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公交候车亭理应多配一些

锐评|公交候车亭理应多配一些
2024年06月27日 15:04 长安观察

炎炎夏日,在户外等待公交车本就酷热难耐,立于一些只有“光杆”站牌的公交站点更是令人煎熬。近日媒体调查发现,尽管本市大部分公交站点都配套建设了候车亭,但还有不少站点缺乏这一便民设施。

一间候车亭虽然只有几平方米大小,却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感。就现实来看,北京现有公交线路约4000条,公交站点超过1.6万个,要实现等车地全部建上候车亭,无疑是一项大工程。同时,还有很多站点或是场地太小,或是人流太少,出于安全、经济原因并不适合设置候车亭。但民生无小事,细微处更见功夫。从实际调查来看,还有不少候车亭存在拆除后未重建、可灵活改建等问题,亟待进行完善。

大城精治,机杼万端,公交候车亭是一例,而市民身边类似的盲区还有不少。许多事项看似很小,却易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现实感受。比如,便民绿道建成已久,却存在部分路面高低不平、缺乏无障碍坡道、景观小品损毁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路边停车位划了线,但管理没有跟上导致违停成风;再如,房屋频频漏雨,谁来修却长期权责不明……面对点多面广量大的治理事项,“绣花针”虽细,仍难免有刺不到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提上解决日程。

公交站候车亭、路边休憩座椅、公园健身器材……微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很多时候,对于细枝末节、神经末梢上的治理问题,现有的政策、规定不见得管用够用。但站在市民需求的角度,灵活一些、担当一些,往往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近年来,北京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和谐宜居的要求,不断理顺症结、创新治理,在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提升等方面,已有大量成功案例可供参考。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负责的治理态度,最触动人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