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Song for the Mute:归属感是我们的核心 DNA

专访 Song for the Mute:归属感是我们的核心 DNA
2024年06月05日 11:20 NOWRE现客

与 adidas 团队的联名合作,是很多人真正认识 Song for the Mute 的契机。双方打造的 Shadowturf 鞋款,除了采用复杂的设计元素和独特的配色方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鞋款的风格与 Song for the Mute 服饰的美学体系融为了一体。

这是 Song for the Mute 的一贯作风——开展任何合作时,都会认真思考彼此的共同点,并且尽力呈现自身的创意世界。被全球消费者熟知之前,Song for the Mute 在时尚领域已经耕耘了十几年。这个创立于 2010 年的澳大利亚时尚品牌,一直把营造归属感当成自己的核心愿景。

丰富的创意美学

作为柬埔寨华裔和印尼华裔,两位创始人 Melvin Tanaya (品牌总监) 和 Lyna Ty (创意总监) 从小就在努力应对不同层面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压力。Song for the Mute 从两人身份冲突的经历中得来,这个名字预示着为那些没有机会说话的人发声。

Lyna 的母亲是一位裁缝,父亲是一位剪裁师,从小对制衣过程的耳濡目染,让她形成了敏锐的时装嗅觉和鲜明的时尚态度。设计过程中,她抛弃了以季节划分系列的传统模式,根据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经历发布不同的「章节」(Chapter)。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浏览品牌网站,每一个「章节」下面都会列出相关的 Campaign、Lookbook、灵感来源以及系列笔记,让消费者清晰了解系列的创意来源以及诞生过程。

就整个设计而言,面料开发是 Song for the Mute 的重中之重。早在品牌建立初期,Melvin 和 Lyna 就第一时间前往巴黎国际纺织服装展 (PREMIÈRE VISION PARIS),与意大利和日本的几家纺织厂建立联系,一直合作到今天。系列开发的面料都有自身的历史和故事,面料独有的纹理和材质,不仅提升了服饰的质感,也进一步深化了系列灵感和概念。

当然,Song for the Mute 能够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也离不开两位创始人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密切沟通。Melvin 偏爱新型、现代的建筑和事物,Lyna 完全相反,破旧、具有年代感的空间更能打动她。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为两人了解对方的想法留下了充足空间,最终,服饰建立在对立平衡之后的和谐美感之上。

创造一些可以存档的产品一直是 Melvin 和 Lyna 的愿景,眼下品牌收获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刻意迎合流行趋势,高质量的面料、永恒的设计才是他们的发展重心。

归属感、美学平衡、面料创新、经典永恒……当把这些关键词统统纳入 Song for the Mute 的创意美学框架,由此具象而生的服饰或鞋履,远远要比我们表面看到的深刻、丰富。

为此,《Within》杂志第八期特意走访了 Song for the Mute 位于澳大利亚的工作室,和两位创始人共同探讨了品牌的审美创意、灵感来源、设计理念等等。

每个系列都是当前现实的延伸

Lyna,据说你父母的工作都与服装行业相关,这对你后来的设计理念、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而 Melvin ,你的视觉传达专业又对你现在的工作有何帮助?

我父母在巴黎经营一家服装批发工厂,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就经常接触面料,我看到了服装制作的不同阶段,感受到了工厂的工作强度。我非常喜欢这个工厂——它就像自己的小型游乐场。沉浸在不同的面料中,我开始对服饰的构造方式产生好奇,随后这种热爱转化为更实际的兴趣——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缝纫,这种感觉伴随我直到现在。我以服饰为载体,借助面料和廓形传达自己的感受。

在我印象中,当时「视觉传达」还是一个新兴专业——技术不是很先进,设计条件也有限。但我一直着迷于排版的作用——它是如何帮助或者破坏叙事的?以及字体或布局的选择是如何辅助创作者传达故事的?但是,与其说研究实践,我认为真正帮助自己的,是理解一个概念的强大之处。每个人都可以制作精美的图像,但如果这个图像什么信息也没有传达,它只是多余之物,页面上的所有元素都应该有它的目的。果断的能力,以及对如何展示作品的理解,促进了我的这份事业。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Song for the Mute 这个品牌名字似乎代表着「发出自己的声音」,能结合你们的经历解释其内涵么?

第一次谈论这个品牌时,我和 Lyna 即将硕士毕业。我们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品牌名字。当时,我们承受了很多家庭的压力和期望:至少要拿到硕士学位,确切地知道职业生涯的方向,了解三五年后的自己的发展路径……这对于任何一个 20 岁出头的人来说,都是很沉重的负担。我们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经历这一切的人,这是品牌核心价值观的来源。

Song for the Mute 一直是我和 Lyna 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其他人能够受到启发,也来讲述他们的故事。Lyna 也想让人们知道,不管大家觉得自己多么不完美,总有其他人能够感同身受,所以我们希望鼓励大家自豪地接受不完美,这让每个人都变得独一无二。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成长过程中,你们的华裔身份免不了应对一些社会和文化压力,这种身份冲突是否在灵感和设计层面有所体现?

正如许多人所说,中国父母的孩子都非常希望走一条典型、安全的职业道路。当你偏离这条道路,父母的负面情绪会非常强烈——我和 Melvin 都感觉到了这一点。尽管父母提出了所有问题,我们仍然相信自己的愿景。从最初的讨论会话到现在的品牌,我们走过了十多年,很感激我们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电影、音乐、书籍、建筑等各个方面都会成为你们的设计灵感,这些略显抽象的灵感是如何与服装材质、结构、配色以及造型场景相结合的?

我一直在研究、收集有关电影、书籍、艺术和建筑的灵感资料——所有这些媒介都为我每一季的创作提供了信息和灵感。我的系列通常基于特定的主题,这个过程中,积累灵感参考非常重要。每个系列都像是当前现实的延伸,反映了我的思考和心境。

Lyna 和我有点像阴阳两面,我们不断地平衡彼此的灵感。我喜欢所有新型、现代的建筑和技术,但她通常更喜欢破旧、坚韧、具有居住属性的空间。这些对立的观点对于如何开发服饰非常重要,在实践中创造了一种和谐感。

中国时尚市场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Song for the Mute 的系列设定也很特别——根据 Lyna 的现实经历,每一季都是一个「章节」(Chapter)。网站上还附有 Campaign、Lookbook、灵感来源以及系列笔记。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我认为设计服装只是整个过程的一半,这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空白的房间。世界是什么样的?生活在其中的人是谁?他们住在哪里?如何生活?性格如何?作为一个品牌,我们总是被各种不同形式的故事所吸引。我们把章节列了编号,以告诉大家:「服饰的每一季都是一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从而让消费者知道我们的系列一直在发展,下一季可能与当前完全不同,就像个体的成长一样。

你们的服装面料、廓形以及设计手法都经过了精心处理,特别是面料,据说产于意大利和日本的合作工厂,可否与我们介绍下面料的独特之处?在整个品牌层面,面料扮演了什么角色?

面料开发始终是设计的第一步。我们开发的每一种面料都有一段历史或故事,根据目前的系列,这些面料成为一种直观的选择。首先,我们尊重面料,让面料代表自身。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开始对系列概念和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进一步将这些因素转化为新的形状和轮廓。有时,面料创意可能来自工厂,也可能是反复试验的结果。有时,我会抛出最离谱的想法,看看是否可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几乎 70% 的设计过程都花在面料开发上,实际上,200 多个 SKU 的服装设计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

开展具体工作时,你们两人是如何分工的?会对另一方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么?如果发生冲突,如何化解矛盾并达成一致?

这个过程强度很大,我们不遗余力地工作,有时也会筋疲力尽。我们两个人会进行大量的讨论和提问,以真正了解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创意世界。创作过程中,挑战对方是很自然的,这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推动想法,继续前进。讨论的过程对我们俩来说非常直观,我们各自的背景经验确保彼此可以平衡工作任务,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这个过程可能不那么舒服,但我们永远不会让冲突影响到想法和设计,只会为彼此和团队呈现最好的东西。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看待对方,兄弟姐妹有时也会吵架。只要不变成暴力,我认为冲突是好事。要有这样的信任,始终对彼此透明,并接受这种状态。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Song for the Mute「24.1 THE DREAMERS」| Via Song for the Mute

说到与 adidas 的合作,如何在保留 adidas 品牌基因的前提下,尊重 Song for the Mute的美学风格呢?

真正开始创造产品之前,我想了解是什么把两个品牌联系在了一起。adidas 和 Song for the Mute 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归属感始终是 Song for the Mute 的核心 DNA,这是关于家庭的感觉。在我眼里,adidas 是一个运动品牌,与其说关注点在于人们实际参加的运动,我认为它更多强调一种朋友情谊,一种你和队友之间建立的特殊纽带,这个概念跨越了种族和年龄,这就是我在这次合作中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启动任何合作之前,我都会进行这一步工作,确定并真正理解我们想要传达的叙事,这样设计的产品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感。

近几年中国的时尚环境迎来突破性发展,你们如何看待中国的时尚市场?对于中国年轻人的时尚理念和消费观,你们又是怎么看的?

中国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青睐本土设计师,我在中国有很多朋友正在经营自己的品牌,他们的故事很鼓励我。中国时尚市场一直是 Song for the Mute 的重中之重——中国消费者一直渴望尝试不同的廓形和面料。他们非常用心,愿意投入时间来理解每一季的故事,这让我们感激。

你们曾说,想创造一些可以存档、经典的产品,人们二三十年后仍然可以穿着,那么你们认为属于 Song for the Mute 的「经典」是什么?

推动产品创新的同时,我们的关注点始终是高质量的面料、耐穿性和永恒的设计——我们更喜欢经典的单品,而不是任何花哨或被认为是潮流的事物。设计轮廓和剪裁时,我们都加入了 Song for the Mute 的一贯风格,许多消费者和朋友收集了我们不同系列的作品,在一套造型中混合搭配。虽然每个系列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概念世界,但这种一致的设计方法就像一条美学主线,将所有的服饰联系在一起,构建了我们自己的创意世界。

或许正是这份对于经典设计的坚持,对于面料和工艺的精心打磨,加上围绕核心 DNA 建立的审美体系,才让 Song for the Mute 近几年成功「破圈」,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心水品牌。而它与 adidas 的联名系列,也是其独特审美体系在运动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以上内容节选自 Within 08「THE ZEITGEIST ISSUE」,感兴趣的读者可于以下店铺购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