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巴车,火了。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一批特别定制的比亚迪K9电动大巴承担起奥运村与运动训练中心的穿梭任务,这些红色大巴以其醒目的亮色线条和BYD字样,成为巴黎的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只是大会定制, 根据荷兰咨询公司Chatrou CME Solutions的数据,2023年,欧洲前12大客车制造商共售出5107辆电动客车,其中近三分之一由中国的宇通客车、比亚迪、比亚迪与英国客车制造商Alexander Dennis的合资企业,以及中通客车制造。
其中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足迹已经遍布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都灵、挪威奥斯陆等欧洲20多个国家、超过100多个城市。
但其实仅仅几年前,中国大巴在海外还受到过冷落甚至是嘲笑。口碑反转的背后,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蜕变。
1、中国大巴,从边缘到中心
早期,中国的大巴尝试进入国际市场时遇到了诸多阻力和质疑。
2013年,比亚迪在美国长滩市(Long Beach)初次试水,只拿到10台车的订单,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比亚迪遭到洛杉矶劳工局的指责违反劳动法规,其办公场所甚至遭到了突击检查,引发公众抗议,有示威者要求中国公司“离开加州”。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比亚迪不得不取消与长滩市的交易。
2019年,美国参众院曾通过《国防授权法案》,禁止使用联邦政府的资金购买中国的巴士及列车,这直接影响了比亚迪大巴车在当地的政府采购订单。
不过到了今天,比亚迪在全世界都建立起了独属于自己的工厂、分公司和数据中心,纯电动大巴足迹遍布欧、美、日、韩在内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城市,实现全球六大洲布局。
进入2024年,比亚迪大巴(商用客车)迎来大爆发。
除了前面提到的奥运会和欧洲杯,年初,比亚迪在正式宣布推出面向日本市场的中型电动巴士J7,2024年1月1日开始接受预定。
5月21日,比亚迪在英国伦敦发布BD11型全新双层电动客车,这意味着比亚迪商用车向全球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进行进一步拓展。
7月初,比亚迪成功中标阿塞拜疆政府的电动大巴采购项目,赢得160台12米电动大巴K9UD的销售订单。7月底,比亚迪南非分公司与南非知名巴士运营商金箭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功斩获120台大巴订单。
8月,印度最大的纯电动巴士制造商Olectra主动找到了比亚迪,再度续签650台纯电动巴士底盘订单。这是继之前订了800台12米纯电动城市公交巴士底盘D9RA、200台9米纯电动城市公交巴士底盘D7R、100台12米纯电动城际旅游巴士底盘D9RD之后,双方签订的又一笔大单。
9月,比亚迪在匈牙利的电动大巴工厂迎来了第700台纯电大巴正式下线并交付。9月底,比亚迪向乌拉圭最大的电动公交运营商CUTCSA交付100台纯电大巴。
“声量”不断攀升背后,是比亚迪大巴在全球市场实实在在的市占率。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市场占有率超过13%,在各大客车厂商中位居榜首,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比亚迪的市占率超过80%。Olectra和比亚迪合作的电动巴士,在印度电动巴士市场的市占率已达到26%,位居市场第一。在美国市场,比亚迪在电动大巴市占率也在50%以上,并拿下了许多重量级的订单。在日本市场,比亚迪纯电大巴的市占率更是达到70%,成为日本消费者公认的“电动大巴首选”。
网络上有句话叫“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句话在比亚迪身上似乎有了很好的体现。
其实,并不是比亚迪多么“高攀不起”,而是整个中国客车产业经过二十余年海外耕耘后,实现了海外市场全面铺开,步入品牌出海新阶段。比亚迪也只是抓住了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
2、风靡全球的“秘诀”
2023年,中国出口整车接近500万台,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客车出口量为43515台,比2022年同期多出12708台,同比增长41.25%。
今年则延续了去年的势头,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1-8月,大型客车累计出口20523台,同比增长29.35%;中型客车累计出口7500台,同比增长79.64%;轻型客车累计出口8909台,同比增长34.37%。
出口大涨的背后,是各大客车品牌优异的产品表现,以比亚迪为例:
在技术层面,比亚迪大巴具备先进的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等,能够提供高效、可靠的性能。2016年起,比亚迪K9电动客车开始在新加坡投入运营后,燃料消耗成本较同类型产品下降超2/3,每年可节约使用成本23万元人民币。而在英国伦敦推出的电动双层巴士Enviro400EV,配备了两个比亚迪电机以及比亚迪磷酸铁电池,车载功率为375或382千瓦时,可容纳87名乘客,规定的航程可达160英里(约257公里)。
在产品质量层面,比亚迪大巴早已获得国际认可。2013年1月,比亚迪电动大巴就获得了获得欧盟整车认证,即WVTA认证。2014年、2021年,比亚迪电动大巴K9、K8M,分别通过美国交通运输署“炼狱”级Altoona测试,拿到美国市场的“通行证”。2019年5月9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电动大巴赢得了好口碑》的文章,文中称比亚迪为“这是印度目前最好的巴士”,“为中国赢得了好口碑”。去年10月24日,美国加尼福利亚州州长加文·纽森访问深圳。在深圳巴士集团场站,试驾了比亚迪最新的电动大巴和仰望U8等产品后,给出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引进意向。
在高效融合和本地化方面,比亚迪也有一套方法论。
以英国为例,比亚迪用“合资公司”的思路打开了英国市场。2015年比亚迪与ADL达成合作协议,2017年双方成立合资公司BYD-ADL,二者共同推出的纯电巴士几乎垄断英国市场。
除了实现生产本土化以外,比亚迪还针对产品进行了本地化调整。如欧洲人对乘坐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要求较高,比亚迪就在大巴上安装了更舒适的座椅、车内氛围灯、USB充电口以及隔音地板革等。北美洲地区气候多样,部分地区炎热潮湿,部分地区寒冷多雪。比亚迪大巴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车辆的空调系统、加热系统等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拉美地区各国的交通法规和政策各不相同,比亚迪大巴在进入拉美市场时,根据当地的法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哥伦比亚,一开始推广的低地板大巴不符合当地法规,比亚迪便定制化开发了一系列满足市场和法规要求的大巴,包括9米、12米、18米、27米等不同运量车型。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多国道路较为狭窄,人口密度较大,对车辆的尺寸和空间布局有特殊要求。针对这些市场,比亚迪对车辆的尺寸进行了优化,推出了更适合亚洲城市道路的车型,并对车内空间进行了合理布局,在保证乘客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车辆的载客量。
多番努力,才换来了比亚迪大巴今日在全球的影响力。比亚迪大巴的成功,是中国制造在新能源领域的一个缩影,它证明了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去海外再造一个“中国市场”
客车行业作为弱周期行业,需求上涨主要得益于公共交通、旅游、商务活动及固定路线接送等(如企业班车、机场或高铁巴士)。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大巴车的订单需求十分依赖城市化率。参考中国城市化率与大巴销量的关系可知,60%的城市化率是基准线。
2005-2017年中国城市化率从40%提升至60%,大中客车销量翻了三番。而城市化率超过60%后,这种需求会出现调头向下的局面,如果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私家车、地铁、高铁等出行方式占据更大市场,以公交车为主的大巴车需求进一步降低,需求拉动也变为替代性需求。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把大巴车出海的目标地区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城市化率较高(普遍超过60%),客车市场往往为存量市场,客车需求多为存量客车更新需求和燃油车转换新能源需求。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较低(普遍低于60%),客车市场是增量市场,客车销售多为公交系统建设需求拉动。
在这样的目标地区划分原则下,中国新能源客车具备独特的“双重优势”,既可以满足发达地区的燃油车转换新能源需求,又可以满足欠发达地区大规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公共交通建设系统需求。
这进一步推动客车行业成为“风头最劲”的出口细分市场之一,相关企业均取得不错的业绩。
财报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多家客车公司业绩迎来上涨,其中海外业务成为增长的主因。今年上半年,宇通客车实现营业收入163.36亿元,同比增长46.99%,公告称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新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国内市场的更新置换成为新增量,上半年出口量为6500台,同比增长58.27%。中通客车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27.55亿元,同比增长66.26%,其解释称上半年海外市场及国内客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带动公司客车销量增长。安凯客车今年上半年也实现扭亏为盈,其中海外收入从去年同期的占比27.58%增长到今年的37.96%。
东吴证券认为,2023年是客车新一轮大周期向上的起点,国内回暖、出口高增的行业红利下,客车行业充分受益,尤其是出口方面,油车和新能源车共振,2024年出口量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事实上,客车的海外盈利能力要高于国内。以宇通客车为例,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海外业务毛利润达到32.94亿元,占公司毛利润比例接近五成。
比亚迪也不例外,其大巴车在海外的售价显著高于国内。如在阿塞拜疆,比亚迪K9电动巴士售价约合人民币240万元,到了英国该车型售价飙升到368万元,如果想在日本和美国买到一台K9则需要花费约400万元,而在国内该车型的售价只有约220万元。
当然,这个高售价本身包含着比亚迪针对不同市场做“定制”的成本,既然是“定制”,价格高一些也能理解。
虽然价高,但车子并不愁卖。因为这些订单都是与当地公共交通部门或大型企业签订,一单可能就是数百台,而且几乎不存在跨国拖欠货款的情况。
展望未来,东吴证券预计,客车出口有望“再造一个国内市场”。并预计2027年客车出口额有望爬上8万辆以上台阶,国内销量与出口销量比重达到1:1。
4、总结
天时地利人和驱动下,中国大巴车把握机遇,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出海之路”。
所谓天时,是指其符合国家“中特估”大方向,符合全球“碳中和”大趋势;地利则是因为国内新能源客车产品代际领先,传统燃油车具备性价比优势;人和是指行业价格战步入尾声,国内外共振,龙头企业率先走出盈利拐点。
早先被美国刁难的比亚迪,如今已经在加州兰卡斯特建立了北美地区最大电动大巴工厂,年产能达1500台。就连工厂门口的那条街,都被改名为“BYD Blvd”(比亚迪路)。
其他品牌在海外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2023年宇通客车出口10139辆,占比31.5%,成为国内大中客出口龙头,厦门金旅、苏州金龙、中通客车、比亚迪、厦门金龙等品牌出口量超过2000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逐步形成。
说是“咸鱼翻身”也好,说是“守得云开”也罢,中国大巴车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增长的“密码”。
作者 | 杜飞
出品 | 灯塔社Global
参考资料:
[1] 《中国客车出海专题报告:天时地利人和孕育世界龙头》,东吴证券
[2] 《客车系列深度三:客车出口年度复盘及展望》,东吴证券
[3] 《汽车全球化系列之八:客车出海,剑指巅峰》,长江证券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