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跳水、GDP增量为负!这个特大城市,难了!

出口跳水、GDP增量为负!这个特大城市,难了!
2024年06月24日 11:34 弈事堂主

  来源:城市财经

  01

  出口大跳水

  上周,我写了中国出口以及进出口第一大城深圳的狂飙数据。

  今年前5个月深圳市进出口1.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3%。其中,出口1.16万亿元,增长37.2%;进口6525.4亿元,增长29.4%。

 来源:深圳海关

  无论出口规模,还是进出口规模,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深圳一座城市的出口规模,占全国前五个月出口规模的12.06%。

  最疯狂的是,深圳前五个月的进出口增长了34.3%,出口增长了37.2%,这一增速,在全国无出其右。

  奇怪的是,同处珠三角的,同样是经济、工业强城广州、东莞、佛山,出口数据与深圳形成了巨大反差。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海关、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以上数据都来自各自海关统计。

  广州海关负责统计广州、佛山、肇庆、清远、河源、韶关、云浮7城的进出口数据。

  深圳海关统计深圳、惠州两地数据。黄埔海关负责统计东莞的进出口数据。统计口径皆为注册在当地的外贸企业。

  东莞方面,今年前5个月,东莞外贸出口3286.1亿元,同比下降3.4%。

  广州方面,前五个月出口累计2513.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

  更大的反差是佛山。佛山前五个月出口累计1649.3亿元,同比下降35.6%。这一增速与深圳相比,云泥之别。

  深圳增长百分之三十多,佛山减少百分之三十多。前者在出口狂奔之下,拉动其GDP一季度领跑一线城市,而后者在出口拖累之下,GDP出现了负增长。

  02

  佛山的产业之困

  佛山市统计局披露:

  2024年一季度GDP为2872.65亿元,同比增长1.1%。

来源:佛山市统计局

  1.1%的增速,在万亿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一位。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去年一季度GDP,今年佛山的一季度GDP缩水了0.25亿元,也即增量为负数。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增量为负的背后,是出口、工业、投资疲软,尤其是出口。

  佛山统计局数据显示,

  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增加值1500.65亿元,下降0.3%。

  第二产业主要涵盖制造业、建筑业。

  具体来看工业数据。由于数据不好看,佛山的一季度公报中,并没有详细公布工业数据,只有这样一段表述:

  佛山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在过去两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叠加房地产下行影响,今年稳增长压力加大。一季度佛山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1%,规上工业增加值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金属制品业、陶瓷压机等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不同程度下降。

  这段话只交代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在下降,没有交代清楚具体下降了多少。

  也交代了下降的原因,房地产下行。

  佛山的房地产有多冷?佛山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佛山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276.58亿元,同比下降34.8%;其中住宅投资下降34.5%。

  今年跌势依旧。一季度佛山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92.14亿元,同比下降39.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44%。

 来源:佛山统计局

  这一跌幅,比全国平均跌幅要猛得多。

  投资方面:

  佛山统计局披露,2024年一季度,佛山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从各区的情况看,增速排名依次为:三水区(4.0%)、高明区(2.9%)、禅城区(-4.6%)、南海区(-14.7%)和顺德区(-21.3%)。

  当然,主要是房地产投资下降所致。

  出口方面:

  佛山一季度出口下跌了33.1%。

  佛山以-33.1%的增速垫底外贸二十强城市,外贸总额排名也掉到第十七位。

  佛山的外贸依赖度2022年为43.8%,排名全国第11位,相当高。因此出口一旦受困,对其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关键问题来了,同为珠三角经济、产业强市,同为广东省万亿GDP城市,为何深圳出口狂飙,而广州、东莞、佛山却在下降,尤其是佛山,出现了大跳水了呢?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而所有经济问题的本质都是产业问题。

  在分析深圳出口逆势狂飙的文章中,我强调过,深圳出口狂飙,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的缘故。

  更重要的是,深圳产业结构更完备,科技含量高,能够撑起外贸体量的核心企业较多,且不断“推陈出新”——例如,传音在深圳投运了中高端机型试量产研发制造中心,产品全部外销,而传音出货量正是压过东莞“oppo”进入全球第四。广州的服装、佛山的家具曾是名片,但如今已不具有优势,深圳迭代升级了这两个劳密产业,分别向时尚、数字化智能化家居转型。

  此外,华为手机、大疆无人机、全景相机、骨传导耳机等为代表的深圳“电子特产”持续热销,也在助攻深圳出口。

  这就是本质。这种本质上的差距,在出口顺畅的时候,不会太明显,而一旦遇到出口逆境,优劣立刻见高下。

  所以,在出口逆境中,产业含金量的高低,决定了出口水平的高低。

  这样的案例,苏州也是一个。深圳的产业强悍度,在全国也只有苏州可与之比肩。所以,我们看到,今年前五个月,苏州出口累计6283.6亿元,增长9.9%。

  反观广州、东莞、佛山。

  广州方面,虽然是一线城市,但产业相比于京沪深,不够扎实。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经济驱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北京则主要依靠服务业,工业并非北京的强项。

  上海、深圳依靠工业与科技金融服务业。但侧重点不同,上海更侧重金融服务业,深圳更侧重工业。广州依靠消费和工业。

  工业是广州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这一驱动力相比于深圳,弱了很多。

  在工业实力上,深圳依然是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双料冠军。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广州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5,排名非常不错,但与深圳、上海、苏州三座工业强城相比,差距还是有点大,同时也低于重庆。

  如果以千亿产业来看,广州的差距会更加明显。

  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广州拥有5个千亿产业,在数量只比深圳少一个,但千亿产业的合计总产值却相差非常大。

  千亿产业总产值位居第一的是苏州,11个千亿产业总产值合计34547亿元。其次是深圳,6个千亿产业,总产值33805亿元。

  广州拥有5个千亿产业,其中汽车产业总产值位居第一,是广州的当家产业。2022年,该产业总产值6470.48亿元,其次是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3389.43亿元;其次是石油化工制造业,产值2087.21亿元。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而拖累广州出口下降的因素,汽车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广州海关披露的数据,广州出口跳水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汽车出口跳水。

  广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至4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人民币计价下跌了44%。

  汽车产业是广州的第一产业,这一产业的出口受到影响,对广州的经济拖累可想而知。

  出口拖累了工业增速。广州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仅有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0.1%。

  前四个月,有所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但重工业增加值下降了0.2%。

来源:广州统计局

  最终反馈在经济上,便是一季度广州GDP增速只有3.6%,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三。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东莞、佛山表面上看与深圳气质很像,但骨子里有本质差距,仍是代工厂而已。

  差异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上。

  以佛山来说。

  佛山的工业,很强悍。2022年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六。2023年,佛山的工业总产值更是超越3万亿,成为工业总产值第四城,仅次于深圳、苏州、上海。

  此外,在千亿产业数量上,佛山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2021年数据显示,最牛地级市苏州拥有11个,11个千亿产业产值合计34547亿元。深圳6个,上海12个,东莞7个,重庆、佛山、无锡9个,宁波、天津8个,武汉、南京、泉州、广州5个。

  其中深圳拥有1个2万亿级别的产业,苏州、东莞各拥有1个万亿级别的产业。

  可以说,无论是从经济、区位、人口、工业实力上,佛山都无可挑剔。

  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佛山的工业基本都是民营经济支撑。

  佛山民营企业占全市经营主体的90%以上,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既然如此,佛山的出口为何还会大跳水?

  关键在于,产业含金量。纵观这两年出口陷入泥淖的城市,基本都是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比如泉州,虽然是工业强城,但产业集中在科技含金量低,产业可替代性强的低端纺织、鞋服产业。

  东莞仍是个代工厂,本身的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并不高。

  佛山则以机械设备、小家电为主。

  以2021年数据来看,佛山当家产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次是金属制品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佛山市统计局

  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并不多。

  而这些年受全球政治气候影响,叠加全球局势动荡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引发了 产业转移与出口受困。

  产业链转移对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造成较大挑战,国外市场对传统产业产品的采购有所减少。

  才有了佛山出口跳水的局面发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非常直观。

  根据佛山市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佛山有9个千亿产业,到2022年只剩下4个。

  其中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总产值,均跌破了1000亿。

  此外,总产值仍在千亿以上的产业,产值也在下跌。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总产值从2021年的6538亿跌至6266.5亿。金属制品业从2814亿跌至1759.5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1650亿跌至1040.9亿。汽车制造业从1266亿跌至1262.5亿。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佛山市统计局

  所以说,在顺境中发展,产业可以广而不精,但在逆境中,则广而精才能通吃。

  03

  广佛莞强补产业

  面对与深圳越来越大的差距,广佛莞已经开始强补产业。

  广州方面,追逐新能源汽车。

  在广州2024年重大项目投资中,有31个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包括广汽自主电驱产业化建设项目、广汽自主电池项目、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广州广汽荻原模具冲压有限公司数字化新工厂项目、祺盛动力混动发动机产能建设项目等。

  广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0万辆。汽车电子、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等实现弯道超车,并成为全球知名万亿级“智车之城”。

  东莞方面,推出万亩土地和2000亿高质量发展基金。

  去年年末,东莞举行了2000亿高质量发展基金启动仪式、推出1.2万亩产业用地,资金和土地规模均创新高,打响了2024经济抢跑的信号枪。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东莞将聚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高端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进行强力招商,有专门的资金和土地来保障。

  显然,东莞开启了两手抓模式,外资、科技一样不落。

  佛山方面,2022年佛山重磅提出了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最近,佛山南海区、禅城区、顺德区相继召开了推动产业升级的会议。其中南海区提到的一句话,对产业升级的意义,理解相当透彻。

  “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唯有顺势而为方能行稳致远。”

  这也是本号一直以来的观点:

  一座城市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坐享其成,只有敢于拥抱、主动求变、不断进取,但求本心,无问西东,才能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