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一首咏物诗饱含真情,寓意深刻,别有一番洞天

李商隐的一首咏物诗饱含真情,寓意深刻,别有一番洞天
2021年08月11日 23:18 乱世流年紫寒

李商隐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晚唐诗人,人生经历曲折离奇,诗词文章婉转哀怨,尤其是他的很多无题诗虽然隐僻迂回,却时常镌刻在读者的灵魂深处,让人感慨万端。

有时他低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有时他高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时他婉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时他豪迈,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

下面我们欣赏的是李商隐的一首咏物诗,虽然还是无法摆脱他一贯的伤感气息,却寓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原文:《月》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

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

未必圆时即有情。

这首诗没有什么十分拗口和晦涩难懂的词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而且不像他以往的很多诗大量地运用典故。好像一杯苦茶,细细品来,有一种苦涩而又甘甜的味道。

前两句重在写景,“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皎洁的月光像水银泻地,不仅明亮,而且是无处不在,但她又让人感觉那样清幽,像个冷美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后两句重在抒情,“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初升的月亮有些缺损,让人感到惋惜,也会在心中生出一些怅然。这句与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独有自己的意味。

诗人向大家解释,月圆之日并非就脉脉含情,依然是天边如钩的一弯月亮,人的感受却千差万别。即使是满月,若感叹人生有缺憾,内心依然惆怅。全诗情景交融,不仅寄寓了李商隐个人的复杂遭遇,而且包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李白失意时,曾经感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煜受难时,更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只有王维落魄时依然是大心脏,躲到山间看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概月亮是诗人们都喜爱的尤物,悲伤时怨她,高兴时也爱她。李白喝多了,心里烧的难受,看到嫦娥在月宫跳舞,他也醉眼朦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觉得我是诗圣,要紧随诗仙啊,于是高兴时也来一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说可以啊,再来一杯!那边诗王白居易也不甘落后,快马扬鞭地赶上一首,“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客官你看,这些前辈即使生活再坎坷,也有举杯邀明月的时候,而李商隐总是一副肝肠寸断的样子,死活都看不到他笑逐颜开的模样。不信你就站高了听他说,“沧海月明珠有泪”;你再蹲低了听他讲,“夜吟应觉月光寒”;还不够,你再坐正了听他念,“雨中寥落月中愁”,你无语了吧!

难怪曹雪芹不喜欢李商隐,借林黛玉对贾宝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是不染红尘,生活高雅的人;而李商隐却追求辞藻华美,诗句缠绵悱恻,他的诗将爱情写的直白,但是在林黛玉看来却是十分粗俗。

把诗人贬了半天,其实还是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只是需要换一个生活态度。所以还是推崇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未必圆时即有情”,引申开来,不要对别人一厢情愿,当你觉得自己满腔热血地忠诚于某人时,也许她只是逢场作戏;反过来,自己也应该审视一下,是否对待别人也曾经只圆而无情?

同样的,某一个岗位对你可能很有诱惑性,你喜欢它的安逸,或是挑战,总之是合你胃口。但是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有时候错过了不一定是没有缘分,而是确实不般配,所以不要总是纠结。

还是李商隐自己解了围,他终于也从郁闷中醒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很多事物是虚无缥缈的,就像远处的蓬山,根本无路可达,只是欣赏一下吧,有时候要咬破钢牙告诉自己,远处的只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