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观点回顾丨圆桌讨论:如何通过改变商业让世界更美好?(下)

嘉宾观点回顾丨圆桌讨论:如何通过改变商业让世界更美好?(下)
2022年01月11日 22:23 社企论坛CSEIF

11月30日至12月2日,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1创享盛典在线上成功举行。七岁的社企论坛年会将从今年起,升级为以“重塑商业与资本的使命”为主题的年度创享盛典,引领未来新经济浪潮。

2021创享盛典以“绿色复苏,共创共享”为主题,来自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公益界和媒体界等多元跨界的国内外重量级嘉宾,从全球治理的视角,聚焦绿色经济,探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结合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和共同富裕的实践,交流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的向善之术。

2021创享盛典全程安排手语直播,与听障群体共享思想盛宴。小鹅通、新浪财经、网易新闻、中国网++等十多个平台同步直播,三天累积超610万人次在线观看。

本文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先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钦若;禹闳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荣汉;《中国新闻周刊》社长、《中国慈善家》社长、中新凯悦传媒集团董事长吕振亚;FOFWEEKLY创始合伙人兼CEO张予豪;世纪长河集团董事长、美年大健康联席董事长郭美玲;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谷青;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带来的圆桌讨论:如何通过改变商业和资本让世界更美好?(下)。

张强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主任

张强:创新生态当然少不了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我们今天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企业创新者代表——来自世纪长河集团董事长、美年大健康集团联席董事长郭美玲女士,欢迎美玲总,也请她做个自我介绍。

您所从事的医疗行业这两年非常受关注,特别是在疫情的挑战下,我也知道您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公益慈善。请您介绍所从事的行业及所在的企业到底如何去开展相关工作?

另外,您也不仅仅使用企业的传统方式积极地参与公益,也在用创新的投资手段积极地参与社会创新。开展这样的跨界创新,您最近的体会是什么?在新的时代,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创造和推动这些社会价值的创新实现?欢迎美玲总分享。

郭美玲 | 世纪长河集团董事长、美年大健康联席董事长

郭美玲:谢谢张强教授。大家好,我是世纪长河和美年大健康郭美玲,刚才问的问题就是关于疫情后的后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确实深有体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太大的改变了,它不仅带来了出行的不方便,带来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再加上企业及当下的经济周期、国际环境的这些因素的叠加,对一个企业来讲,挑战是巨大的。

我从事的行业基本全都是预防医疗领域的,像美年大健康几个品牌,例如大家熟悉的美年、慈铭、美兆、奥亚有4个品牌,600多家体检中心,300多个城市,7万左右的员工,但今年下半年却有此起彼伏的疫情,不管哪里发生疫情,我们都有门店中招,所以出现10%以上的门店是轮流不能开门的情况,对我们来说挑战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想这个挑战所带来的机遇也是巨大的,因为大家对生命对健康的意识都开始复苏,开始转化。

另外从中国的健康中国战略来讲,实施力度也非常大,六中全会又一次对健康有所推动,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健康,而不是原来我们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在疾病在治疗。可能未来我们更多的人以健康为坐标,更多地从预防端入手。从国家的政策来讲,也是把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往下移,资源下沉,这也是六中全会关注到的议题之一。

还有中医药的发展,再加上城乡公共卫生体系的搭建,这些其实都是对未来我们健康环境非常大的促进,我想这也是对我们预防医疗企业,预防健康企业来讲一个巨大的商机和机会,可能更多从健康入手的企业会发展起来,因为C端(需求)很巨大。另外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家在健康方面的投资是巨大的,所以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机遇。

刚才提到了通过企业公益投资商业这些手段的结合和跨界,我也深有体会。我想我们作为民营企业,要想什么事情能够长久地做,我在想要做政府、公益、慈善、商业、企业交集地带的事情。例如预防医疗的健康领域政府也想做,公益慈善也在做,商业企业也在做,通过投资的赋能推动可能力度是巨大的,这是我很深刻的体会。

医疗健康关乎国计民生,人人都需要,政府、商业企业和慈善公益都在关注,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这样的投资我们一直在做,也在我们后期支持的项目里。也有像宜生到家入选哈弗影响力投资的案例库。我们推动的公益项目,像光盘行动、光盘打卡创始人,也成为联合国的青年领袖,所以我想这种工作的推动对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都有巨大意义。谢谢。

张强:谢谢美玲总的分享。对刚才的分享我有一个观察,投资界、商业的行业性平台以及企业家本身,已在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商业向善生态。基于这样的发展情况,我们今天也很荣幸邀请了两位基金会代表,既有国际的基金会,也有国内的基金会。

首先我们要欢迎有多年从事国际发展经验、来自福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的项目官员谷青女士。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一个老牌的国际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如何能够撬动和带动创新者,让更多的来自商业、资本的创新者能够加入到主动解决社会问题的阵营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基于贵机构的探索,有哪些经验或教训分享给大家?欢迎。

谷青 | 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

谷青:谢谢张强教授的介绍,非常感谢社企论坛的邀请,我很荣幸代表福特基金会来分享我们在“基金会撬动商业和资本”方面的价值和力量。

我认为张教授刚才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公益慈善与商业和资本跨界合作是当前大家讨论很多的话题,但是我们如何能够真正打开基金会和商业与资本的接口,在这方面福特基金会有很多的探索,也许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在我刚从联合国来福特基金会工作的时候,我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即美国语境中的 Philanthropy,虽然我们往往把它译为“公益慈善”,但其实它所指的范围与中文的公益慈善存在一定区别。英文的 Philanthropy在美国的公益慈善界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特指资源提供方的资助型基金会,并不是中文公益慈善所指的更为广义的大公益的概念。英文语境中Philanthropy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明确的标识了美国基金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基金会往往与商业和资本存在着一个天然的链接。以福特基金会为例,我们就是靠基金会的本金投资的收益来做资助的,因此福特基金会不仅仅是一个公益慈善范畴内的基金会,同时它也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这种与资本的天然链接和双重身份,就使得福特基金会能够善用公益慈善和金融投资的工具和资源,成为引领非营利机构,撬动商业和资本一起来有效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领航者。

举例来说,2017年福特基金会从140亿本金中拿出10亿美金开创了使命相关投资,用影响力投资的投资方法和策略来实现基金会减少全球不平等的使命,成为美国基金会用本金投资践行影响力投资的先行者之一。

2020年,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社会组织发展的挑战,福特基金会又发行了10亿美元的社会债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来做资助,开创了基金会发行社会债券增强资助能力的先河。当年,福特基金会的资助能力加倍,相当于提前预支福特基金会的资助,而基金会用未来的30到50年的用本金投资收益来为资本市场上福特基金会社会债券的投资人带来稳健的收益。这些购买了福特基金会社会债券的投资人大多是在意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力回报的投资人。最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福特基金会宣布其本金投资不再投资于化石能源及相关产业领域,尽管此前这部分投资占比也很低,只占本金投资的0.3%,但基金会意识到气候变化的灾难性的后果,积极履行其受托责任。

我观察到,目前国内公益慈善行业在引导商业和资本向善中,一直在非常努力、积极地倡导,我认为需要一些制度和机制的顶层设计和创新,才能真正能够打通基金会与商业资本的接口。

比如,目前国内热议的,关于公益慈善在实现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和价值的讨论,也许会打开制度创新的机会窗口。此外,民政部2018年出台的《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开始尝试打破部分制度的壁垒,我特别希望这一暂行办法能够真正落地试点和实施。

再比如说,公益慈善界对于影响力投资的倡导,我认为社企论坛的平台越做越大,我们也许可以更进一步。随着中国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影响力投资作为ESG投资中的一个高阶策略,其价值和意义有望得到更多的金融政策部门的关注。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一些有利的环境,培育投资人和基金经理人的能力,引导传统投资机构关注ESG投资,关注在ESG投资中应用影响力投资的高阶策略,我想这能够解决国内双碳目标在新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挑战,助力目标的顺利实现。

而这一切并不容易。跨界协作固然重要,但毕竟隔行如隔山,我认为真正建立起公益慈善界和商业投资的接口,非常需要像社企论坛这样的平台型的和服务型的机构链接起各个利益相关方,推动一些政策的改变和环境的优化。以上是我的分享,再次感谢张强教授,感谢各位观众。

张强:谢谢谷青的精彩分享,从老牌基金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见几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先天的DNA,在基金会基础层面跟商业资本的天然联系,可能导致其对于金融和资本的理解和使用,背后也有东西方文化(的原因),或者相应的行业、产业的界定差异。

另外有一个关键词也非常重要,叫“找到接口”,这个词非常具有动能,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去找到协同的接口。刚才谷青也建议了几个方向,一是制度创新的问题,二是怎么样推动平台和服务性机构的问题,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再次感谢谷青从国际的视角,对国内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谈到国内的社会创新发展,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先生。对于刚才谷青女士已经谈到的创新变革,您认为可能会涉及到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去赋能,如何去加速,如何去更加生态化地培育这样的创新趋势?欢迎文奎兄台。

刘文奎 |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

刘文奎:大家好,很高兴参加2021社企论坛年会。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中国扶贫基金会到今年成立32年了,在32年的历程中,中国扶贫基金会主要针对贫困的成因,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减灾扶贫、产业扶贫、等工作。

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我们也一直在用企业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经过20年的探索,探索出了一条以合作社为平台支持乡村发展产业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共同富裕这个背景下,如何能够撬动更多的商业和资本加入到公益行业,解决社会问题,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公益慈善组织要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大家现在热情很高,但是我认为所缺的是制度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实践层面,需要更多渠道,更便利的参与方式和工具。从基金会的实践中,我们认为社会企业是一个商业和资本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非常好的工具。

基金会到现在创办过两个社会企业,一个是中和农信,2008年创办,在十几年的时间,撬动商业资本大约500多个亿,主要解决贫困地区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到2019年我们退出的时候,这个项目已经发展到在300多个县设有分支机构,拥有5000多名员工。一方面直接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给基金会初始的投入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另外一个社会企业是善品公社,这个社会企业主要是解决农户农产品难卖的问题,通过在乡村建立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帮助他们建立市场信任,这个项目撬动了一个多亿的社会投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超过一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社会企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有效的解决了公益慈善原来简单的捐赠模式的不可持续、规模受限等问题。比如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了32年,32年总捐赠额是70多个亿,而中和农信十几年的时间撬动资本几百亿,这是倍数的增量。

善品公社这种方式没有使用社会企业模式之前,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主体是不能直接帮农民卖农产品的,那么善品公社成为一个社会企业,就可以帮助农民做这方面的事情。除了撬动资本投入,做一些供应链的建设,链接一些商业的平台,包括大的第三方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工具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所以我们认为社会企业如果能够被广泛的认知,更多的商业资本就可以很便利地参与进来。一方面直接解决社会问题,另外一方面可以创造更多的公益资本,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加大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培育了两个社会企业的基础上,未来希望除了自己做具体的项目,也能够推动社会企业的创新,让社会企业能够被更多的人认识。所以我们今年设立了创新与社会企业促进中心,专门来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社会企业支持政策,能够给社会企业法律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准备拿出一些资金,设立社会企业引导基金,和地方政府设立共同基金,来孵化更多的社会企业。我想这是目前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张强:谢谢文奎理事长,分享的不仅仅是32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这些方面的积累,而且提出了很多在创新方面的经验总结,特别启发我们的思考。刚才讲要“打开门”,要“找到接口”,意味着我们要在理念上创新,让传统的基金会利用社会创新思维去链接,利用更多的工具和渠道,例如社会企业等,来发挥杠杆作用、连接主体的作用,而且能够在规模上、形式上、方法上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中和农信和善品公社两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也让我们特别振奋。特别感谢文奎兄的分享。

我们已经汇聚了几个视角,不仅仅从基金会,也从商业投资者、企业家、行业平台、社会组织这几个角度进行了既是回顾也是展望的讨论。最后一轮从您开始,对于即将到来的春天,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在您心目中最希望看到的一个场景是什么?希望您用比较简短的话畅想一下,也为我们的未来鼓与呼。

刘文奎: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时间,有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企业投资人能够认识到社会企业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推动。也希望尽快能看到社会企业获得社会的认可、政策层面的支持。

另外希望十四五期间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发展起来,体量和领域都能够蓬勃发展,一方面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另外一方面能够创造公益和社会资本,对推动共同富裕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对未来的希望和畅想。

张强:好的,谢谢文奎兄的畅想,让我们培育更多的社会企业,让这些社会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欢迎谷青。

谷青:我十分希望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的保障,真正打通公益慈善和商业金融的跨界对话与协作。同时在30·60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更多的发挥政府引导资金、养老金和其他公共资本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引领制度和机制创新,尝试ESG和影响力投资,为减少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做一些试点。

同时,在深入贯彻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政策精神的指引下,我认为可以进一步发挥国内债券市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结合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和可持续债券的发展创造更多影响力投资在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并可以按照三种债券的发行和管理原则,加强投资在社会和环境影响力绩效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这是打通公益慈善和商业、金融的可行之路,也是我的由衷的期望。

张强:好的,谢谢谷青,下面是美玲总。

郭美玲:我想十四五期间通过社会企业及影响力投资的推动,让社会企业和群众更加关注身体健康,生活富裕,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张强:谢谢美玲总的祝福,从祝福中也可以看到,创新企业家其实不仅仅看到宏观也看到了个体,希望每一个受众,每一个服务对象,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创新者也要保持健康,也能够更幸福地推动共同富裕。谢谢美玲总的祝福,欢迎吕振亚社长。

吕振亚 |《中国新闻周刊》社长、《中国慈善家》社长、中新凯悦传媒集团董事长

吕振亚: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有关政策出台以后,很多人已经有更强烈的共识,做企业,首先要想到的是怎么更加提高社会效率、社会影响力。商业向善或者把刚才我提到的慈善战略或者战略慈善纳入到企业的总体规划当中去。

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一年也好,5年也好,甚至10年也好,要成为更成功的投资人或更成功的企业家,显然应该把商业向善或者慈善战略考虑的更全面,摆到更重要的位置,而且贯彻始终。这样的话,资本也好,公益也好,慈善也好,他们之间的能量会爆发更大一些,有利于投资项目取得更大的成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张强:好的,谢谢社长,期待这样的美好愿景能够早日实现,我们一起为这样的目标努力。

张予豪 | FOFWEEKLY创始合伙人兼CEO

张予豪:好的,谢谢张教授。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通过媒体报道,深度研究和行业峰会等,致力于推动 ESG和影响力投资的本土实践,促进跨界和产业的合作。

我们可以组织更多投资机构及其优秀被投企业关于ESG的经验和指标意见,也会向投资行业不断疏通ESG的理念,报道ESG的相关事实,传播ESG的评级体系,无形之中让我们对LP和GP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影响更多的LP和GP在ESG和影响力方面的出资和决策。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希望看到乡村振兴开花结果越来越多,像青山村这样的未来乡村成为现实,我们有绿水青山,村民们安居乐业,女性独立自主,真的像《礼记·礼运》的大同篇所说“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作用”,谢谢。

张强:谢谢予豪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全面勾勒,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当然我们特别期待行业媒体能够让更多的创新能够被看见,让更多的艰辛能够被理解,谢谢予豪。下面请荣汉兄,唐总。

唐荣汉 | 禹闳资本创始合伙人

唐荣汉:未来我们会继续在影响力投资领域探索,希望“十四五”期间能看到影响力投资和现在的ESG投资一样,成为主流投资,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企业和影响力投资的发展,能推动商业的变革,使得兼顾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商业行为变成一种主流趋势,商业价值观和商业论理将产生变化,诚实守信、义利并举的商业精神得到发扬光大,由此商业文明将进步到新的高度并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谢谢。

张强:谢谢荣汉总,其实几个关键词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坚持,我们要变革,我们也要让影响力投资主流化,这样的未来我们也希望早点到来。

陈钦若 | 先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陈钦若:从我开始从我结束,我觉得在十四五期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腾飞其实是一个必然。我国宏观经济在全球竞争中需要坚守供应链全成本的优化,才有能源电力的转型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两大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的目标。所以对于影响力投资行业来讲,我觉得是一个空前的机遇也有很多的挑战。

因此我期望看到的是市场上有更多的企业家朋友可以投身于实业的绿色生产和制造当中,有更多的绿色金融行业的同行们,致力于全流程的管理,在我们的金融体系里发挥作用,即是在抗风险透明和系统化的金融绿绿色金融体系里面运作,最后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志向的小伙伴投身于非营利机构和媒体行业,希望有一个更为清朗高效的未来生活,然后大家一起为之而奋斗。

所以对于我们资产管理者而言,希望为投资人稳健的管理资产的同时,以资本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这个市场,达到资本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双赢利,从而助力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圆满实现。谢谢张教授,谢谢大家。

张强:谢谢钦若,也谢谢所有的分享者,这样的一个夜晚,也是创想盛典一个逗号,我们希望这些从不同视角的思想汇集以及经验分享,给大家带来对于下一步创新的勇气、决心,及思路上的参考。

我想刚才各位的分享,在理念、在制度,在知识体系以管理工具上,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未来的创新生态中,肯定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多元参与的格局中透明交互的机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在创新过程中,我们非常需要能够用一些先进或者综合的科学管理工具,能够显示综合的测度,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能够更被多的人看见,要让中和农信、善品公社这样的一些创新的案例在广大范围内推广。

第三、我们需要平台沟通,需要学习社群的建立,让多元主体能够在共同富裕愿景的号召下,共同学习,共同推动,也能够互相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今天的嘉宾分享,也特别感谢所有在线参与的伙伴们。

期待着我们在未来的日子继续携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