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W85机枪的“食人魔变体”,也门自产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故事

中国W85机枪的“食人魔变体”,也门自产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故事
2024年06月25日 00:00 顾氏造船厂厂长297

(各位小伙伴如果嫌解锁视频麻烦,请移步到新浪微博关注“顾氏造船厂厂长”微博,只不过会延后三天看全文,不想去微博又不想解锁视频的小伙伴可以点音频听全文。以上都不想做的懒人,请默默退出,大家各自安好)

又双叒叕到了本厂长想更一下“未识别制式轻武器”(Undentfied System Small Arms简称USSA)的时间了,这次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万里之外的也门。

在开始正片前先说一个题外话,美联社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海军与“受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正在进行的海上作战,正成为“继二战之后美军参与的最激烈的海上作战……

有图为证,本厂长并不欺人

这着实是让本厂长及同龄军事爱好者的三观碎了一地,也就是在并不遥远的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头五年,哪怕蓝星其他国家加在一起,也很难说有信心挑战美国的海上霸权,或者说连尝试一下的想法都没有。如今区区一个还没有被国际社会正式承认的,由部落武装进化出来的军政实体,不仅敢做,而且还能做到和美国海军打得有来有回。甚至不止一次宣称打击了美国海军的“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弄得美方只能一次次“剖腹证粉”般“自证无伤”,而且光速将整个航母战斗群撤出所谓的“危险区”……

到底是反抗的力量壮大了,还是美国衰落了,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呢?

对于胡赛武装这个如今堪称“支楞”得不要不要的军政复合体,简中世界的评价也是差异极大,有些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甚至称他们为“当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典范”,而另一些键政论者则把他们描述为一群嚼着恰特草(一种具有兴奋性的植物叶片,属于毒品范畴)的落后大号部落武装,堪称一个“是非曲直难于言说……”

胡塞武装士兵

不过言归正传,出于对武器自给的需求,以及也门社会各个部落拥枪自保的现状,也门长期以来就是“未识别制式轻武器”的又一乐土,USSA早几年前在也门就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短AK,无托AK,短AR之类层出不穷。

不过那些毕竟来得容易,本厂长大言不惭一句,只要有个作坊有点简单工具本厂长也能手搓一支出来(此处狗头保命)。

但最近胡赛武装还是展示了一种原创度更高且更具威力的“未识别制式轻武器”,一种颇具原创度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也就是广大军宅和射击游戏爱好者口中的“重狙”。

从公开的照片看,这种未知型号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采用后拉式栓动枪机和回转式闭锁结构,符合当代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主流设计”(虽然半自动的也满坑满谷,但相比之下还是栓动的更多),但整枪的设计却十分有性格,比如为了缩短全枪长度且增加备弹数量,采用了从侧面横插弹匣的供弹方式,既简化了供弹机构,又可以缩短枪身长度,枪机下方设置有小握把,枪身后部则设置缓冲垫起到枪托的抵肩作用,人机功效上更接近一支无托设计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

上两图:胡塞武装展示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在简易条件下制造,这种未知的也门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枪身皆采用较为简单的机加工工艺制造,堪称“机加工钢板的组合体”,枪管没有护木而采用了金属套管散热,整枪如同“钢管和钢板的结合体”,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适合也门胡赛武装这种工业能力极低的军政结合体控制的“兵工厂”进行量产,这也是技术装备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深刻体现。

可能是因为胡赛武装治下的“兵器工业”尚不能从零开始生产枪管,该枪甚至直接“拿来”了现成的枪管,很大的可能性是来自中国制造的12.7毫米W85高射机枪,该型高射机枪在中东国家有很多用户,其中不乏之前参加了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海湾国家联军干涉也门内战。拜“油霸”国家军队拉胯的战斗力,胡塞武装在那场冲突中缴获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包括相当数量的W85高射机枪(其中可能包括损坏后不能直接使用的)及其配件,从而“蘸着W85的枪管这碟醋,包了一种叫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饺子”……

广泛装备中东地区各派武装的W85型12.7毫米机枪

也门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和W8512.7毫米高射机枪的对比

虽然胡赛武装并没有公布该枪的具体性能参数,但考虑到其直接采用了W85高射机枪的枪管,胡赛武装也没理由对其进行修改口径的再加工,因此其口径大概率就是和W85一样的12.7毫米,使用12.7✕108毫米的大口径机枪子弹,甚至侧面供弹也可能是借鉴了W85的供弹方式,当然因为结构简化成了栓动,所以用了更简单的短弹匣,容量大概率是五发。

该枪的枪机上方有瞄准镜导轨,同时保留了备份的机械瞄具(准星直接来自W85的枪管),散热套管下方设置有两脚架,枪身后方下部有单根支架,既可以作为支撑点,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后坐力,此外枪口装有制退器,当然也直接来源于W85的枪管,这些设计都可谓是中规中矩。另外,该枪的表面处理不像是传统的制式轻武器采用的发蓝氧化,但也不像有些自媒体认为的磷化处理,而更大的可能是电泳漆,这种做法在中东和中亚地区的未识别制式轻武器中可谓是非常流行。

在尚未停火的加沙地区,巴勒斯坦抵抗武装也使用一种自制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作为主要狙击武器,射杀以军人员,摧毁以军非装甲目标,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并且通过抵抗武装拍摄的视频为世人所知。于是,同样作为尚且不是国家实体的军事组织作品,人们很容易将加沙抵抗武装自制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和也门胡赛武装制造的同类产品进行某种对比。

上三图:加沙抵抗武装自制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本质上就是奥地利HS50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二次仿制品

从之前流出的照片和视频看,加沙抵抗武装自制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实际上就是仿制的伊朗AM50反器材步枪,而AM50本质上又是伊朗自行仿制的奥地利HS50反器材步枪,某种意义上也堪称“出生名门”。当然这个“出生名门”其实是很讲究“嫡庶之别”的,毕竟HS50精度优秀的名声是靠施华洛世奇出品的光瞄,精锻重枪管和精细的枪膛内部加工工艺,高效的大型枪口制退器,加上浮动枪管和单发装填设计带来的,前面两个到伊朗手里就可能要打一点点折扣,到了加沙抵抗武装的手里,弄不好还要来个“折上折”。

奥地利HS50反器材步枪

伊朗AM50反器材步枪

如果说HS50反器材步枪是从正房太太肚子里生出来的“嫡出”少爷,AM50反器材步枪就是小妾肚子生里出来的“庶出”少爷,而加沙抵抗武装自制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就是从外宅里抱回家的“不知何许人也”。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偏偏是这个从外宅抱回来的是“最能打的”。

对于抵抗武装来说能拔脓就是好膏药,无论怎么说在与以色列军队的巷战中,抵抗武装的狙击手一直占据着某种优势(当然这也和以军临时征召的预备役士兵那令人吐槽无力的训练水平有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巷战中的狙击作战往往距离很近,因此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射程优势并没有能表现出来,加沙抵抗武装自制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性能更多体现在威力上,就是哪怕以军士兵穿了防弹衣,打中躯干照样一命归西,打中四肢也会造成重度伤残以至于永久丧失战斗力(字面意义上的终生残疾打底,上至丧命封顶)。

至于“反器材”,由于以军的“梅卡瓦”坦克和“雌虎”重型装甲输送车过于皮糙肉厚,所以加沙抵抗武装缺乏拿大口径狙击枪“反器材”的机会,屈指可数的“反器材”战果也是针对薄皮大馅的M113装甲车和“悍马”吉普车取得的(以色列临时征召的预备役部队中有大量临时启封的M113装甲车)。

相比加沙抵抗武装,胡赛武装的根据地要更为稳定,随着中东和解进程推进,现在也已经不再受到外来的地面进攻(压制目前的“也门政府军”对于胡赛武装来说甚至颇为容易),具备了自行研制一些“制式武器”的能力。胡赛武装及其背后的政治力量也有动力实现武器装备的尽可能自给自足,因此不论水平高低,哪怕是拿现有的各种零部件“攒”也要制造一些原创的制式武器,从这个角度上说,胡赛的未知型号大口径反器材步枪虽然看着比较简单,缺乏诸如浮动枪管设计之类的“亮点”,但各方面特征也中规中矩,是一支合格的武器。

实际上在抗战结束后到解放战争开始前(当然最初构想很可能在抗战末期就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根据地兵工厂也做过类似尝试,设计制造了“盖亮号步兵炮”、“向应式半自动步枪”等在当时的中国堪称技术水平颇高的武器,不过随着解放战争的很快爆发,这些武器装备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盖亮号步兵炮”

“向应式半自动步枪”

不过无论如何,在本厂长看来,对于当代轻武器这个东西,既然我等皆看客,就应该秉持“不管谁的作品一视同仁”的态度。想当年著名的巴雷特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也是从车库里诞生的,所以那些未识别制式轻武器(USSA)的制造者,和美国那些生生死死的枪械企业,在作品的地位上应该是平等的,它们都是轻武器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