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扎堆涌入:信用卡代偿,会是一个伪命题吗?

互金扎堆涌入:信用卡代偿,会是一个伪命题吗?
2018年11月09日 23:10 RiskValue风险价值

不到两年的时间,信用卡代偿公司成为互联网金融圈新的宠儿。包括维信金科、51信用卡、小赢科技等围绕信用卡生态概念的互金公司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信用卡代偿究竟是怎样一门生意?信用卡代偿前景究竟如何?信用卡代偿是否是一个伪命题?

1. 什么是信用卡代偿

信用卡代偿,指的是信用卡持卡人在还卡数时,透过在第三方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一次结清账单,而后再分期还款给第三方贷款金融机构。

举个简单的例子,陈先生本月有2万元的信用卡账单,若在银行选择分期还款,12期利息总额为1975元,若选择在某互金公司使用卡偿业务,先借2万元还上信用卡,再分12期还给该平台,则利息总额为1000元,相较之下,节省了975元。

2. 信用卡代偿的市场需求

奥纬咨询(Oliver Wyman)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个人信贷市场规模余额估计约为42.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2年将增加到7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信用卡贷款市场预计将保持25%的复合年增长率。而在各种信用卡还款渠道中,通过服务商(助贷类机构等)的潜力最大,将达到55%的复合年增长率。

根据《2017年中国信用卡代偿行业研究报告》,我国信用卡期末在2018年应偿信贷余额预测值为7.31万亿元,信用卡授信总额预测值为17.61万亿元,而信用卡代偿市场贷后余额规模在1600亿元左右,仅占贷款余额的2.19%。

这一方面可以看成是该市场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则说明该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可期。

市场规模=信用卡授信总额度*额度使用率*分期使用率*卡贷产品使用率*风控通过率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公式做简单的测算,这是个百亿级的市场规模。

3.信用卡代偿的目标用户

信用卡的人群细分为三类:

1)最优质的用户,他们按时还款,信用良好,从来不产生利息;

2)次优级用户,也就是循环户,还款能力稍差,能够接受最低还款或者分期还款;

3)信用不良用户,还款表现差,经常性逾期;

信用卡代偿服务主要针对的是第二类用户。这部分用户有分期还款的需求,而且重视征信,是信用卡主要的利息贡献者。此外,这部分用户超前消费理念较强,信用卡额度往往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需要额外的信用额度。

4.使用信用卡代偿产品有风险

1)信息安全风险

在使用卡代偿产品的过程中,客户要完成身份验证、手机认证、信用卡认证、个人信息认证等,甚至还包括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卡号、卡背面的CVV码等众多隐秘信息。

一些平台中存在信息不透明、服务质量差、涉嫌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诸多乱象,甚至有些平台在还未确认客户能否获得贷款前,就要求提交全部信息资料。

2)合规风险

代偿模式下,平台先行垫付用户信用卡欠款,从而成为持卡人的债权人,持卡人随后将定期向代偿平台归还贷款。也就等于,原有的风控从持卡人处转移到了代偿平台上。这本质上属于一种信用卡套现,用户也可能面临封卡或降低信用额度的风险。

香港上市的51信用卡发行价8.5港元,上市两周内股价破发,最新收盘价为4.52港元;维信金科的最新股价也从发行价的20港元跌至7.06港元。

当主营业务为信用卡代偿的上市公司迈入资本市场后,股价却纷纷面临破发、腰斩。究其原因,这背后可能与游走于监管之外的信用卡代偿业务“以贷还贷”存在争议有关,市场投资者对这种来自监管的不确定性持悲观态度。

3)盈利风险

由于信用卡代偿的本质是以低成本借入资金,再以较高的利率贷出去,因而借贷息差的高低决定着盈利空间的大小。

一般代偿平台从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在年化 15% 以上,而代偿平台从客户方面获得的年化分期手续费不过 18% 左右,考虑到坏账情况的出现、人工服务运营费用,很容易造成投入与收入不平衡。

前端获客成本、后端风控成本较高,都给盈利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4)贷后风险

既然利差不大,而成本不低,自然而然地,逾期坏账率的控制成了关键。

萨摩耶金服将借款人按风险等级划分为8个级别,信用卡分期业务的主要客户风险等级集中在3-6级之间,占比93%。截至2017年底,3-6级客户坏账率平均为1.3%,最高为1.55%。截至2018年6月底,3-6级客户平均坏账率3.1%,最高达4.15%。

维信金科的招股书披露,截止2017年底,维信金科2015、2016、2017年的三个月以上逾期率分别为10.5%、8%、8.7%,坏账率分别为12.2%、9.6%、8.1%。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头部平台在资源和经验都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贷后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那么中小平台的控制好资产质量就更具挑战。

5)其他风险

借款真实性低,本质上更像给信用卡一族的信用贷款,甚至有变相现金贷的嫌疑。

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信用卡代偿业务以持卡用户为边界,平台起步容易,但容易遭遇天花板,客户量达到一定数量级后,获客成本大幅提高,业务增速下降,陷入增长陷阱。

对银行政策的抗风险能力弱,一旦信用卡降低分期费率或者实行风险定价,这块市场会马上被蚕食收割。其实现在不少银行看到信用卡代偿机构的业务模式后,都打出各种分期利率折扣活动,不少银行的折扣力度都达到6折,这无疑给信用卡代偿机构带来了更大压力。

5.信用卡代偿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市面上除了正规做信用卡代偿业务的大平台外,还有一些小公司披着卡偿业务的外衣,做着信用卡套现或者类现金贷的业务。

正规的信用卡代偿流程,三方平台为持卡人垫付了还款金额,本质上是把潜在的坏账风险从银行处转移到了三方平台上。

举个例子,你有一张信用卡额度为5000,本月刷了4000,本月还剩下总额度的20%即1000元。如果是正规的卡偿业务,则是三方平台在审核资料批准通过后,直接打款4000到你的信用卡帮你还清本期账单,然后你根据分期期限,按期还款给三方平台。

但不正规的平台,会直接采用一些假场景的方式来帮你实现类似套现的方式进行还款,比如让你使用此信用卡在三方平台自建的商城上消费,买个1000元内的电子产品,然后再售后回收或者申请退款的方式,把套出来的1000元给到你,进行还款,这样操作一次,本期未还账单就从4000减少至3000,而总剩余额度还是1000,另外下一期的未出账账单为1000,依次操作两三次,本期的账单就还清了。所以这样的手法,本质上是三方平台帮助套现,将本期的账单腾挪到了下期,而三方平台只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又不承担垫付的风险。风险主要留在了发卡行和持卡人身上,银行被套现,持卡人存在被封卡的可能性。

而另外一种套路,则是类现金贷的产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之所以会选择卡偿业务,要么是因为综合所收取的利息算下来比银行便宜,要么是不想在自己的征信报告上留下逾期信息,要么就是需要把一期的账单分拆成多期以缓解现金流的压力;

从上面提到的几种用户需求出发,对应了几种困境:低息吸引客户,但平台收入不够覆盖成本;为了保护客户的征信记录,不查询征信报告,但这样就失去了有力的风控抓手,平台怎么保证客户持有几张信用卡?过往有无不良的还款记录?目前的负债情况如何?最近是否有频繁的查询记录?等等;通过借款给客户帮助他把债务实现“短拆长”的操作,客户的还款能力本身就备受质疑了,平台的逾期坏账数据有可能在后期集中爆发。

于是,有的小平台路子一野,直接把现金贷产品包装成信用卡代偿产品,你只需要提供四要素和人脸识别和信用卡号,通过审核后直接打款到客户指定的借记卡里,收取的利息费用也远高于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这样的方式,既没有保证借款的真实用途和资金去向,也没有通过对征信等信息对借款能力进行核实,本质上就是现金贷,通过高利息覆盖高风险的低成本思路把盘子做大。

6.信用卡代偿是个伪命题?

信用卡代偿产品的利息率和银行信用卡分期的利息率到底相差多大?

我们做个简单的对比,假设借款金额为一万元,统一按分12期计算:

某商银行:

总还款金额为10,792元,每月还款899元

某呗:

总还款金额为10,602元,每月还款883元

经对比,使用卡偿产品后,一万元的分期借款每月仅仅便宜了16元,说明当借款金额不大的时候,节省下的利息对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大!

只有当借款金额足够大时,用户才会有动力去使用卡偿产品,但平台提供的授信额度却往往无法覆盖用户的借款需求!

于是我们不禁在想,卡偿产品设定的使用场景和真实用户的需求是否相矛盾?

信用卡代偿的前景如何,还仍有待时间和市场检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