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碳捕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焕聪

湖州碳捕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焕聪
2024年07月02日 11:57 互联商业

立足碳捕集  ,绿创新未来

—访湖州碳捕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焕聪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作为一项关键的负碳技术,被国际上公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湖州碳捕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焕聪教授,克服了CCUS中关于碳捕集的重要技术和经济障碍,自主研发出了新型热书减碳连续装置,解决了碳减排技术能耗过高的瓶颈,为碳减排技术产业化发展扫清了障碍。湖州碳捕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低能耗碳捕集技术开发、碳捕集工艺装置的研发,为推动CCUS中碳捕集技术的产学研发展、技术的工业化推广、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绿色降碳    捕获新机

传统能源行业与部分重工企业是我国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户,也是减排降碳的重点领域。例如对于发电厂、煤化工企业、钢铁厂、水泥厂等行业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可以运用物理和化学技术在化石燃料燃烧前与燃烧后进行清晰分离,实现精准碳捕集,以阻断其进入大气。此外,随着技术不断革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够被分离并捕获,碳捕集技术和手段不断丰富。师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Paitoon课题组的史焕聪博士,从2007年起就一直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的研究,长期致力于催化CO2-吸收-解吸的实验和机理研究。研究方向包括CO2有机胺的气液平衡、反应动力学、吸收反应分子模拟、催化CO2-吸收-解吸、传质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领域。于2014年获得了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史焕聪在Saskpower工作期间,曾参与了世界上首套100万吨CCUS全流程装置BD3机组的运行与维护,其间曾提出亚硝胺生成机理并通过了实验验证。

泱泱中华,岁月峥嵘,爱国之情亘古不变。“十四五”时期,CCUS作为碳中和兜底技术的作用凸显,国家领导方针和地方性规划政策逐步具化,对CCUS技术的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要求与“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相比,均发生了明显转变。史焕聪在学成之后选择了回国发展,积极响应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号召,投身于双碳事业,专注于CCUS的相关技术研究,于2021年02月26日成立了湖州碳捕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经营碳减排、碳转化、碳捕集、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工作,公司业务涵盖: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装备制造;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装备销售;环境保护设备制造;环境保护设备销售;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翻译服务;资源重生利用技术研发;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物联网应用服务等项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努力实现核心项目的经济化和工业化推广,助力国家“双碳”事业发展。

聚智创新   持续发展

来自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的研究报告指出,要满足大气温度上升不高于2℃的情景,2050年碳捕集对全球碳减排的贡献需占到12%,相应地至少需要6000个CCUS项目。但从目前的动态来看,不仅实现碳捕集的阶段性目标困难重重,未来完成CCUS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同样不易。投入与运营成本一直是困扰碳捕集技术发展的最大瓶颈。技术成本过高不仅抑制了碳捕集项目的前期投入与后期规模扩大,也放慢了其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CCUS技术已到达了产业化前的最后一公里。史焕聪在CCUS领域,拥有着17年以上的科研项目工作经验,在燃烧尾气后处理的碳减排技术领域更是拥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在SCI 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60 多篇,其中包括Science,EST, SEPPUR等核心期刊文章;在CO2吸收-解吸领域,发表核心SCI论文 30 余篇,公开专利5个。史焕聪创造性地提出了吸收剂改良过程优化催化剂堆填三管齐下的低能耗碳捕集研究方法,以及联合其他科研人员一起研发的新型低能耗碳吸收-解吸的连续型装置,将为解决碳捕集技术能耗和成本过高问题提供一个优良的解决方案。

湖州碳捕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以热水为热源的CO2-吸收-解吸热水减碳装置,在水的沸点以下可完成二氧化碳的高效率解吸。该产品为国内首创,突破了业内的解吸能耗难以低于2.0 GJ/tCO2的理论瓶颈,并申请了2项专利。新型低能耗热水减碳核心技术开发,有以下特点:第一,2011年开发的第一代低能耗技术,减排能耗从3.5 GJ/ton CO2降低到1.65 GJ/ton CO2,为低能耗碳减排奠定了基础;第二,2020年底开发出的第二代核心技术,以热水为热源的原型机,不用蒸汽作为热源,整体温度可控制在100度以下,省略水蒸气的蒸发潜热,总体可帮助企业节省60%—70%的碳减排能耗,实现整体能耗降至1.0-1.4 GJ/tCO2。该技术精简了碳捕集技术的工艺流程,大幅度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碳捕集的成本小于等于工业干冰和碳资产的收益,整体产业化变得可行。

CCUS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为那些难以快速减碳的行业提供过渡性的解决方案。湖州碳捕成立的“碳中和CCUS清洁能源研发中心”,是湖州市首个碳中和CCUS实验室,促进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为推动整个低碳技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阶段,公司项目目前中试进程顺利,有望在近期获得核心数据加速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择一事,终一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史焕聪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经历过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需要面对资金筹集、商业模式构建、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即使困难重重,史焕聪也从未想过放弃。把技术工业化,为碳排放行业降低减碳成本是他的创业初心,没有资金就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他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项目若干,累计为碳中和项目投资了750多万元。“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把事情做好,其他的我没有想过那么多。”史焕聪说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碳捕集来说,目前不仅商业模式尚未成熟,而且前期投资巨大,回报周期漫长,融资难度与商业风险不言而喻。史焕聪脑中有全局,心中有大局,精通基础研究,熟悉技术研发,了解商业拓展。“CCUS的技术应用共分为五步走。CCUS是个高密集的技术项目,技术突破是我们的第一步,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还有第二、三、四、五要步。”每一步史焕聪都走得异常坚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优化,湖州碳捕在经济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核心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多样化,可适用于燃煤电厂等当前依然依赖化石燃料的行业以及水泥、钢铁制造业等快速脱碳产业。未来,湖州碳捕的产品将会适应于更多场景,极大地降低碳捕集的工艺能耗,为最终达到零排放目标奠定基础,为实现低碳未来贡献出核心动力。

曙光已现   笃定远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实现这“三个第一”的有机结合?其最佳结合点正在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近期,史焕聪正与浙江大学探讨新型商业模式,把产学研成果整体落到实处。首先是产业化开发,旨在通过浙大玉泉校区的大型CCUS中试实验台和200 Nm3/h 烟气CO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工艺,进一步放大公司的热水减碳技术,获得核心数据,为后续技术配方研发、中试工艺包的开发奠定基础;其次,与学校合作开发产学研活动,为双碳技术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奠定基础。湖州碳捕碳捕与复旦,浙大等双一流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将加快推广CCUS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解决资源环境的生态问题,最终实现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未来。目前,湖州碳捕已与国家电网(湖州)新能源、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浙大青山湖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复旦大学材料学院、上海簇睿低碳研发中心等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州碳捕具备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碳中和政策研究能力,已整合了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和项目资源,拥有突破性的双碳核心技术和盈利项目,现诚挚邀请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其中,抓住碳经济,积极推广绿色技术,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帮助企业构建绿色化、低碳化、经济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助力我国早日完成双碳目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