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存古重启 校家社协同

百年存古重启 校家社协同
2024年09月05日 11:22 文化畅享

——石室锦外携手名家 三部引擎打造人文教育新高地

9月2日上午,新学期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及见面会——“携手名家·校家社共建人文教育基地”,在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拉开帷幕。名家云集,星光熠熠,著名文艺评论家、辞赋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开四,四川省散文学会会长丁仕强,副会长郎德辉、杨菁芝,知名作家刘文杰、燕羽、冯俊龙、姜国建,归国艺术家柴镖,人工智能、智能科学学者赵川、教育专家孙亚洁、刁荣普等十几位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届的名家、学者,走进石室锦外,为青少年作家培养基地和人文教育基地授牌,与师生、家长共话协同育人人文教育。四川省散文学会青少年作家专委会、四川省新视野青少年文化中心、成都市武侯区黉门存古学堂共同主办了本次活动,这标志着石室锦外协同校家社,用人文教育奠基中学生成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何开四(左二)、丁仕强(左三)、郎德辉(右三)、刁荣普(右二)为石室锦外授牌:青少年作家培养基地和“校家社协同”人文教育基地

与师生代表合影

授牌后,何开四主席现场挥毫,欣然为该校题词寄语:协同育人,共铸学魂!

张华书记和学生代表接过何开四主席墨宝

师生、家长与名家面对面

“存古”之光,文脉赓续

“身入黉门,天子门生”,114年前,在这里诞生的存古学堂便开启了“为国育才”的治学大门,近年来,石室锦外领导班子赓续成都历史文脉,注入时代内涵,共同为武侯区以及成都市擦亮“存古学堂 ”这一文化IP。通过精心设计和打造,存古学堂原址所在的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图书馆,古朴典雅,新学期闪亮登场。

上午10时50分,热烈的掌声中,名家们与武侯区教育局德宣科负责人叶兵、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石室锦外党总支书记张华、场馆设计师张露等,共同走上红地毯,为百年存古学堂原址重启隆重揭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存古学堂在时代的沃土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代表着石室锦外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全新亮相。

为百年存古原址重启揭幕

三部引擎:文学、艺术、科学并驱

研讨会上,四川省散文学会青少年作家专委会主任、黉门存古学堂院长杨菁芝,首先介绍了驱动校家社协同人文教育的三部引擎:文学、艺术和科学。她重点说到文学方面,石室锦外正式成为“青少年作家培养基地”,专委会将赋能更多的文学力量,通过名家讲堂、文学采风、创作指导、公开发表、作家点评等,让青少年文友“牵手作家,爱上文学,书写精彩”。

从事文学创作长达40余年的老知青作家、文艺评论家郎德辉,今年暑期刚从北京大学书法文学高研班学成归来。他以《走进北京大学,汲取人文力量》为题,带来了北京大学全新的人文教育理念。他说:“北大教学理念中发散出的这种对人的尊严和价值,对学生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充分挖掘和爱护,彰显了北大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他以“用文学关照社会,助力青少年成长”讲学的现身说法,让在座的师生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海外归来的艺术大师柴镖先生,以国际视野,以及对中外青少年教育的深刻感受和思考,勉励家长和学子们,特别要通过艺术,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成为创新型的未来人才和祖国的栋梁。

科学家代表、人工智能、智能科学学者赵川教授从“教育大循环”、科学家精神和跨学科学习三个维度,解析中学生涵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紧迫性,她深情地说,科学的路上,孩子是最伟大的力量,我要“向孩子们求助”,让“科学发芽芽”!。赵教授和她的学生现场表演《计算机之歌》,演绎科学的魅力,希望锦外的孩子们阅读科学、爱上科学。

郎德辉、刘文杰、燕羽等作家朋友为图书室分别赠送了自己的著作《遥远的故乡》、《大新王莽(上中下)》、《春心》,赵川代赠科学家的书籍,青少年作家专委会副主任卢海阳代表青少年作家培养(金牛)基地,也代表全省所有基地和青少年文友,为学校赠送了系列名家经典文学作品。

张华书记、语文组李炼艺老师和学生代表接受作家赠书

专委会副主任卢海阳(左二)代表金牛基地和全省青少年文友赠书祝贺,张华书记、车海燕老师、方沛老师接受赠送。

文学、艺术、科学的三部引擎,拉开了大幕,大家纷纷抛出课题,向石室锦外的学子“预约”,名家们的育人智慧和拳拳教育情怀让人动容,也是人文精神的直接传达!

协同育人  共铸学魂

锦外办公室主任李丹,热情洋溢主持了名家见面会。她将石室锦外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来宾们对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府的情感也迅速升温。

四川省散文学会会长丁仕强说,今天“青少年作家培养基地”的授牌,是对石室锦外过去在文学教育方面成就的敬意,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在快速迭代的数字时代,让学生爱上写作,不仅是培养技能,更是为了塑造心灵,希望锦外进一步丰富文学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文学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为创作基地赋能,为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圆梦,四川省散文学会将努力贡献“社团力量”!

武侯区教育局德宣科负责人叶兵认为本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很深入,他感慨地说:我们共担责任,共建平台,一定能让孩子们在武侯这片沃土上成长得更好,社会更加和谐,大到民族振兴,文化振兴,科技强国,也一定能够在校家社的共同协力下,做深做实,作为区教育局的一个职能部门,以后会加强与各位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和社区的联系,协同学校把立德树人工作做出更大成效。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充分肯定了石室锦外已经具备高质量人文教育的坚实基础。社区协同将做好三件事:一是“搭好台”,让更多名家走进来;二是“聚人气聚资源”,发挥区域党委党建引领的作用,把社区各学校的资源整合,更好服务社区儿童和社区家庭;三是“做品牌”,以“人文教育”为纽带,创存古学堂品牌。将“玉林烟火气,黉门人文气”叫响做实,黉门社区学院也将围绕“德、智、体、美、劳、科”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常态化”开展校家社交流和公益教育活动,进一步创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和长效机制。

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华代表石室锦外近两千名师生,感谢百年岁月,存古重启,学校一直践行着协同育人,赋能成长,校的智慧、家的温馨、社的的广博,如今进一步发动“三部引擎”,叠加名家引领,锦外人文教育奠基中学生成长,必将更高、更强。他希望这不仅仅让石室锦外的学生受益,包括整个社区,乃至全市全省的孩子,都能够来到这里,参加名家们丰富多彩的课程,获得更好的成长。

存古弥新 未来可期

何开四主席作为新时代“校家社协同”人文教育总顾问,高度赞赏石室锦外打造人文教育新高地,他指出:校家社共建,本身就是一个模式,一种创新,而创新正是教育改革重要的内容之一;协同育人,也是资源的整合,他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讲到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注教育,投身教育,教育本身应该社会办。家庭教育中人们常说“儿时的情形,就是将来的摸样”,一定意义上讲,也不亚于学校教育,所以校家社共建人文教育基地,“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定会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共同办出最美好的学堂。

黉门存古学堂荣誉院长刁荣普作《学新存古》

本次活动结束后,该校“携手名家 共建人文教育基地”,将以主题月活动形式,持续开展文学讲座、阅读写作、艺术教育和科学阅读等系列活动和课程。此次携手名家活动,不仅为石室锦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石室锦外和众多名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片人文教育的高地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师生和家长代表

张华书记介绍“石宝”和“锦宝”

赵川、罗缘(右一)、陈林森用音乐演绎《计算机之歌》

文:花想容

图: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