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非必要的景区预约,该取消就要取消

锐评|非必要的景区预约,该取消就要取消
2024年06月23日 09:14 长安观察

“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

暑期旅游旺季将至,北京市文旅局日前发布关于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基本服务质量、践行文明旅游的倡议。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预约理念的普及与互联技术的发展,加之疫情防控期间必要的防控需要,门票预约逐渐为各大景区普遍采用。在预约制下,景区按承载容量放票,便于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游客则线上预约、扫码即入,避免了排队购票、过于拥挤的苦恼。但随着预约制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常态化,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进入景区的唯一通道,这项旨在便利游客的安排,也确实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某些景区人流量本不到上限,但没提前预约就是不能进。还有,某些老人或外地外国游客,对景区预约并不熟悉,而各个景区预约通道与时间又不尽相同,游客要么细致攻略、挨个安排,若抢票失败便只好望“景”兴叹。

预约制究竟要不要存在?平心而论,旺盛的游览需求之下,对故宫、国博等人气极旺且必须控制人流量的单位实行预约,实属必要,也能很大程度保障游客的参观体验。但其他非热门景区是否也得这么做,恐怕就要打个问号了。着眼于此,北京此番分类施策的消息,是对于民生关切、舆论期待的回应,也体现出应时而变、因地制宜的思路。前不久,苏州和上海也相继发布消息,除部分重点景区、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外,其余景区、文旅场馆等都取消实名预约。而在今年五一前夕,北京大部分景区事实上都已开启线上预售和现场窗口售票并行。这些优化调整正当其时,为的都是最大限度便利游客。

必须承认,预约制在舆论场上引发的诸多争议,很多并非预约本身的问题。根子还是在热门景区“一票难求”难求上。眼下,游客对于各地头部景区仍有强烈偏好,这样的供需矛盾,并非调整预约制就能解决。对此,尽管景区承载量的硬限制很难突破,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精细治理,提升预约渠道的便捷性并多做宣传,同时严厉打击“黄牛”、囤票倒票等行为,让退票、爽约票及时回填票池,多措并举维护预约秩序,帮助更多游客得偿所愿。总而言之,重视舆论反映的普遍问题,在必要的限制条件之下持续探索最优解,正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文旅服务,归根到底是要让游客看得畅快、玩得尽兴、游得舒心。景区与相关管理部门以游客的美好体验为最终目标,游客也会从自身经历中真切感受到这份用心,双方相互理解支持,后续的文旅故事将更值得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