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甲联赛使用VAR,究竟难在哪?

中甲联赛使用VAR,究竟难在哪?
2024年06月24日 20:41 FTV足球频道

在如火如荼的欧洲杯赛场上,比利时人卢卡库的进球在VA R的介入下,因为膝盖越位进球无效,0球0助3庆祝的数据一度让卢卡库稍显尴尬。然而在中甲赛场,大连英博与云南玉昆两支冲超竞争对手的直接对话中,一粒已经越过门线的进球被判无效,却不再是“尴尬”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尽管在中国足协公布的裁判判罚评议结果中认定了这粒取消的进球为误判,但这次误判的产生也引起了中甲联赛是否重新启用VAR的使用。

2019赛季的昙花一现

2016年,随着VAR技术以现场实验的形式出现在球迷面前,意味着这个在本世纪初提出,为保证足球比赛更加公允进行的辅助判罚技术正式出现在足球历史的舞台。2017年,德甲联赛和意甲联赛纷纷试水VAR,随后这项技术成为了世界杯以及各个国家顶级联赛的标配。尽管VAR的出现一直伴随着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足球赛事公平进行,FIFA公布的报告称,在VAR首次亮相的2018世界杯中,裁判的判罚准确率从95%提升至了99.3%。

中甲联赛使用VAR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赛季,也就是VAR被正式投入使用的两年后,彼时中甲联赛配备VAR也是全亚洲范围内第2个使用该技术的次级别联赛。在那个赛季,VAR技术得以不断完善,裁判、球队以及球迷都都逐渐适应并接纳了新技术在联赛中应用。据统计,2019赛季中甲联赛在30轮共240场比赛中,累计在比赛中使用VAR回放超400余次,错判、漏判较以往显著减少。

然而在随后的赛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相关费用的问题,VAR便消失在中甲联赛之中,恢复了底线裁判加以辅助的形式。

中甲重启VAR技术难在哪

在本赛季开赛前,为了保证中甲联赛的稳定运行和比赛质量,中国足协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裁判的升降级制度、焦点判罚的对外公开制度、加强与俱乐部的沟通工作等等。关于中甲联赛启用VAR技术的问题,中国足协裁判工作负责人表示:“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是高水平的VAR裁判数量不够,如果全程配备没有足够人手可以使用;第二要考虑成本问题,一般国外也不给二三级联赛大范围配备VAR,毕竟VAR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综合考虑,2024赛季的中甲联赛,不会大面积使用VAR参与执法,但为了确保公平,在中甲联赛的一些重点和关键场次,我们会使用VAR。”

就目前中超联赛配备的VAR技术来看,仅硬件设备的费用就需要上千万人民币,据了解,完整的VAR系统在单场比赛的费用开支就达到了7位数,接近200万人民币。通俗的来讲,VAR技术就是通过更多的机位来记录下比赛瞬时发生的状态,裁判再通过多角度的回放做出最正确的判罚。就目前中甲联赛而言,单场比赛采用的八机位或者六机位进行直播,这样的机位数俨然没有办法为 VAR技术提供支撑,机位数的不充裕也会给视频助理裁判的判罚分析带来巨大的压力。VAR技术的应用最少也需要十六机位以及以上来实现,这样的机位数投入对于中甲联赛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加之中甲联赛的商务开发举步维艰,这也进一步限制了中甲联赛引进VAR设备。面对这样的困难,中国足协也做出了一些尝试,中国足协曾与国内一家技术公司有过接洽,考虑在中甲联赛引入该公司的技术,但国际足联对于会员协会引进VAR等裁判判罚技术有着严格的限制,技术提供方必须经过FIFA的认证,如果贸然使用,则会招至国际足联的处罚。

目前,国际足联正在推进VAR lite的使用,相较于VAR技术,VAR lite需要更少的摄像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项技术的使用成本,也更加适合中甲联赛这样级别赛事的使用,印度的联赛已经启用了VAR lite这项成本更低的技术。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中甲联赛重启VAR技术的难度非常大,并且VAR技术也并非能完全确保联赛的公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裁判判罚水平、选派能力更优的裁判才是解决当下发生误判问题最确实的办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