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溥 (1880—1930) , 湖南茶陵人, 字祖庵, 号畏三。谭延闿自幼出生于官宦世家, 以文名, 擅书法。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都督兼湘军总司令。二次革命时宣布湖南独立。护国运动时, 参与南方护国之师, 复为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1922年2月, 投南方孙中山, 后在大元帅府大本营任职。同年7月, 在孙中山的支持下, 继任广州国民政府任命的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 与北洋政府任命的赵恒惕 (湖南省长、湘军总司令) 南北对峙开战。1925年孙中山北伐, 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 主攻闽浙方向。
赵恒惕 (1880—1971) , 字夷午、彝午, 号炎午。湖南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 (今衡阳市衡山县) 白果镇棠兴村人。作为谭延闿弟子, 曾与谭延闿在督湘过程中共进退, 后二人发生嫌隙, 逼走谭延闿, 推行联省自治, 却因援鄂失败未果而终。后与谭延甫开战, 实力大减, 最终被唐生智打败而逃。
唐生智 (1890—1970) , 字孟潇, 号曼德, 湖南永州人。唐生智生于一个富裕的官宦商人家庭,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春升任湘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团长, 随湘军驱逐张敬尧。1926年任湖南省临时省政府的主席, 后率湘军参加北伐与反蒋战争。1937年指挥南京保卫战失利后回家办学, 培养抗日人才。解放战争末在湖南投共, 此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
程潜 (1882—1968) , 湖南醴陵人, 家中世代以耕读为业。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是湖南和平起义发动者。护国运动时与谭延昌、赵恒惕结下梁子, 南下深得孙中山信任。抗日战争中御寇有功。主政湖南后, 率先发起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 多次担任要职。
唐生明 (1906—1987) , 字季澧, 湖南东安县人。曾入湘军第三师叶开鑫师部任上尉参谋, 不甘平庸误入军统, 后为湖南和平起义费尽心思。新中国成立后, 唐生明奔波于港、澳、大陆之间, 为开展对外贸易和推动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涤平 (1887—1935) , 字咏庵, 湖南宁乡人,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湘军名将。辛亥革命时为湘军排长。参加过反清之役, 民国初年又参加过护国、护法诸役。1923年拥护孙中山, 率部到广东。后任湘军独立第三旅旅长、第二师师长。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 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 是湘军元老谭延麟的嫡系将领。1929年受命围剿红军屡次失利, 1934年调守南京, 死于蒋介石暗杀。
谭道源 (1887—1946) , 又名谭逸如, 湖南湘乡人。国民党湘军名将, 推翻满清有功, 后又围剿红军。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1923年8月, 谭道源奉孙中山之命随谭延闿反赵恒惕, 援粤驱陈 (陈炯明) , 后晋升为建国湘军第三军师长。1926年率国民革命军北伐, 从广东开始直达南京。1930年, 奉命围剿红军, 但念及旧情未曾全力与红军对战。后积极抗日, 却遭出卖, 从此对国民党心灰意冷, 辞去军职。
廖耀湘 (1906—1968) , 字建楚, 湖南邵阳人, 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家境为中农小康水平, 黄埔军校毕业后, 1930年以上士资格被派到法国圣西尔军校进修。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 所部被称为装备最精良的中国部队。缅北战场建立奇功。内战全面抗击中共军队, 却仍失利被俘。
黄杰 (1903—1996) , 字达云, 湖南长沙人, 先辈都以耕读相承。祖父黄国尊加入过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一级陆军上将, 曾担任兵团司令、省主席、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曾抗击日军有功, 内战兵败逃往台湾。
李默庵 (1904—2001) , 字霖生, 湖南长沙人, 出身于贫苦农村家庭。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 因战功显著, 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围剿红军屡战屡败, 抗日战场上却叱咤风云, 屡退日军。内战之中起义抗蒋, 而后退出军政界, 定居美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与宋希濂、蔡文治等一起成立黄埔同学会, 致力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刘斐 (1898—1983) , 字为章, 湖南醴陵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曾随军东征北伐, 军事才能卓著。国共第一次内战期间为避免参战赴日学习, 回国后坚决抗日。国共二次内战后期, 解决湖南和平起义两大难题。新中国成立后, 担任众多要职, 晚年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
郑洞国 (1903—1991) , 字桂庭, 湖南石门人, 生于湖南省石门县一个农民家庭。黄埔军校毕业, 北伐期间为东征敢死队, 抗日亦是敢闯敢拼。后又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 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国共二次内战期间, 固守东北, 1948年于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脱离国民党阵营。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要职。担任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长期致力于祖国建设与统一事业。
宋希濂 (1870—1993) , 湖南湘乡 (今属双峰) 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 官至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中参加多场会战, 战功卓著, 有正面战场抗战名将之称。解放战争时期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 在川西兵败被俘。新中国成立后获特赦, 成立黄埔同学会, 担任副会长, 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何键 (1887—1956) , 湖南醴陵人, 家中以务农为生。在北伐战争中一战成名, 曾为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湖南省政府主席。以“剿匪”为由, 使湖南交通得到大发展。在其率领下, 湘军转为黑色, 利用纷争为自己谋划权利。国共第一次内战期间多次与红军交战, 向红军发起猛扑却终以失败告终。
2 人物概评
纵观这些湘军将领, 其生平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 多数起于乱世贫苦农家。像程潜、李默庵、刘斐、黄杰、廖耀湘、郑洞国、何健等都是起于乱世农家, 随军征战, 多次立下战功, 受到重用, 一步步往上升迁, 才有了后来的地位。他们崛起于中国之乱世, 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所以在东征北伐、对抗日军之时, 他们敢闯敢拼, 竭尽全力, 各自使出自己的本领与才智。他们崛起于贫苦农家, 更想摆脱底层境遇, 不破不立, 才使得他们奋发向上, 掌握权力之意念更为浓厚。
第二, 崛起于东征北伐战争之中。民国前期, 袁世凯复辟帝制, 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 北洋政府实力强大却不得人心, 而孙中山在广州的国民革命军却一呼即应, 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的加入。北伐战争因为有了他们, 使得湖南这个中部关键地区牢牢掌握在革命军手里, 才增加了北伐战争的胜算。而也是因为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才使得他们为人知晓, 进入湘军高级将领的行列。典型的有程潜、鲁涤平、李默庵、刘斐、郑洞国、宋希濂、何键。
第三, 参与对战红军。由于此时期的湘军将领崛起于东征北伐战争之中, 属于国民党编制, 因而在蒋介石掌权发起国共内战之时, 大都受命于蒋介石与红军作战。不同的是, 有的在对战红军之时, 拼尽全力围剿红军, 如鲁涤平、何键;有的审时度势, 暗地里与红军交好, 如谭道源、李默庵;更有远见之人, 内战时避开两军争锋相对, 转而投身其他, 如刘斐。
第四, 全力抗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湘军将领, 不管其从军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在面对民族危机的时候, 都不忘民族赋予的使命感, 在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 从正面战场上全面抗日,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快速占领中国之意图, 黄杰、李默庵、刘斐、宋希濂、程潜等皆是如此。
第五, 谋划湖南和平起义。抗日战争胜利不久, 国共第二次内战爆发, 国民党一系列不得人心的做法不仅令人民群众失望, 国民党内部不少将领也对其感到失望。就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 不少人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内纷争, 其中就包括湖南和平起义。
第六, 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事业。新中国成立后, 对将领有特殊优待之待遇, 让他们积极参政。这些将领如刘斐、李默庵、宋希濂等, 本着爱国的情怀, 致力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事业, 成立黄埔同学会, 积极进行两岸对话。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