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暴跌后,日本年轻人成职场“香饽饽”

生育率暴跌后,日本年轻人成职场“香饽饽”
2024年06月16日 15:45 互联网潜水员

来源:十点人物志

少子化,让这届日本应届生“翻身农奴把歌唱”,迎来就业反选时代(就业反选时代:企业开出优厚条件抢夺人才,打工人反过来挑选入职单位)

作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去年日本仅有75.86万名新生儿出生,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与出生率接连下降所对应的,是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据日本总务省2023年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日本29%的人口年龄都在65岁及以上。

过去这些年,政府应对少子化的努力收效甚微,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甚至形容国家正“处于无法运转的边缘”。

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双重夹击下,年轻力壮的应届生成为职场“香饽饽”,开始掌握求职的主导权。

据日本政府调查,今年3月,求职季还未正式开启,已有98.1%的应届生找到了工作,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连向来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文科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97.1%,上升了1.7个百分点。

求职红利的大饼不只有高材生吃到,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1%。技校毕业生则达到95.7%。今年的日本应届生,堪称一荣俱荣。

如今已到6月,日本的求职季正式来临,应届生们又将风风光光登台,上演一出打工人职场爽剧。

重生之我在日本招聘市场当海王

据日媒《日经亚洲》报道,在求职季前后,东京招聘会的信息展区里,挂着各式各样的彩色横幅,“超过120天带薪假期”“完善的培训体系”“多样化的工作方式”“公司已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各种福利和过往荣誉看得求职者眼花缭乱,不难看出日本企业正使尽浑身解数,努力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爱子是今年的应届生,身穿简单黑色西装的她穿梭在一个个企业摊位间,表情平静,面对各路HR的吆喝显得“岿然不动”。她不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目标是找一份能够与爱好平衡的工作,“我的父母对工作很投入,我尊重他们,但我更愿意在一家较为休闲的公司工作”。

另一位应届生吉野,就读于东京一所私立大学,今年也已经收到四家公司的暂定录用通知,但他说自己将保留选择的余地,要对这些公司再“考察”一番,接着投入到新一轮面试中。

当其他国家的应届生还在焦虑地海投offer,祈祷简历能交到HR手上,而非在算法那关被提前筛掉,日本应届生们已经被企业预定甚至顺利入职了。

2024年3月,64.3%的日本应届生获得企业内定,每4名学生中有1人提前结束了求职活动,成功入职新公司。

这样的趋势还在持续,“时事通讯社”对100家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30%的日本大公司计划在2025年春季招聘比今年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攻守之势异也。曾几何时,在经济泡沫破裂的巨大压力下,日本企业里满是“社畜”“牛马”,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经常无偿加班,还得忍受30年仅增长约5%的低工资。

如今,形势发生了逆转,日本企业为吸引应届生,各显神通地给足福利。

首先是涨薪。据日本央行调查,多数企业均表示愿意给应届生增加工资。运动品牌亚瑟士承诺将为大学毕业生加薪24%,远高于日本平均工资的涨幅及通胀率。汽车巨头丰田也表示将提高所有应届生的起薪。

除了加钱,还有升职。后者在论资排辈的日本职场中更为难得,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在2023年4月的涨薪升职中取消了入社年限的条件,这意味着20多岁的应届生也有机会快速晋升为管理人员,不少日企纷纷表示会推进同类型升职改革。

此外,很多日本企业为应届生配备的后勤保障优于其他员工。日本建筑公司三和建设在大阪市淀川区建设了5层员工宿舍。室内装潢是温暖的木调风格,一楼设置餐厅和厨房,还有柔软的沙发、长桌和液晶大屏电视。房间里有干净的木地板,衣帽区、床、书桌。该企业表示,只要应届生入职公司,可以凭意愿在这样的宿舍住满5年。

近年来日本房屋租赁市场持续走高,2024年大阪市的租金环比上涨3.0%至3068日元。这一福利意味着入职的应届生,不仅工作有着落,连住所也不用他们操心了。

为了抢夺打工人,日本老板成卷王

求职的应届生成了“座上宾”,互卷的竞争者就变成了日本企业。

就业信息服务公司Recruit Co.对于529名日本企业负责人的调查显示,面对2024年的应届生招聘,回答“招人很难”的企业约占一半,加上回答“比较难”的企业,合计超过8成。

为纳贤聚才,各路公司都进行了一场苦战。

《日本时间》报道,往年的招聘季都是从6月份开始,但近两年来很多公司提前开始招聘潜在员工,只为领先于竞争者把他们抢到手。截至今年5月15日,在明年春季才毕业的学生中,已有65.4%的人收到了工作邀请,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2个百分点。

为了招聘人才,日本企业还会给自己做宣传,请明星代言拍电视广告、老板亲自上阵接受杂志采访许诺给员工提供较好的职场环境,赞助体育赛事和运动员来提高企业曝光度......

这些算是常规操作,制造商巨头明光的最新策略是在东京的公司总部建造了一个名为X TECH的体验式博物馆。充满未来感的双层空间里,汽车、飞机模型、各种高精密仪器展览在人们面前,公司借此吸引尽可能多的年轻游客对企业的待招岗位产生兴趣。

明光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让自己出现在年轻求职者的地图上,通过提高知名度,来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许多公司为扩大声量,甚至举办了“家长说明会”,目的是让学生们与父母一同参观公司的职场环境,从而加深对公司的了解。

之所以举办此类活动,是因为日本应届生们在选择工作与公司时,往往看重父母的意见。据招聘网站统计,61.9%的今年求职者表示在确定工作时“父亲或母亲”的意愿最为重要。

在家长说明会上,企业会为家长和学生们分发介绍公司的小册子。在一家大阪IT公司制作的小册子里,有该公司总裁长达六页的对于家长的致辞,其中包含“我保证在余生对员工的生活负责”“我的员工是财富,我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样的话语。

涨薪的福利不局限于应届生。日本企业身体力行地表示,“只要你能一直留下来工作,我们就能一直涨薪。”

在2024年的春季劳资谈判中,日本不少企业同意在去年3.91%月薪涨幅的基础上,平均再度加薪5.58%,即19480日元。这是日本继1992年以来首次薪资涨幅超过4%。

各行各业都开启如火如荼的涨薪大潮,钢铁行业的平均工资上升率为12.04%,机械、金属行业的平均工资上涨率从5.22%上升到6.85%,造船行业从3.67%上升到6.07%,有色金属行业从4.31%上升到6.02%。

产业巨头们在加薪大潮的表现中可谓一马当先,其中丰田被日本媒体称为“在年度薪资谈判中引领潮流”。它表示,每月工资将上调2.84万日元,本田汽车公司也提出了1989年以来最大的加薪幅度,达到每月多增加2.15万日元。日本航空公司则同意将每月基本工资上调了1.2万日元,这是该公司33年来最大的加薪幅度。

除了承诺让员工的钱包鼓起来,日本企业还不断地提升职场包容性,努力吸引多元化的年轻人加入。

企业的包容性,首先体现在对于外国员工的欢迎度。东京曾举办过IT行业的招聘研讨会,为印度学生和日本公司牵线搭桥。据NHK调查了解,某IT公司为其印度员工提供的起步年薪约为5.3万美元,是日本人平均起薪的两倍多。

此前,由于对语言交流和服务礼仪的高标准严要求,日本酒店一般不雇用非日本籍的员工。但在全国约90%的酒店表示深受劳动力短缺之苦的局面下,著名酒店Kagaya率先开启多元化尝试,雇用了30多名来自孟加拉国、越南等地的外籍员工。

包容性的增长,还体现在公司对于跨专业者的接受度上。曾经,日本公司通常会选择“科班出身”的打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根据其垂类工作经验的长短进行晋升。但在2023年,此前仅有旅游策划工作经验的吉野,在自学计算机编程后,很快被一家IT公司录取为工程师。

吉野的故事并非个例,人力资源专家藤井薰解释道:“越来越多公司招聘跨专业员工,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日本不断萎缩的劳动力。过去,公司可以选择员工;但现在,是员工在选择公司”。

日本向来注重的职场礼仪也有所松动。在传统职场中人们习惯穿暗色调的西装配白色衬衣,但在索尼最新的招聘广告里,搞笑艺人俏皮地介绍道,“裸着或半裸是不行的,但面试时穿便服是可以的”,这一别开生面的广告语,体现了企业自身的开放性,也成了日本职场文化革新的风向标。

表诚心、给够钱、包容度增长,成为“三好卷王”的日本企业,就能招来并留住员工吗?

买方市场,这届日本年轻人的“福报”

日本应届生之所以掌握求职主导权的先决条件,是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实状况。

日本政府调查显示,每100名求职者就有150个职位空缺,其中制造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缺口最大。

2022年,日本帝国资讯银行也曾对1.1万家企业展开调查,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公司的劳动力短缺。工业部预测,2030年日本面临超过50万个岗位空缺,2040年的短缺量则可能高达1100万,这将给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挑战。

劳动力短缺的现状下,电子产品零售巨头“野岛”甚至取消了80岁员工的年龄限制。在一群“老年军”中,年轻员工被重视也情有可原。

然而,日本企业卷生卷死也不一定能留住员工,因为,“爱辞职”是这届日本年轻人的常态。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新员工在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据日本厚劳省统计,截至2024年4月超过30%的应届生都会在三年内离开第一份工作岗位。

当辞职成为一种风气,日本社会甚至诞生了多家辞职代理公司,专门代表打工人告知所在公司他们想辞职。东京大田区的一家辞职代理公司表示,客户常见的辞职原因是对工作内容和职场环境不满。

其中一位客户应届生山本娜娜加入一家公司后,不到两个月就离开了。原因是她在入职前就跟公司协商好想去一个特定的部门,入职后却被分配到另一个部门。

有些辞职原因则比较“别致”,一些客户说他们无法参加公司的入职仪式,因为他们头发的颜色不对。有的客户表示,同事们都对自己很好,他也很感激,但自己就是不适应。当代理公司把这些五花八门的原因跟企业说明后,企业方都表示非常惊讶和难以理解。

日剧《大叔的爱》中有句著名台词:“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这却成了“宽松世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如今日本公司面对的应届生们,在小时候接受宽松教育,轻松学习、周六放假、作业骤减、考试不发排行榜。长大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不愿意面对紧张高压的职场环境,在选择工作时更想把自身感受置顶。

离职后,山本娜娜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她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再有“刚入职就辞职不好”的观点了,一家公司的好坏应该由员工个人的感受来判断。在一项针对2024年应届生的调查中,“因为无法选择分配部门而没有报名公司招聘”的人上升到了约5成。

这种心态是这群应届生的父辈们所无法想象的。过往多年,他们一直是日本“过劳工作”的主力军。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各地纷纷涌现过劳死现象。1989年,因过劳而患有蛛网膜下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且导致猝死的日本壮年劳动者约有17000人。

据日本政府统计,2016年,日本正式员工每周劳动时间接近60小时,到了2022年,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的员工比例下降了一半,且有逐年下降趋势。

这届年轻人给日本社会上了一课,告诉公司们潮头已变,准时下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被放在求职优先级的最前列。

据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如今只有30%的日本年轻人认为,在职场晋升很重要。对于其他年轻人而言,能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才是最重要考量因素。

以兴趣为导向,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选择非全职的工作,这无疑让公司留住人才更为艰难。

在东京工作的良子25岁,她放弃了一家大型信息技术公司的全职工作,以非正式员工的身份进入音乐行业。她说:“我想做我喜欢的事,尽管薪水和稳定度都会降低”。这届日本年轻人看重工作的灵活性,从而让自己有时间追求真正的兴趣。

就业反选时代来临,应届生们被抬上桌,掌握了“求职大局”的主动权,他们似乎只要不离开牌桌,就能享尽时代红利。

但这群“宽松世代”的年轻人,早已厌倦牌桌上的你来我往和繁复的规则,选择自行下桌。

下桌不意味着失败,外面的风景或许同样很好。

日本职场的抢人热潮能持续多久尚且未知,而牌桌上那些曾经占主导位置的日本企业,即使对过往地位恋恋不舍,也很难回到过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ID:sdrenwu),作者:旺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