Shire之后,一方面扩大了产品管线,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在经管、研发和生产/供应方面的内部整合,省掉了超过20亿美元的开支,同时把公司的核心业务利润率从22%做到了30%左右,最终成为全球top10的药企。
做并购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企业在融资结构、财务设计、经营管理上面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不比重新创立一家公司容易。2021年财年武田有将近2500亿日元的利息费用,占当年总收入的8%,“债老虎”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未来几年会持续存在。武田这次并购算不算成功,只有等杠杆卸下来才知道了。
一个成熟企业的发展,要么自己研究慢慢出成果,要么做大规模的外延并购。武田制药选择的是后者,我们目前主要是前者,不管哪一种,企业的发展壮大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攀过了这一座山,后面一定还有一座更高的山。
1)新能源最近回调比较厉害,部分原因是市场担心新能车补贴退坡引发需求下降。有些车企自掏腰包出台了过渡期的保价政策,而特斯拉这种腰杆硬的则是直接涨价。新能车虽然大方向不变,但是补贴退坡,更加市场化以后,行业内部也会出现分化。汇智乾坤组合中的新能源大佬挨着风口,估值回调。新能源赛道长期趋势不变,近期估值回归,如果自身有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公司估值掉到合理区间,增速也还不错,就可以看起来。
2)高盛唱多中概股,认为最严的监管时期已过加上现在绝对的低估值,2022年将会出现买入机会。不光口头唱多,高盛在去年11月的财报显示已大手笔增持阿里,新东方等多只中概股,然后就被套了。。。另外,腾讯、小米、阿里等都开启了新一轮回购计划,也算是一个乐观的信号吧。至于投资,去年被教育了那么多次,我们小散还是小额定投慢慢来吧。
3)国常会决定带量采购“提速扩面”,将常态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广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最近医药跌这么狠,估计有人又抢跑了。黄老师是小组很早就关注的基金经理,过往以长期成长策略跑出了大牛业绩,特点是深度调研+长期持有,持股集中度较高,这次特意邀请黄老师聊聊以科技为代表的成长赛道,大伙可以在公众号里参与预约~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也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搬砖小组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